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雅楠 譚立 汪默英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大增,人民生活水平逐日提高,許多人們對旅行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各地新園林,新景點與日俱增。然而,這些園林在外觀上雖亭臺樓閣,曲橋游廊,將古典園林仿造得極為有樣,但與古人留下的名園相比終究差一些。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技藝;美學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彰顯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更展現了中華民族特色,地域風貌,可謂是中華名族之瑰寶。以下就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三個方面:園林歷史之悠久,園林類型之豐富,造園技藝之高超三方面探析其美之所在。
一、歷史之悠久
據大多數資料顯示中國古典園林是由最初的苑囿發展而來的。苑囿起初是皇帝用來狩獵,宴飲的場所,之后逐漸衍變為具有觀賞,游玩功能的園林形態。殊不知,古典園林的另一源頭是原始村落住宅邊的林木綠化。據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記載,上古時期,村落居民為了遮陰防塵,又能游戲其中便在村落住宅邊綠化,無論哪個起源更為準確,它們都表明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之悠久。
歷史上,古典園林的發展受到很多思潮的影響。譬如陶淵明,他作為歸隱之士,成為文人園林的創始人,他的“世外桃源”就是田園村居式花園的體現。并且,以他為代表的文人墨客的“朝隱思想”成為了古典園林藝術發展的動力。
古典園林藝術的發展在明清時代十分輝煌。此期間建造的很多園林至今保存完好,為后人留下寶貴的財富。究其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園林藝術理論和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計成的《園冶》,這部著作是我國園林藝術歷史上的不朽之作。又如,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大觀園是盛清園林藝術的綜合概括。其二,明清時期,農業,工商業發達,人們的戶外活動增加,邑郊風景園林普及全國。其三,皇室統治者對園林的重視,“三山五國”的修建就是很好的證明。尤其是乾隆皇帝,他在南巡時十分喜愛江南園林,便將許多私家園林營造之技法引入皇家園林。
伴隨中國歷史的發展,園林藝術隨著朝代的更替發生了很多變化,有時發展鼎盛蓬勃,有時略顯沒落。只是無論如何,它的綿綿歷史所沉淀的盡是精華。
二、形式之多樣
中國古典園林被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和邑郊風景園林四類。
皇家園林氣勢恢宏,雄偉壯觀,盡顯高貴之氣。這里融入了真山真水景觀,對自然整飭改造之后,展現了獨特的皇家園林風范。皇家園林中建筑風姿各異,添色頗多。如,頤和園買賣街再現蘇州街面貌,它的增添為皇家園林營造了別具一格的氛圍。
私家園林在明清之時發展迅速。一方面,該時期人民生活水平及文化素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這一階段政治現實有些灰暗,許多造園者的人文理想,生活意識,哲學思想偏于山水之樂,遠離官場之意。私家園林的營建遵循了“以一當十”的藝術原則,所營造的山水景致,建筑裝飾和小品盡顯雅致,樸素之意,表現了園主的隱逸之情懷。他們寧靜自然,簡潔淡泊的心態得以體現在園子可游可居,精雅巧妙上。此外,也展現了他們的內斂的自尊。
寺觀園林也十分受歡迎,如靈隱寺,少林寺,鎮江定悲寺等名寺。它們環境幽邃,山深林靜,溪泉相伴,古樹名木郁郁蔥蔥,文物藝術作品甚多,受到許多游客的喜愛。寺觀園林營造的“深山藏古寺”之意境總是給人以靜思,幽深之感。
邑郊園林的產生與城市治水密不可分。如杭州西湖。此類園林受到不少文人墨客贊譽,所詠之詩層出不窮。它將山水樓臺與傳統文學緊密融合在一起,體現情景交融之意,是綜合的藝術之美。
三、技藝之高超
古典園林造園采用“有法之式”,與普遍的藝術規律相通,可謂“園因景成,景因園異”。《園冶》中提到“園林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藝術原則。而造園手法中借景包括遠景,近景,對景,實景,虛景,鏡景等。例如滄浪亭北面曲廊亭榭近借園外水面要利用自然山水,按照山石脈絡走向,以及水的源頭流向組織風景,如滄浪亭的蒼古假山,巧借園外之活水。而道路的設計需做到“順勢辟路”。其次,花木的種植也要順應自然生長的姿態,樸實無華。古典園林藝術中建筑都是多曲折,多變化,多開敞。建筑景觀處理上,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例如與氣象景觀,時令變化結合,形成空靈,流動,靈活,自由多變的風景空間。
造園技藝中,對比手法運用最多。動靜,虛實,曠奧,曲直,大小,開合,形影聲色等不同方面的對比,均能烘托主景,給觀賞者提供新鮮興奮的景象。以空間大小對比為例,蘇州留園出入口的處理最為典型。留園入口空間大小的對比變化,消除了沉悶,單調的感覺,使游客新鮮的感覺提升,尤其是最后進入主空間,頓覺留園中心水池的明朗,開闊。
而虛實對比在造園上使用也很普遍。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景觀迂回曲折,山為實,水為虛,水中有島,島中有地,山光水色美不勝收,更是營造了空靈,寧靜的意境。無論采用什么技法,精美的園林總是給予游者一個聽,嗅,感,視各種人體感官的綜合體驗,并且在此基礎上,使游人上升到神思。這是園林觀賞的高層次境界。游者可以在園中找到理想的世外桃源,有脫離社會,遠離塵囂之感,達到內心的安適,精神的放松。這也是我們當今造園所要達到的一個目標。
總之,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之美無處不體現。能夠領略其造園精華,當今園林才能有真正的古典之美。對于,園林學習者而言,任重而道遠,弘揚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也就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童雋.江南園林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4
[2]陳從周.園林談叢[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3]楊伯超、陳從周注釋,陳植注譯.園冶注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1
[4]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6]岡大路.中國宮苑園林史考[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