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門學科,在這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出現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沉悶,老師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等等問題,本文主要闡述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問題教學法在解決小學語
文課堂教學問題中的意義和作用和如何有效地將問題教學法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教學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出現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小學語文課堂得不到學生的重視。縱觀中國的很多小學語文課堂,我們不難發現,在小學課堂中,小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不高,小學生在課堂上經常走神,開小差或者是和周圍的同桌聊天,很少有小學生能夠認認真真地聽完一節完整的語文課。他們普遍認為老師上的語文課堂十分的枯燥,他們也體會不到語文課堂的魅力。小學生認為學習小學語文主要就是將老師在課堂上的生字詞背誦下來,然后將老師提出的關于這課的問題和答案直接的背誦下來,他們完全感受不到語文帶給他們的樂趣,也體會不到語文與他們實際生活的聯系。在他們看來語文課堂不過是老師將資料上的重難點知識寫在黑板山,然后他們負責抄下來,在課后找時間背誦下來,所以有些學生在課堂上開小差,或者和同學閑聊,在課后的時候找同學抄筆記,然后背誦下來,學生僅僅是作為一個摘抄和背誦的工具,老師的主要作用是將重點和難點知識總結出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少,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二)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都比較落后。縱觀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很少運用多媒體教學,很少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語文與自己生活之間的聯系。大多數語文老師僅僅依靠一支粉筆和一塊黑板就可以進行授課,他們完全沒有跟上新的教學方式,這樣看來,小學語文老師的授課手段顯得有些落后。再看看小學語文老師也是僅僅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少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這樣一來,學生與老師的教學也嚴重的連接不上。
二、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運用的意義
情景教學法是指老師通過對課堂要教授的知識先設置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在學習課堂知識之前要先進入教學的情景中,這樣學生才能更快的融入到教學的環境中去,才能更好的與老師進行互動。
(一)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可以讓學生更加快速的了解到課堂知識,融入到課堂環境中去。例如小學語文老師在講授新疆的葡萄溝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想象一下一串一串的葡萄,讓后讓學生畫出一棵又一棵的葡萄樹,讓學生在葡萄樹上掛上葡萄,一串又一串的葡萄,學生還夠不夠,不夠的話,可以繼續掛葡萄,然后讓學生體會到在葡萄成熟的季節里,新疆的葡萄溝是一個怎樣的情景,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進入到教學的情景中,這樣學生就能更加快速的了解到在新疆的葡萄溝的季節里,新疆人民是一個怎樣的心情。學生就能更加快速的進入到教學的環境中去,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就更加的多和快速及時。如果老師沒有在講授課文知識之前進行情景的設置,直接讓學生翻開課文,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是新疆的葡萄溝,那樣學生僅僅將學習語文課本知識作為一個任務,但是這樣看來,學習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
(二)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能夠讓課堂學習的效率提高,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更加的廣。情景教學法主要是老師要設置情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教學的環境和氛圍之中。在設置情景的這部分之中,老師不斷的提出一些相關的情景設置,讓學生更加快速的進入到教學環境中去,學生在這個情景中,能夠和老師進行交流和互動,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也不斷的提高,課堂的氣氛也比較活躍。例如,老師在講授美麗的大興安嶺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通過相關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得到大興安嶺的美麗,這樣老師和學生的學習的互動也更加的廣,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讓學生講出他們最喜歡大興安嶺的哪些景象。這樣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就更加的積極,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得到充分的顯現。
三、如何有效地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來
(一)老師在設置情景的時候要注意和學生進行互動。情景教學法只是教學中的一個手段,要將情景教學法運用到小學教學中來的話,那么老師在運用教學法的過程中,要注意和學生進行互動。例如,在講授司馬光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要設置小伙伴下水的情景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反映的情況,可以讓學生進行情景扮演,要學生也進入到當年司馬光遇到問題的情景之中去,也要注重和學生的互動,讓學生想出如果他們是當年的司馬光,它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這樣一來,學生體會到小學語文學習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學生也能夠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和魅力,將自己置身于學習的環境和氛圍之中。
(二)老師在運用情景教學法的時候,老師要積極主動地設置各種相關聯的情景。各種情景的設置也不是毫無關聯的。因此老師在設置情景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在上一個情景中進入到教學環境中的情況。例如老師在講授司馬光這篇文章時,老師在設置下一個問題,你是怎樣看司馬光砸缸這個做法的時候,老師要考慮到老師在這時前一個情景時學生的反映,如果學生是當年的司馬光,它們會怎樣做,老師要考慮到學生對上一個情景的反映和接受程度,才能夠考慮到學生對于下一個情景的反映和接受程度。在情景設置的過程中,老師要考慮到學生對于每一個情景的設置的反映程度,這樣一來,老師才能將自己的教學過程與學生之間聯系在一起。
【參考文獻】
[1]王崇.新課改下情景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現代教育[N].2012(7)
[2]張磊.探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現代教育科學[N]2011(12)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