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英
【摘 要】在關注職高生個性的發展、關注職高生技能提高的過程中,更需重視專業課的教學。然而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共性和個性情況的分析,總結了《進出口貿易實務》課中的若干教學誤區:只重教材分析而輕學情分析、只重形式而輕內容、只重創新而輕創實。針對教學中解剖的幾點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試圖走出“此山”,欣賞無限風光。
【關鍵詞】職高生;教與學;誤區
在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技能為本位,工學結合的原則下力求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實踐能力,對于外貿專業的學生更是如此。現時要求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的背景下,不僅體現了專業課的重要性,更反映對專業課教師的要求。作為一名外貿專業教師,從事教育工作九年多來不免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會上課,雖然尋思著如何上完每一堂課,但明顯發現經濟社會的與時俱進,外貿專業課與時俱進,教材有些知識點已跟不上就業崗位的需求,如老師還拘泥于傳統的教材照本宣科,長期以來豈不是誤人子弟,這些想法不免令我恐慌,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在教學誤區中徘徊,只覺前面的路越走越窄,我們在感嘆現在的學生一界不如一界的同時,有無反觀過教師自身的原因嗎?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有無真正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體的原則?每一堂課作為導演的自己有無考慮過學生的想法?真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所頓悟之后思索著如何在這個教學誤區中走出來。
一、橫看成嶺側成峰——話學生共性
“橫看成嶺側成峰”此句出處(宋·蘇軾《題西林壁》)注釋:自正面而觀廬山,山嶺綿延起伏,由側面而望之,則峰巒巍然聳立。將此句用于評價職高學生的另一面,在大多數人眼里職高生成績差,各方面素質不如普高生,但與學生長期接觸,我發現了職高學生比他人更優秀的一面。在我看來差生不一定什么都差,以肯定的眼光看學生,這樣來看我們的職高學生也是一道美麗無限的風景。在備課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認真對待每一堂課,使學生有所得,正確引導他們學習。因為只要讓學生有一種學習的成就感,他們會學得更加認真和輕松,從而這種良性循環自然能達到老師和學生和諧發展的境界。可以說,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喚起學生沉睡已久的成就感,將德育滲透于專業課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謂“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二、遠近高低各不同——話學生個性
“遠近高低各不同”此句寓意:復自遠而視或趨近而看,處高而俯瞰或處低而仰望,千姿百態,所見不同。將這句話用于描述學生之間的個性,以外貿班高二學生為例,每班的男生數通常在五人之內,男生在女生班中有眾多不適應的因素存在。對于老師上課也造成一定的難定。
1.形式內容誤區
如《進出口貿易實務》教材中“海運貨物保險保障范圍”這一課,分析推定全損與實際全損時問學生:都是全損有何區別?(以一道案例來解釋)班中的男生能較快地找出屬于哪一種全損,相比之下女生就顯得力不從心,當男生已經說出答案時女生還在思考。但此時不能武斷地認為男生比女生學得快或者容易教。同樣以這課的內容為例,分析推定全損與實際全損,以老師得出定義,學生記每一種全損發生的幾種情況,學習幾分鐘之后仍然提先前的問題,結果女生學得要比男生積極。
2.理論實踐誤區
同一堂課,同一班學生,卻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效果。男女生的相異正所謂“遠近高低各不同”,很難分高低上下。通過以上這個例中不難發現不但男女生有差異,其實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也相當明顯,班內如有45個人就有45種個性,對于老師而言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來對待。在班級授課制的現狀下,集體教育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團性施教。平時多關注,多關心,善于運用有效的方法,團時施教地發揮好每一位學生的特長,使職高生學習的空間更寬廣,適時地利用好職高生的特點,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正所謂今天我們教師服務了學生,將來的學生可以更好地服務這個社會。
三、不識廬山真面目——教學中誤區
教學中一直苦惱于自己為何越來越缺乏激情,有種到達教育的困境,就如同蘇軾詩中描述視角狹窄,無法洞穿的境況。從詩中得寓意;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將此句引用于自己目前的狀況,為何一直以來教學之路越走越窄,透過現象反觀問題的本質,原來主觀成見影響了教學的成效,以下幾點誤區供自己整理思緒:
1.重教材,輕學生
在外貿專業課的教材大多編于十年之前,有些甚至更久,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教材內容依然停留在過去,練習題仍然引用過時的資料。如此現象,要是老師還是啃著書本不放,照本宣科,像我們職高生二年后去實習后,他們不難發現讀的“古書”毫無用處,
以實務第四章第一節《海運貨物保險的保障范圍》為例,備一堂新課,首先第一個環節就是教材的分析。具體分析如下:本教材的學習以合同為主線,分二個模塊:合同的條款;合同的簽訂與履行。而本課是屬于合同條款的一部分,本課分三個層次來介紹保險:即什么是保險,風險怎樣導致損失,損失如何產生費用。根據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以實用為原則的中職教育培養目標,我對教材作如下處理:理論知識作一般了解,重在聯系實踐。
將這部分教材分析自評:教材結構清晰,教學目的明確,而看起來完整的分析其實只能看到老師在備自己的課,而沒有為學生在備課。所以針對于學生的特點和情況考慮到不同,要備好不同需求的教材分析,真正使教材服務于教學,利用好教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重形式,輕內容
在課改的光環下,教師們運用五花八門的教學輔助工具和多種教學方法,目的在于使一堂課更具創新,更具別出心裁,上課的老師按照自己的思路滔滔不絕,聽課的老師興致勃勃,然而等課上完再問學生一節課下來學到了哪些知識,很多學生只說很好玩,至于哪些知識學到了卻不知所謂。
