唐勇勇
摘 要: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央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會議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充分認識推進文化建設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本文就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現狀進行問題分析,并根據問題提出意見。
關鍵詞: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制度
據2013年年末,人口統計數據得出,我國農村人口總數為686782939人,占全國總人口比重的46.27%,與2011年年末的50.32%相比,雖然比重有所下降,但是總人口數卻是急劇上升。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農村人口總數在我國人口總數中所占比重很大,農村建設作為我國國力建設的基礎,其重要度已不言而喻。從“十一五”規劃實施至今,中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國國土面積遼闊,農村土地覆蓋面積達到5528640平方公里,占我國國土總面積的57.59%。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西部經濟落后地區在農村建設推行上的進程也不一致。而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能夠把先進的社會理念以文化的形式深入人心,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方向上,起到輔助和推進的作用。并突破傳統文化落后的封建因素限制,凝聚人心,發揮人們在生產力上的創造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基礎。十七屆六中全會使得社會主義農村基層文化的發展制度化、規范化。
1 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現狀中的問題分析
就我國目前的新農村建設項目而言,農村的基層文化建設雖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不能滿足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需要,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精神要求還不能銜接一致。我國農村的基層文化建設還不能達到適應農村發展的要求,不能為我國的農村發展提供足夠的精神支持與智力保障,沒有起到一個很好的輔助作用。分析其現狀,究其原因,問題主要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的基層文化建設滯后于當地的經濟建設。由于基層組織的認識不夠深刻,在抓農村建設發展的問題上過度重視經濟建設,從而忽視了農村的基層文化建設,基層文化建設相對于經濟建設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沒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是直接帶來基層文化建設滯后的重要影響因素,滯后的基層文化建設不僅會制約經濟的發展,更會制約著農村發展水平的提高。
(2)農村的基層文化生活單調、枯燥,沒有為農村的基層文化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我國農村的基層文化建設大多還處于低層次的社會階段,缺乏先進文化傳播的娛樂項目。農村在作業方面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人們在每天的作業結束后,剩下的時間很是松散,由于農村生活缺乏文化傳播媒介,人們多以賭博、嘮家常等方式消遣剩余的時間,這樣的生活方式必是自由散漫的,嚴重的更會敗壞社會氣息,無法為先進的、正確的文化傳播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
(3)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基礎設施薄弱,制約了基層文化建設的推行。我國農村建設在發展歷程上雖已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但那主要是就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而言。在我國西部經濟落后的地區,人們生活還很困難,基礎設施建設還很薄弱,無法滿足當地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需要?;A設施的缺乏,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行動,制約了一個地區的基層文化建設的發展。
2 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措施
(1)加強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視度?!耙皇肿ソ洕?,一手抓建設”本是一個地區(國家)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往往容易過度重視經濟的發展,從而忽視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文化建設的滯后性直接導致發展天平的失衡,發展的不平衡必然制約著一個地區(國家)的發展。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統籌兼顧是發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地區(國家)領導人需要高度重視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做到“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建設”口號的落實,統籌兼顧。高層政府應積極組織有關部門人員的思想培訓工作,加強地方政府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視度。
(2)相關基層組織可以組織相應的活動,豐富人們的閑余生活時間。把農村自由閑散的生活方式進行有機整合,不僅能為當地農民的生活增添色彩,更能為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具體措施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例如,1)播放有文化底蘊富含正能量的電影、能容易被廣大民眾了解吸收的知識短片、富含新意和趣味的科技片,并組織民眾觀看。2)通過廣播的形式播放傳播正能量的宣傳片,宣傳積極正確健康的生活方式。3)基層組織可以定期組織積極健康的娛樂項目。例如,籃球比賽、唱歌比賽、演奏比賽、拔河比賽、廣場舞比賽等娛樂項目。引導人們以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為基層文化的傳播提供良好的環境氛圍。
(3)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設農村基層文化所需要的基礎設施。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仍然是經濟,文化輔助經濟的發展,經濟推進文化的傳播,經濟和文化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但就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而言,國家可以加大當地的財政支出,滿足基層文化建設需要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為農村地區修建體育鍛煉設施用以增強農民的身體素質,修建農家書屋用以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增加文化知識,豐富閑余時間的生活內容。當然,就國家而言尤其是針對中國如此幅員遼闊的一個大國來說,大幅度的財政支出用以滿足各地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有一定難度的。當地政府可以采取城鄉結合的方式,以優勢互補的辦法,讓城市帶動農村發展。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的支持,緩解農村的財政困難,滿足當地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建設。
3 結束語
就國家而言,文化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就一個國家的農村而言,文化賦予了農村的內在含義,蘊藏了農村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深意,包含了歷史和現狀帶來的精神底蘊,而農村發展在國家的發展中占領著基礎地位?;鶎游幕ㄔO的重要性已是毋庸置疑,它有利于一個地區(國家)的經濟建設,有利于一個地區(國家)的政治建設;更加有利于一個地區(國家)的綜合實力的提升。因此,要完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任務,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時代要求,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首先必須加強農村的基層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李雪峰.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提高偏遠山區農村婦女素質——以商洛市為例[J].河北農業科學,2009,13(12):131-133.
[2] 薛石川.潤物無聲文化惠民——進一步推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33(5):151-152,157.
[3] 劉路平.貫徹十八大精神抓好基層文化建設——關于農村轄區文化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劇作家,2013(1):72-74.
[4] 李燕.鄉土藝術與農村群眾民俗文化活動——基于姜堰地區基層文化建設的考察[J].藝術百家,2013(4):249-250,219.
[5] 姜蔚麗.影視宣傳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和功能[J].價值工程,2012,31(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