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含
【摘 要】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應當離不開學和練,學生的學和練是我們每個教師每天都在認真思考和談論的話題。本文作者結合自己教學實際所談及的學得開心、練得精彩的話題頗有見地。
【關鍵詞】開心學習;精彩練習;策略思考
捫心自問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得怎樣,練得怎樣我們教師心里是最有數的。以往的數學教學,我們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是否就是學得十分燦爛?恐怕需要打個疑問號。學生一進入小學似乎也就背上相當沉重的包袱,課堂上愉悅不起來,作業時不少學生因為無從下手而感到十分的苦悶,實在不行也就來了個隨而便之的應付。這樣的教和學學生是根本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的。為了避免這樣的教學,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和實踐。
一、切實思考適應學生愉悅學習的策略讓學生開心學習
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應當說不會感到苦悶,究其原因是他們還是十分幼稚的。但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有著過多揠苗助長的教學行為,為了達到讓低年級學生發現、創新的目的可以說是不擇手段,有時把我們諸多小學生可以說是搞得暈頭轉向,誰能保證我們的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不苦悶呢?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身心是得不到健康發展的,就是我們搞了那么多的所謂創新性的活動,學生也是不可能去學到有價值之數學的,當然他們的學習心理也自然不能敞亮。作為低年級的數學老師,我以為我們不能讓學生的心靈就完全在起點上就受到損害。因此,平時的數學教學讓學生去開開心心的學習是我的不懈追求,教學的預設總是在研讀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上和具體課程內容資源的挖掘上下功夫,譬如和學生一起學習測定方向的內容,在讓學生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去舉一反三,進而達到創新應用快樂大顯身手的效果。我們學校周圍的建筑也可以算得上琳瑯滿目的,這就為學生從領略周圍建筑物進而創新性地學習測定方向內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讓學生去回顧平時跟隨家長光顧了學校周圍的哪些場所,然后嘗試說說這些建筑物譬如超市、公司、娛樂場所以及初級中學分別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應當說學生對學校周圍的一切并不陌生,說起來也就顯得十分的輕松自然。當然也有些學生的表達不夠準確,但相互之間互動交流后思路也顯得逐步清晰起來。而且人人都感到十分的興趣盎然,豈不樂哉!
二、努力調控驅動學生互動學習的氛圍讓學生開心學習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有了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雛形。但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互動也出現了新的問題,學生與學生互動時近乎變成學有余力學生獨當互動學習一面的傾向,那些智力發展緩慢或者就是些智力問題學生往往都在不聲不響地做著自己的木頭邪兒。試想這樣的教學趨勢又怎能致使我們全體學生的快樂學習?憑著為了一切學生的良知,我所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驅動所有學生去互動學習,只有所有學生都去互動學習,那么才能形成大家都開心學習的良好局面。我的具體思考和做法是課堂教學流程中的有效和高度調控。譬如和學生一起學習連續進位加法的內容,學習這內容應當說只要我們學生細心運算,一般是不可能出現差錯的。當有學生出現差錯后,一些學生便自不自覺的近乎諷刺嘲笑起來,那不自不覺的譏諷簡直讓那些暫時出錯的學生難以接受。應當說這是課堂教學中不夠和諧的音符,但對那些譏諷他人的學生我們也不能就去給以怎樣的教訓,筆者所施以的做法是:在次堂課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將全班學生每人都發了一張有連續加法算式和結果的紙片,并故意明確地告訴學生這是從你最近所完成作業中抽出來的一條題目。現在不需要你對自己的運算進行檢查和驗算,而要你交給同位置的學生進行檢查,看看結果怎么樣。同時又要求每個負責檢查的同學要認真。稍過片刻,每個學生都發現同位置同學都錯了,而每個同學也發現自己在檢查別人時,運算結果是正確的。由此,大家都樂不悅乎。也使學生似乎感到出錯不奇怪,誰沒出錯的時候?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而不能相互譏諷。
三、切實設計迎合學生潛能開發的訓練讓學生精彩練習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訓練是滿負荷的,家長的意志促使我們絕大部分學生的訓練有著比較嚴重的超負荷的現象。筆者曾經做過一定的了解,雖然我們學校未曾留給學生的書面作業,但小學生家里則給學生以一定的作業訓練。而且僅數學訓練時間一般都超過一個小時,學生的夜晚豈不苦哉!這就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再苦可也不能苦了我們小學生在校的數學課堂訓練。筆者平時的數學訓練首先從時間上加以保證,堅決不讓小孩子感到做作業是一份苦差事。其次,力求做到訓練內容的趣味性,讓小學生感到數學訓練就好像在和動物王國里的動物進行游戲似的。再其次讓學生進行訓練時尤其在獲得結果時能夠讓其感到訓練的過程實質就是一個腦筋急轉彎的游戲過程。譬如讓學生去訓練退位減法,筆者曾出了這樣一道題:班級圖書角有故事書493本,科技書有358本,文藝書有173本。
(1)故事書比科技書多多少本?
(2)文藝書比科技書少多少本?
(3)三種書一共有多少本?
學生在完成這道練習時,可以說是頗有興趣的,因為所接觸到的例題內容就與自己平時的課外閱讀有聯系,而學生需要運用到的運算方法也給學生以一定的難度,非進行一定意義上的細心揣摩不可。更為主要的是學生連續解決了諸多問題,當一個個問題都迎刃而解,一個個精彩呈現后便感到十分的輕松快樂。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岳麓書社.2003
[3]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薛家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