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桐 ,宦 敏 ,張淑萍 ,王結貴
(1.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馬鞍山 243041;2.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31)
高職旅游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對旅游專業合格畢業生明確要求,其能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能夠掌握一定的服務技能并能夠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可見實踐教學是高職類旅游專業能否真正辦出成效、辦出特色的關鍵所在,關系到實踐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能否最終實現,其中頂崗實習又是最后的、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檢驗實踐教學效果的最終手段。[2]
為了實現以上培養目標,一般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都會在教學計劃中安排學生離開學校課堂,赴校外旅游企業開展半年至一年不等的頂崗實踐環節學習,因高職旅游類專業細分較多,有旅游管理、旅行社經營與管理、酒店管理、涉外旅游、導游等等,院校開展合作實習企業也對應較多種類,有星級酒店、連鎖餐飲企業、國際、國內旅行社、國家A級景點等等,然而經過實際調查發現,旅游院校通常又多選擇高星級酒店為主要合作單位,究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1)星級酒店因規模較大,能夠接受實習生數量較多,可以減少實習生安排的復雜性;(2)星級酒店因自身經營特性,多數能為實習生提供免費食宿安排,解決學校實習工作的后顧之憂;(3)星級酒店因員工流失率較高,對人力資源需求量較大而實習生可以彌補部分缺口;(4)星級酒店因考慮長期合作關系,往往會為學校提供一定用于專業建設的贊助費,對學校的也增加了吸引力。
盡管面對如此良好的“共贏”局面,學校與酒店開展實習合作中仍問題多多,其中主要表現在對酒店方的選擇上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指導,本文試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如何科學理性地選擇實習酒店作為高職旅游類專業實習基地,并形成一個比較完備的選擇評價體系,以供在實際操作中能加以運用推廣。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在選擇酒店作為實習基地時,往往存在著以下一些主要問題:
不少旅游院校的在選擇實習單位的時候,很多是相關領導介紹或通過熟人關系推薦,因礙于情面的原因,未能去酒店現場實地考察,即使前往也多流于形式,缺乏對實習酒店深入、全面的了解。另外一些情況,可能因部分的領導的個人喜好等因素,往往會選擇綜合條件不夠優越的的酒店作為基地,而放棄一些客觀條件較好的企業,導致后期實習工作中的問題出現。
在酒店方與院校的溝通中,經常會宣揚自身具有優勢的一面,如酒店地理位置較好、實習生待遇較高、酒店裝潢的高端奢華等等諸多外在因素,院校方也因信息的不對稱和招生宣傳的外在效應等原因而看重以上要素,卻忽視學生實習鍛煉更重要的隱性條件,例如飯店在經營管理、用人機制、企業文化、實習生生活條件等內在方面,然而一旦以上方面出現問題會迅速導致學生不滿,甚至要求離開實習單位,造成合作中的雙方關系緊張。
目前我國眾多旅游院校不管自身坐落何出,合作實習酒店均選擇我國一線發達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基于發達地區的高端酒店數量較多、檔次較高的考慮,可以為實習生更好地開拓視野,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但合作酒店過于寬泛地分布,反而會增加學校實習管理成本和部分學生對地區不適應性。另一方面,旅游院校往往忽視與本地酒店合作的優勢,利用本地的交通便利、文化適應等優越條件,可以深度開展“訂單班”、“精英班”等合作模式。
由于旅游院校對實習酒店的選擇缺乏有效的指標評價體系,導致以上眾多問題的出現,如果效仿國家星級酒店評價標準,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的旅游類專業酒店實習基地選擇評價體系,并且由實習學生、實習指導教師、實習酒店三方共同打分,根據分值高低加以評判實習企業等級高低,將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1]
