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紅
摘要:
設計的原創性應是設計者或設計群體獨立創作完成符合客體要求的設計作品,而非對以前已經存在的設計的抄襲或模仿,具有獨創性和新穎性。原創的內容還體現于知識勞動的前提在于知識產權,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速度加快,知識產權日益成為決定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關鍵詞:創造性;知識產權;改革;建筑;裝飾;產品;模仿
首先設計的定義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而對于原創的定義,在新版辭海、漢語大字典、中國大百科全書等權威性的辭典中,都沒有“原創”的條目。那么有人就認為,“原創性,就是首創性,即見人之所未見的,言人之所未言的,領學界之先,開風氣之新”。意思就是要在前人與別人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但這樣的定義似乎還不夠全面。辭海中創新的解釋就是:“創始、首創”,因此前面對原創性的定義只說明了其中的“創”的方面,沒有涉及“原”,原是“源”的古字,水源,水流起頭的地方。另外,既然原創性的提出是有針對性的,我們不妨給原創下個初略定義:源頭創作,創作的原本,從根本條件出發的創作,探究未知的世界,發現新觀點。但是這個的定義是否正確還有待討論。
我認為設計的原創性應是設計者或設計群體獨立創作完成符合客體要求的設計作品,而非對以前已經存在的設計的抄襲或模仿,具有獨創性和新穎性。那么該設計的原創性就變成了該設計存在必要性最主要的參考因素,也是設計所進行的道路中一個新枝,使得原創性在設計中尤其重要。
原創的內容還體現于知識勞動的前提在于知識產權,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速度加快,知識產權日益成為決定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知識產權是關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如今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卻越來越多,當然也包括設計,而且設計類在知識產權保護上顯得力不從心,越來越多的抄襲、復制等讓設計的原創面臨著挑戰。怎樣保證知識產權和怎樣保護設計的原創成為了現今主題中的關鍵。
那到底什么是設計的原創呢?是否是簡單地認為原始性就是原創性呢?對于設計的原創問題上,我以幾個具體主題來談我對于設計原創的理解。
一、建筑設計
建筑從根本上說是一門實踐、工程性強的學科,需要設計與施工相結合,而建筑的理論則來自社會實踐,沒有社會實踐,建筑的理論無從談起,更不能稱之為真理。但是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特別是在階段性變革時期,新的理論必定會應運而生。
當工業革命發展后給城市帶來人口迅速集中而引發居住問題的時候,建筑設計師應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實際又急迫的社會問題就成了重中之重。設計師們面臨著這樣的考驗不僅要從技術和經濟方面找出路,更重要更困難的是要擺脫傳統觀念給予設計師和人們的束縛。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經過一些建筑師的探索,以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為標志的新建筑理論—— —“現代主義”誕生了,這是一次建筑理念具有極大突破性的革命,它直接與傳統和以學院派為代表的舊觀念決裂,成為獨立的分支,這一現象不僅改變了社會的建筑審美觀念,而且開拓了現代建筑廣闊的創作道路,并逐漸影響到世界各地的建筑設計風潮,成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證明了原創性理論具有難以估量的蓬勃生命力,和得以永生的保證力。這不僅是一部理論而且是一把利劍劃破了之前禁錮長久的舊觀念,使得建筑理論有了新的發展方向和擁有新的生機的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各種技術突飛猛進,迅速將世界帶入后工業時代的迅猛發展中。而人們對建筑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愈來愈多樣化,除物質功能方面外,對精神審美方面的要求也日益重視并提出要求,漸漸地人們對普遍建造的房子,被稱為國際式的方盒子建筑產生膩煩,不僅視覺疲勞,而且感覺這樣的建筑就意味著社會停滯、社會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現代主義”要不斷克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演化為“后現代主義”,并受波普藝術的影響著,那么就出現的以R·文丘里《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為代表的“后現代主義”并沒有取代“現代主義”的理論,這個理論發現的影響雖不那么廣泛,成功的重大作品也不多,但是作為一種有原創性的新理論,它的出現畢竟為建筑創作的多樣化、和強大生命發展化開創了新的途徑,而且對“后期現代主義”的演化也起了潛在的作用,可謂是發揮了潛在的推動作用和影響力。“后期現代主義”是20 世紀60 年代以來在西方出現的具有反西方近現代體系哲學傾向的思潮。在建筑理中,也隱約有了掀起“后期現代主義”的熱潮,然而,“后期現代主義”在理論上具有反傳統傾向的哲學家在現代西方的各個哲學流派中都能找到,顯然他們各自都反對以特定方式來繼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由于它是由多重藝術主義融合而成的派別,因此要為后現代主義進行精辟且公式化的解說是無法完成的。
當這樣一些原創性的設計理論和思潮出現和推動下,建筑設計師對于適應并生存于這些理論之下而且又符合未來所需要的設計就變得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且隨著漸漸成熟,就會逐漸出現了一些建筑設計轉化成實物出現在世界各地,受到人們贊嘆和觀摩,同時人們欣喜的看到建筑設計又一次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這時候對與原創性理論的深遠意義不在于制訂教條,死板利用,而在于指明新方向,開拓新思路,啟迪新思想,不再墨守成規,而是一浪推一浪地廣泛傳播。但問題是,建筑設計者如能提出屬于自己的理論,并指導自己的建筑創作進行,得到的獨有的建筑形象,并能夠建造出來,這無疑是最有獨特思想性的原創作品,而且還是對與建筑設計方面偉大的推動,更是是建筑形象設計原創性的最高層次表現。
這種理論相比與在建筑的裝飾設計方面的原創性討論觀點就略有不同,卻又有一些相似。建筑裝飾伴隨著建筑物而生存,依附建筑物而存在,并演化出多姿多彩的裝飾形態,從而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不同裝飾風格。西方中,古希臘的柱式、古羅馬的拱券柱廊等都成為裝飾與結構功能結合最完美的經典之作;中國木結構的梁架體系,錯綜復雜變化豐富的舉架形式,也成為室內最好的裝飾構件。
