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礎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要激發(fā)興趣,講究實效,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組織教學。
一、努力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情境
要讓學生無拘無束的進行口語交際,就必須為學生提供寬松,和藹,民主的口語交際氛圍。并在實踐中完成交際角色的轉(zhuǎn)換,通過有效的組織,利用有限的空間,讓學生進入角色。
1.組織角色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小學生對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有較強的好奇心,樂于表現(xiàn)自己。如教學《陶罐與鐵罐》,讓學生分別帶上畫著傲慢、不屑一顧神態(tài)的鐵罐和面露微笑、謙遜的陶罐的頭飾,有感情地演鐵罐蔑視地奚落陶罐,而陶罐毫不理會的情節(jié)。通過角色的表演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想說,樂說。
2.通過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課件有靜有動,能使抽象事物為形象事物,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教學《小鴨子得救了》,教師創(chuàng)設了恬靜,優(yōu)美,和諧的“森林之家”的情境,屏幕上放映著,寂靜的森林中有一座座小房子,里面住著各種動物,大象、小鹿、小熊等小動物在碧綠的草地做游戲。不遠的小路上,一只小鴨子昂著頭走著,突然掉進了陷阱里。它試著往上爬,可是都失敗了。于是大叫“救命啊……”在做游戲的小動物停止了活動,豎起耳朵傾聽。教師在讓學生整體感知了畫面,產(chǎn)生了興趣的時候點拔:“同學們小鴨子遇到危險了,作為好朋友快救救它們。”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躍躍欲試,暢所欲言。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在小組里演一演,并選出好的小組在班上演一演,這樣寓教于樂,寓教于趣,學生的童真,童趣就會得到最大的展示。
3.生動描述創(chuàng)設情境。思維通常是由問題情境產(chǎn)生的,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例如《怎樣保護周圍的環(huán)境》一課,教師可以用這樣的語言吸引學生:“同學們,周圍的環(huán)境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國已把保護環(huán)境納為基本國策之一,作為地球村的居民,你想揭露哪些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呢?你想做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嗎?那我們快快行動吧。”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把口語交際情境回歸生活體驗之中,老師再掛出“聲討大會”的招牌,學生情緒高漲,產(chǎn)生了積極交流的欲望,思維和語言表達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二、教師的示范引導
國外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位一年級的教師如能向?qū)W生做隨時隨地的口語表達示范,那么他的學生三個月內(nèi)就會有喜人的成績。這是因為任何一種技巧的傳授,都是從示范開始的。模仿是學習者一種非常重要的內(nèi)在動機。教師很有必要為孩子先做個樣子,或請優(yōu)秀的學生表演示范。如教學《小記者采訪》一課,教師可以先扮演某個電視欄目的記者,讓學生扮演某個人物,教師采訪他一些有趣的問題,然后問:“當記者多有趣,誰想來試試?”
學生在口語交際的訓練中,教師要耐心傾聽,適時給予點撥,說的好的給予表揚,出現(xiàn)問題的及時婉轉(zhuǎn)糾正,千萬別打擊學生。可以助說或提供句式,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規(guī)范、具體。
三、倡導多向互動
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甚至多向互動的語言活動。它的教學過程是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交際過程。一些老師在教學中只讓學生講故事,或者回答幾個問題,把多向互動交際變成單一的聽話、說話,這是與課標要求相悖的。只有在雙向或多向的互動活動中增強學生的傾聽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應付能力,才能達到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
首先要注意師生互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更是語言交際的參與者,教師應走下講臺,融入學生集體之中,創(chuàng)造一種師生心理相融,民主交際的課堂氣氛,起到引導、演示、點拔的作用。如《小記者采訪》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扮成校長、明星、縣長、環(huán)保局局長等角色,讓學生體會到采訪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口氣,不同的內(nèi)容,起到示范作用,幫助學生主動參與,樂于表達交流。
其次要講究生生互動。“集中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有機結(jié)合起來,是逐步實現(xiàn)語言教學科學化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同桌之間,前后桌之間互說互議。小組里互說互評,全班再說再議再辯。教師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問、說、議、評、辯中互動交流,各自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如《陶罐和鐵罐》一課,可以讓學生在小組里帶上頭飾互相練說,評一評誰能把鐵罐的傲慢表現(xiàn)出來,誰能把陶罐的謙虛反映出來,誰能在原文的基礎上編排的更具體、形象,小組中輪流表演后,再選派代表參加全班的交流,其余同學認真傾聽。聽后發(fā)表看法、或?qū)η楣?jié)加以補充,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個性主動的信息多向交互傳遞,逐步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科學化。
四、飛揚學生個性
口語交際重在學生的語言實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確認心里安全和心里放松的狀態(tài)下,思維最敏銳,最活躍。有的學生與人交往時,害羞、拘謹、畏縮、不敢開口說話或扭扭捏捏,教師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自然的氛圍,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組織語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大膽發(fā)表意見,無拘無束地交談,告訴他們想說就說,怎樣想就怎樣說。要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動腦、動口,動眼,動手。如教學《打電話》。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給誰打電話,自由表達心里要說的話,也可以讓其他同學自由扮演喜歡的角色,接到對方電話時自由表達對方的問答、要求等。教師要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自己的見解、觀點,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
總之,口語交流訓練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互助傾聽,互助交流。多采用激勵手段,讓學生想什么就說什么,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交際態(tài)度。
(作者單位:福建省將樂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