綜觀近年來學術界對高職旅游類專業實習的研究,尚處初期階段,所取得的成績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已有研究成果一般多從宏觀上分析頂崗實習的意義和操作流程,對該項工作的專題研究較少,像如何選擇酒店實習基地等細節核心問題往往忽視。中州大學的郭琰教授和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的陳平教授注意到該領域,并初步提出了框架性的酒店選擇評價體系,但是存在評價指標數量過少、有些指標過于籠統不便于實際操作等問題,如涉及實習實訓基地相關主體評價中的政府評價和社會評價,應該由誰代表社會評價,政府的代表是實習企業所在地政府還是院校所在地政府,是政府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門還是勞動監察部門都尚未清晰說明。
為了使上述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我們在總結多年和不同類型、不同地區酒店校企合作的經驗基礎上,嘗試構建一套相對完備的旅游專業校外實習基地評價指標體系,幫助院校更好地選擇合適酒店作為長期、穩定的實習單位。對于這些擬定的評價指標,通過對酒店中高層管理人員、旅游專家學者和實習學生的訪談,反復討論,聽取各方意見后,最終確立了包括以下5個一級評價指標和24個二級評價指標的評價體系(具體見表 1):

表1 :校企合作選擇酒店實習基地的一二級評價指標
1.合作酒店的選擇基礎
主要通過5個二級指標體系考核,旅游類專業安排合作酒店應該多為四星級以上酒店,因其經營環境較好、管理水平較高,適合實習生工作學習。而酒店的坐落地是否位于旅游發達城市,其良好的旅游氛圍對實習生也是正面的激勵。此外,具有集團化的酒店背景,能夠為實習生提供多類型、多層次的實習崗位,更有利實習生今后在集團內部不同地區的就業。隨著酒店行業的快速發展,院校合作的類型也應該呈多元化特征,除了傳統的商務、度假型酒店,選擇附屬有高爾夫球場、室內滑雪、溫泉等高端休閑設施的酒店,更能為實習生提供開拓眼界的實習機會。
2.校企合作基礎
主要通過5個二級指標體系判定,因為校企合作是一個雙方長期磨合的過程,合作歷史長短對實習后期的管理至關重要,初次合作的校企雙方常因不熟悉對方對的管理模式,而出現一定矛盾和沖突,進而對正常實習工作產生影響。有些企業有著與對應學校多年合作經驗,充分了解該項學生的素質和特性,能夠針對性開展管理培養工作,有利于學生的實踐學習。當然,校企雙方是否有嚴格合作協議和互相掛牌認可也充分體現雙方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尤其能體現酒店人力資源管理的細致和專業化程度。至于有些院校選擇通過人力資源中介開展與酒店合作,在初期可以減少校方工作壓力,從長遠看因間接和酒店交流,缺少第一手學生的管理信息而造成其他問題的產生。
3.企業實習環境
該指標是選擇酒店的核心標準,因此細分為5個二級指標和7個三級指標,目的是更好地判斷實習酒店對實習生的關注和管理程度。結合多年的企業合作經驗和歷屆實習生的實習反饋,實習生后勤生活條件的好壞遠比酒店自身是否高檔重要的多,直接決定著實習生的工作穩定性和持久性。因實習生離開慣常熟悉的校園環境前往陌生酒店,加上實習工作的身體勞累以及酒店奢華的前場和住宿地簡陋的后場條件形成巨大反差,心理上存著一定緊張、倦怠和落差感,讓實習生對住宿、就餐、交通等自身生活環境非常注重,如果酒店在該環節上不能充分重視合理安排,將直接產生實習生的不穩定表現。此外,酒店提供給實習生待遇的高低,也越來越成為實習生考慮的重要因素。
4.實習酒店對實習生的管理培養
該項指標下設4個二級指標,能夠較好地反應酒店對實習生培養管理的深度和廣度,是判定一個酒店是否合適作為實習基地的重要標準。傳統意義上,酒店招收實習生是為了降低用工成本,而校方安排學生去酒店學習是為了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存在一定矛盾。隨著人力資源成本的不斷提高和員工流失率的增加,酒店方也認識到傳統思維的局限性,必須要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而實習生群體具備素質較高、便于塑造的特點,如果酒店方能夠在崗前培訓、崗位輪換、制定實習前景規劃等方面對實習生開展全面規劃,無論對學校、酒店還是實習生都會產生多贏的局面。
5.實習酒店與學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情況