就建筑裝飾設計而言,它的意義更多體現于使用功能與藝術表現兩個方面。一方面,建筑裝飾視覺的作品在建筑理論里相當重要的,設計者只有掌握視覺的圖形思維技巧,才能在個性藝術原創表現的海洋里暢游,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今天的建筑裝飾設計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相對自由的境界,只要材料能夠解決,幾乎能夠想到的都能做到,特別玻璃材料的使用可謂達到了爐火純青。于是原創性的發展有了堅實的基礎,人們幾乎可以在設計的世界里為所欲為,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二、產品設計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產品設計這個新興行業異軍突起,在社會競爭機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中國,雖然國產的工業產品在市場上占有了很大的份額,不僅銷量大且產量也大,但它們相當一部分是沿襲自海外品牌的設計形式,從外觀和性能上去復制,而沒有形成自己原創的設計風格,著實令人可悲。這就是為什么外國企業懼怕中國的小作坊的原因,這些小作坊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拷貝出更多的類似產品極大地抵制了原版的利益。
我國企業制造行業種類和總量都很大,但就是國有產品幾乎都沒有形成自己鮮明的產品特色,反而在其產品上看到許多國外品牌的影子,造成即為國外品牌做了宣傳又砸了自己的品牌信譽。例如前幾年流行的MP3、MP4等產品的設計外國基本都是國外產品的模仿,這樣產品就等于是在前人基礎之上進行了改良性設計,其最終產品基本沿襲了前人的主體風格,而缺乏自身的原創性。但是我們心系地可以看到近幾年的其他類別產品開始注重民族性,也就是所謂的中國風,堅持中國設計、中國風格、中國制造,這是很令人欣喜的。
以都蘋果公司的產品為例,蘋果在其產品經歷了5代的發展后,其基本設計風格得以延續和繼承,各款產品從外觀上看非常的具有連貫性,這就形成了蘋果公司所獨有的產品文化,因此引起了“蘋果粉”對蘋果產品系列的追隨。 由此可見, 產品的成功不能只靠產品的質量,還在于產品設計上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原創性,才能將自己的產品深入人心,打動買家,成為真正成功產品。擁有不衰敗的設計,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抄襲,這將是產品設計的未來趨勢。就華為四核手機雖然采用的是海思K3V2 Hi3620 1.2GHz四核處理器,這是國內第一款采用自有核心技術的手機,也是中國第一款搭載自主設計四核處理器的手機,其性能表現令人期待,但是它的外觀和屏幕還是沿襲國外大屏手機的外觀設計并沒有體現更新穎的外觀設計。
原創性的設計可以說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是分不開的,為什么這么說呢?現今社會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代表性的產品,比如威尼斯的玻璃,他不僅是玻璃的發源地,也是最繼承傳統,永遠不失繁華的領軍地。即使現今玻璃藝術傳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大都一派欣欣向榮之象,但是仍撼動不了威尼斯在玻璃藝術上的地位和代表地。但是,以中國的陶瓷為例,我國的陶瓷曾經源遠流長。繁榮昌盛、享譽盛名,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可是令人擔憂的是近來為什么正逐漸走向衰弱呢?綜其原因是現今陶瓷的設計沒有原創性,大多模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陶瓷產品的設計,并沒有一個繼承自己傳統,以自己傳統為中心的設計。雖然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卻沒給予陶瓷設計發光異彩的潛力,不是中國文化不給力,而是設計者并沒有從中國文化中吸取營養助其既有原創性又有創新性。繼承自己國家的傳統是立與世界之林不敗之地的保障,沒有具有民族特色的東西終會被人遺忘,祈禱像陶瓷一樣的正面臨挑戰的產品設計可以反戰為勝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原創性。
在一些工業設計大獎賽中也有很具有說服力的例子,很多比賽都冠以 “創新”“原創” 等名稱, 可見我國工業設計界對原創優秀設計作品的渴望。借助比賽這個平臺,很多企業可以獲取一些很有價值的設計作品。除了鼓勵自主設計以外,日本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推動原創設計的措施。比如以獎勵優秀工業產品設計的 “G ” 標志獎與1958年在通產省內設立的工業設計課等等都大大促進了日本工業設計的發展。所以,從日本工業設計的發展道路上,我們應該汲取一些經驗,以原創性為主導,以鼓勵原創為方針,積極帶動國內設計力量,完成中國工業設計偉大而艱巨的力量。
總之,原創性設計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是需要所有人都付出大量努力的,特別對于我們做設計的人員要求更甚,如何正確的把握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借鑒與模仿的尺度,概念化與實用性的標準將是原創設計成功的關鍵。現代中國設計所提倡的“與西方接軌”、 “與西方對話”并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接軌”與“對話”,而是要秉著“古為今用,西為中用”的原則,批判性的去汲取,去消化。要借鑒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從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出發,發展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的設計,形成中國獨有的設計文化。
【參考文獻】
[1]尹青.建筑設計構思與創意[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
[2]徐千里.創造與評價的人文尺度[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3]劉先覺.現代建筑理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4]劉先覺.建筑藝術世界[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5]吳煥加.論現代西方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7
[6]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7]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8]于昊.家電行業——工業設計,大夢誰先覺[J]電器.雜志,2006
[9] Robert Sinke.《Meizu M6 stand-alone review 》,2006
[10]王翠竹.缺乏原創設計已成我國陶瓷業致命傷[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2005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