以一堂課的學法為例: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討論,分組PK,自主探究,模擬學習的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以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高。
以上一段學法不管是哪一門課都可以套用,看起來形式多樣,其實上好課之后可以發現學生臉上的喜悅,眼中的迷茫。在大肆提倡素質教育、創新教學的今天,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關鍵是能落實好教學中的每一環節,使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專業課課改的要求。
3.重創新,輕創實
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課,創新到底創造了哪些新呢?在求創立新的過程中,能體現學生主體的地位嗎?其實實際教學中,我們每一位教師并不是每節課都在上創新課,首先考慮到創新課的成本,再者創新課多花的時間和精力。上公開課的時候為了求創新,為了吸引學生的眼球,為了讓學生動起來,不免會出現不夠實際的東西。
以實務中《海運貨物保險的保障范圍》為例,我上過該堂課的創新課,在課前準備工作和采購道具就用了二天時間,除去做有水平的課件之外,還包括學生分組定隊長,將全班的桌椅排成四個方陣,購買答題板,多支記號表,船模型以及金幣巧克力等事項。
最后追溯到課后反思:整堂課下來學生異常活躍,原來每小組的PK就看準了獎品,對于一部分外向的同學回答問題爭先恐后,課堂氣氛甚至有些失控,然而對于坐在一旁悶聲不響的學生就只有聽到鬧哄哄的一片,每個環節眼花繚亂少了思考的時間。
不能一味地講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實質性的內容滲透于教學中,使課堂變成學生智力快車的通道,使學生不再害怕上枯燥的專業課,使自己換位思考多參考學生的意見。
四、只緣身在此山中——教學后反思
這句詩它啟迪我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主觀性和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換一種角度,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走出誤區。
一堂完整的課少不了教學反思,而且教學反思不容忽視,課后的反思其實對自己是一種提高,我們是老師,同時我們也可以是學生。
1.選教材,思學情
教材的選擇在于內容的刪選,有些知識點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比如說《實務》書涉及信開信用證,關于這塊內容現時外貿業務中已很少使用,如果仍將“信開信用證”將以作為重點解釋,豈不是與社會脫節,所以說老師選擇教材的重要性決定了學生學習的價值。只有對學生有用的知識,或者學生有興趣學的內容,才是我們需挖掘研究的。
2.有所為,有不為
眾所周知一堂完整的課需實現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三維目標相輔相成。由知識轉化為能力,由能力提升至情感。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很多時候我們老師會采取多種教法和學法,然而學生學得累,老師也教得累。其實方法不在于多而在于實用,如能使理論性的知識轉化為實踐性,設想將枯燥的案例分析變成智力比拼有“戰利品”,這樣無疑加強知識性與興趣性的結合。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老師有的放矢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確保每一堂課,每一次練習,能切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般業務問題的能力,以及遵循專業課的特點注意培養學生的崗位能力和創業能力。
3.去噱頭,講實質
特別作為新課程提倡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的合作學習,被越來越多的老師追捧,在課堂中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處處套用,但仔細思量是不是任何一堂課都一定要用合作學習來體現呢?從中不難發現我們很多時候的教學只重形式,而忽視了實質。針對問題的存在,采取一些策略來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首先應該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問題,如教學《海運貨物保險的保障范圍》時,我們就可以設計小組討論的問題:給出一個情景,假如三年后你成了一名雅戈爾集團的業務員,剛負責了一批服務出口貿易,幾天后當船航行太平洋上,一條鯊魚與船相撞,船體輕斜,致使一部分貨物倒入海中。正當船方告之你此事時,你萬分擔憂。當情景進行到這兒時,老師反問學生:同學們想想看,你該如何幫助未來的自己彌補這部分損失呢?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將有進一步研究價值的問題留下來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解決。
其次提供充足的合作學習時間。先留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然后給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想法等,我認為每一節課可安排10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學生小組學習。
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不一樣的學生需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法,為了職高學生個性的發展,技能的提高,作為老師的我要更加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需求、每一個學生的特點,一切以學生的利益為出發點,服務好每一位學生,以體現職業教育的服務意識。
【參考文獻】
[1]余世明.國際商務單證實務[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2]姚新超.國際結算實務與操作[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0.
[3]劉秀玲.國際貿易實務與案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武芳.如何進行國際貿易操作[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5]費景明.進出口貿易實務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