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郁
摘要:
環境藝術是一種具有多學科、全方位、多元素特點的空間表現藝術。在繼承本國歷史文化傳統與民族風俗的基礎之上,現代環境藝術繼續吸納國外優良設計理念與設計技術,以促成自身的發展創新。本文從環境藝術特征入手,介紹了現代環境藝術的發展歷程,并詳細闡述了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那趨勢。
關鍵詞:現代環境藝術;發展特征;趨勢;分析
環境藝術是一種糅合了建筑、繪畫、雕塑、工藝美術、盆景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它主要是為人類創造一種最適宜的生活環境。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不僅要求其設計產品具有視覺美,還要求其符合現代社會所提倡的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設計時,要重視對新科技、新材料、新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同時將各種現代化因素與民族化因素進行高度的整合,以實現環境藝術設計在當代的繼續發展與創新。
一、環境藝術的主要特征
(一)環境藝術的親切自然性
隨著現代社會壓力的進一步加大,以及地球環境的進一步惡化,返璞歸真、
回歸大自然越發成為民眾的心聲,要求生活與工作環境綠色純天然,具有自然氣息是現代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因此,在現代室內設計時,我們要注重使用各種自然元素以及環保無害材料,使設計產品具有親切自然、綠色環保等特點。
(二)環境藝術的整體藝術性
整體藝術性是一件良好的環境藝術設計產品所必須具備的特點。以房屋整體環境為前提,在設計時綜合把握房屋的面積、空間、虛實關系及色彩等問題,是實現房屋設計具有整體藝術感、意境美的必須條件。
(三)環境藝術的民族性
科學地將民族元素應用于環境整體設計,可以很好展現室內環境藝術特征,使其具有地域特征及本民族特色,可以喚起入住居民的民族歸屬感。在環境設計時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民族元素的應用規模,將民族因素與現代化因素結合。
二、現代環境藝術的發展歷程
“環境藝術”起初被認為就是雕塑、園藝、噴泉等等具體設計。隨著社會觀念的多元化發展以及人們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再認識,現代環境藝術設計逐漸呈現出多種風格與流派:繁瑣派與簡約派,超現實派與平淡派等。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人們對于環境藝術的概念有了新的認識?,F代環境藝術重視自然回歸、追求以人為本,講究以人為中心,為此,在現代的藝術設計中,人們便逐漸開始使用各種科學方法與理性分析。及至現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生存環境卻日益惡化,各種因環境導致的疾病的出現促使人們密切關注周圍的生存環境,1992年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使“可持續發展”這一理論被普遍接受,全球人類逐漸開始重視“綠色建筑”、“生態建筑”、“生態城市”等概念。
三、現代環境藝術發展——以人為本提倡人性化設計
從上世紀到發展到現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日臻成熟。其本身所具有的整體性、參與性、時代性以及地域性等特征,也開始逐漸顯露出來。第一,整體性,環境設計不是單純的欣賞設計,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性化因素,需要我們考慮在不同環境中人的共生、共享以及共存。第二,參與性。只有讓更多的使用者的參與環境藝術設計,才能創造出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建筑作品。第三,時代性。藝術設計只有時刻跟隨社會人群的需要,與時代發展相適應,才能滿足當代人類生活與工作的需要。第四,地域性。設計師自身的學識以及使用者的情感需要,使得現代建筑設計彰顯著獨特的地域特色。
以人為本是應現代社會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的理念與方式,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提倡并貫徹這一理論。在設計時,不僅要考慮使用者的安全健康、社會交往問題,還要注意滿足使用者的情感需要,使建筑物不僅彰顯人類意志,更是包含情感關懷。同時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建筑物將要面對的使用人群,尤其是社會弱勢人群,考慮使用者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同時尊重建筑物的周邊環境,尊重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氛圍,重視人物內心在實際中的體現,而不是單純的展示設計本身或者強調建筑場所,以建造實用性、藝術性兼存的現代化建筑。
四、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趨勢
(一)環境藝術的時空藝術化:時空藝術,顧名思義,即包含時間與空間的藝術,現代環境藝術要實現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的完美融合,現代人類要適應各種物質與精神的時間空間,打造出具有時空美的藝術設計。
(二)環境藝術的生態藝術化:現代社會強調生態環保,而環境藝術所具備的時代性,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在21世紀開始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并在作品設計中逐漸融入各種自然元素,同時其設計構思與項目策劃也漸漸趨于自然和諧化。
(三)環境藝術的場所藝術化:環境藝術的場所性要求其設計產品的規劃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如此可以按照人類的行為需要來進行合理區域規劃。
(四)環境藝術的關系藝術化:環境藝術是一種人類與社會共存的高雅藝術,其強調品味性、文化性、低消耗性,以實現兩者之間的協調發展。
(五)環境藝術的對話藝術化:使環境藝術充滿生命力,達到可以與使用者交流對話的程度,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感到舒適、愜意,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最終趨勢。
五、結語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實現社會全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這個時代的趨勢所向。發展現代環境藝術,需要當地居民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理解與支持,同時也需要設計者正確對待當地地域文化傳統與地理環境,在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實現我們的設計理念與成果創新。
【參考文獻】
[1] 張旻,史啟新,新現代主義思潮下傳統環境藝術的傳承與發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2)
[2] 李寧,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影響[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7)
[3] 符浩彬,論生態文明觀下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J],才智,2013(13)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市政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