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鈺
電視專題節目,作為現階段電視受眾收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歷經了節目探索式播出、井噴式擴展、同質化不良競爭、節目受眾萎縮與市場逐步細化等諸多發展階段。雖然目前的電視專題節目播出量正在逐年下滑,但其收視比重卻相對穩定并略有提升。依然是受眾較為關注的節目類型。
專題類節目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的優勝劣汰過程,要求其節目在創作技巧與手法上不斷提升,以保證專題節目形式的健康良性發展。本文將結合作者的專題片創作經歷與實戰經驗,淺析專題片創作中關于選題捕捉與選擇紀實性呈現與故事化結構方式以及細節捕捉呈現等方面的創作技巧。
一、選題捕捉與選擇
“你要講的故事就是你想講的故事……”好萊塢著名編劇羅伯特·麥基曾經這樣表述其對于選題進行的選擇的基本原則。某種意義上,好的選題意味著成功了一半,選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專題節目的價值,因此如何選題成為專題節目創作的首要問題。
1.真實性
關于專題節目的選題,其首要滿足的條件就是真實。根據專題節目涵義的表述中,“專題片是介乎新聞和電視藝術之間的一種電視文化形態,既要有新聞的真實性,又要具備藝術的審美性”,其中“真實性”要求則是專題節目最為基本的選題原則。
2.差異化與選題取舍
所謂的選題差異化,即與社會主流價值觀有差異的,更具價值的選題方向。
以專題片《因愛之名》為例,片中身有殘疾的女人與比自己年少近10歲的健全男人結婚。在婚前,雙方家庭的態度可想而知,女方家長認為男方有所企圖,男方家長則堅決不同意讓殘疾兒媳婦進門。最終,沖破重重阻礙的這段婚姻卻并沒有想象中美滿,猜忌、矛盾、爭執、指責,讓這段婚姻徹底終結。
此類選題就存在著主流化與差異化兩種方向。作為受眾,更多的是希望關注故事中的孰是孰非,此類操作方向即主流化操作。而如果以差異化的視角解讀選題,對與錯似乎并沒有那么重要,我們更愿意探尋夫妻雙方在努力爭取幸?;橐龅臅r候,是否曾經真的彼此珍愛。于是在全片結束時,我們提出的最后一個問題是:你愛過他(她)嗎?兩個人分別給出了同一個答案,“愛過!”這樣的結尾方式,顯然是有溫度的。差異化選題操作,讓主題更為深化,并且引導受眾主動感知,而非主觀強加。
與此同時,選題差異化操作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新聞倫理的堅守,選題差異化不等于新聞倫理的喪失。有些專題節目因為對于收視率的片面追求,不斷滿足受眾的窺私欲,將涉及采訪對象隱私的內容以選題差異化為理由,形成所謂的“特殊選題解構角度”進行不負責任的傳播。無論此類選題具有多大的轟動效應與先天優勢,都應從保護采訪對象的角度出發,最大限度上對涉及的隱私部分進行處理,甚至是在操作層面上將此類選題舍棄。
3.選題共鳴與核心價值
此外,有價值的好選題還應具備引發大多數受眾的共鳴與核心價值的特點,其主題是可以用一句話加以概括的,具備正能量與借鑒意義。通過對故事主題的講述,讓受眾感動于故事中的情感力量,引人思考,是對事實和對真實自然的人與人性的高度尊重與揭示。
二、紀實性呈現與故事化結構方式
確定選題之后,如何能讓受眾自然順暢地進入情節,則需要在呈現方式上加以思考,詮釋選題內涵。
1.紀實性呈現
專題片,是運用現在時或過去時的紀實,允許采用多種藝術手段表現社會生活,允許創作者直接闡明觀點的紀實性影片。在對專題片涵義的論述中,運用現在時或過去時的“紀實”方式,被認為是專題片情節呈現的最基本形式。紀實性呈現,可以真實直觀地將采訪對象的故事加以表述,其視角也是平等且易于受眾理解與接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紀實性呈現方式在同期采訪中的應用,主要表現為與采訪對象的平等層面上,盡量弱化受訪者的被拍攝狀態,從而記錄真實的喜怒哀樂與現實生活。對于素材捕捉需要堅決果斷,切忌主題先行,而是要傾聽對方,時刻注意現場發生了什么,進而獲取具有真實價值的素材信息。
2.故事化結構方式
何為最好的結構?可以將故事講好的結構是最好的結構,或者說是故事化的結構方式。任何選題都有無數的走向,而良好的故事化結構就是尋找最有價值走向的方式。
與此同時,故事化結構還需要把握故事化的敘事方法。編劇大師羅伯特·麥基曾說過,“講故事是一門手藝”,因此如何將故事講得精彩是需要思考的,要重點突出其情節的戲劇性與矛盾沖突。在故事化結構的創作中,依據采訪素材在內容上的相關程度,對素材進行重新的梳理整合,并以有別于普通敘事的順序加以呈現,從而形成具備伏筆與懸念的敘述結構,增強故事情節的戲劇性與矛盾沖突,提升故事跌宕起伏的結構魅力。當然,故事化結構也并非是“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結構方式服務于主題內涵,“內容為王”才是故事化結構方式的重要根本。
三、細節的捕捉呈現
有了內涵豐富的主題與高質量的結構框架,專題創作還需要讓主干結構豐富豐滿起來,細節捕捉及呈現不可或缺。
1.現場細節捕捉
在采訪拍攝過程中,對于現場細節的捕捉尤為重要,包括對創作過程中相關人物的語言、情緒、動作、表情等的捕捉和記錄。這類細節的呈現需要主創人員的敏銳洞察力,以及記者與攝像之間的默契配合。此類素材的積累將為選題的故事化結構提供更為多元化的可能,有助于:
①推進故事情節起伏。為故事化結構的多線索交疊推進提供可能。
②進行情緒鋪陳渲染。采訪對象真實感情的自然抒發流露,極易為受眾感知并引發共鳴。
③表現人物性格。細節表現力可以獲得解說詞無法比擬的效果。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細節的運用需要特別謹慎,細節串接需呈現1+1>2的效果,不當的細節運用會影響觀感,造成節奏拖沓、時間利用無效等問題。
2.意向鏡頭與情景復原
有主見、有意識、有設計的意向鏡頭與情景復原拍攝,將有助于:
①填補無法復原或無從補充的畫面缺失。
②表達情緒意境及人物心理,賦予鏡頭涵義。
3.音樂、音效及現場音響的運用
音樂、音效及現場音響具有與畫面形象性迥然不同的特殊形象性,通過音響的運用與真實紀錄,形成具有性格的聲音形象與無法比擬的音響魅力。
①拓寬畫面空間結構,增強帶入感。
②增強現場感,使畫面所要表現的內容更加具體可感。
③渲染情緒及情感抒發,形成意境之美。■
(作者單位:沈陽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