隨著旅游院校與實習企業合作的深入開展,院校方越來越看重除了實習生合作之外的內容,具體表現在以下6個二級指標方面。一是企業能否接受學校委派教師指導教師和教師掛職鍛煉,因為高職院校的教學要求教師具備雙師型條件,而眾多教師從學校到學校缺少實際工作經驗,院校希望借與企業合作機會安排教師同去鍛煉,也為學生在企業的管理提供一定幫助。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如果能與實習企業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更容易取得實際研究的成果。當然,面對眾多的高端實習酒店,院校方希望憑借其經驗豐富的行業管理者和專業水平,為在校學生提供更多培訓和專業指導,克服學校本身實踐水平欠缺和花費較高的問題。
1.權重的確定
權重主要反映個體在總體中所占的地位或比重,其所求出的具體數值就是權重值。為了體現旅游類專業酒店實習基地評價指標中各指標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通過賦予各指標大小不同的數值,區分各指標不同的重要程度,使之達到客觀、公正、科學,并具有較強可操作性。[1]本文指標權重的確定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法),這是一種整理和綜合專家們經驗判斷的方法,是將分散的咨詢意見數量化和集中化的有效途徑。首先,通過構造矩陣對指標間重要性進行比較和分析判斷;其次,對各指標權重系數進行計算;再次,對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最后,通過組合權重計算得到評價體系各指標的權重[2](見表 1)。
2.權重的分配
這套評價體系的權重分配主要通過前期學生、實習指導教師和酒店三方對指標的滿意程度來建設的,因為這三類主體對24個指標有最合適的發言權,我們按照里克特量表法對所列指標進行滿意度設置,1~5等級分別表示非常滿意(5分)、較滿意(4 分)、一般(3 分)、較不滿意(2 分)、不滿意(1分)。通過加總三群體對各項指標打分值再取平均值便得到最終的權重分配值。
3.評價等級、等級系數與評價標準
根據相關的統計理論和酒店實習基地的建設經驗,我們給各項指標確定了A、B、C、D四個評價等級,對應的等級系數分別為 1.0、0.8、0.6、0.4,對合格的指標賦予三等級分值,對于硬性條件不符合的項目對應了一項0.4的標準,目的是為了提高評價上的效度。以下列出了全部24項二級指標,對應的權重和評價標準、分值。
(1)二級指標:星級知名度,權重4分,五星級國際連鎖(1.0)、國內五星級(0.8)、地區影響力排名(0.6);(2)企業集團化:權重4分,國際聯號集團化管理、國內酒店集團、單體酒店;(3)酒店經營模式:權重4分,特色滑雪、高爾夫等配套項目、商務會展功能、純餐飲;(4)酒店地理位置:權重4分,位于一線旅游城市,實習場地及周圍環境狀況優越、風景區,實習場地及周圍環境狀況良好、位于在二、三線城市,實習場地狀況良好;(5)校企合作方式:權重 3分,直接合作(1.0)、委托人力資源公司合作(0.6);(6)校企合作歷程:權重 3分,有與學校合作的經驗,對實習生的管理有一套較嚴謹的制度;有與學校合作的經驗,但對實習生的管理水平一般;有與學校合作的經驗,管理水平較差;(7)基地建設時間:權重5分,基地建立并開展實習工作三年以上、基地建立并開展實習工作一至三年、基地建立并開展實習工作少于一年;(8)基地建設的穩定性:權重5分,有合作協議并掛牌(1.0)、有合作協議或掛牌(0.8)、無合作協議無掛牌(0.4);(9)基地共建程度:權重 4 分,校企雙方共同投資建設校內基地(1.0)、企業為校內基地建設提供設施設備(0.8)、校企基地建設正在商談中(0.6)、無意向共建(0.4);(10)實習場地:權重 3分,設有圖書館、體育器材、電視網絡三項或以上設施的、有兩項設施、有一項設施、無任何設施;(11)實習生住宿條件:權重3分,4人或少于4人一間、5人或6人一間、7人或8人一間、8人以上;權重2分,中央空調(1.0)、獨立空調(0.8)、無空調(0.4);權重 2 分,獨立衛生間和洗浴、獨立衛生間或獨立洗浴、公共衛生間公共洗浴;(12)實習生就餐:權重3分,工作期間提供4餐、工作期間提供3餐、工作期間提供2餐、不提供就餐;權重2分,休息日含餐3餐、2餐、1餐、休息日不含餐;(13)實習生交通條件:權重3分,住宿距離酒店2公里內、住宿距離酒店2-5公里內、住宿距離酒店5公里外;權重2分,步行即可到達、酒店提供班線車、自己乘車;(14)實習待遇:權重5分,平均每月1400以上、平均每月1200-1400、平均每月1000-1200、1000以下;(15)企業安排實習指導教師:權重5分,企業委派專門人員擔任實習生指導教師、開展一對一指導,企業委派專門人員擔任實習生指導教師、開展一對多指導,企業沒有委派專門人員擔任實習生指導教師,實習生自行管理;(16)企業開展培訓時間:權重5分,二周以上專門培訓、二周以上交叉培訓或一周專門培訓、一周以上交叉培訓、低于一周培訓;(17)實習崗位安排情況:權重5分,崗位安排合理,60%以上同學能夠實現輪崗、崗位安排合理,40%~60%同學能夠實現輪崗、崗位安排較為合理,40%~20%同學能夠實現輪崗、崗位安排不盡合理,20%以下同學能夠實現輪崗;(18)實習生實習前景規劃:權重5分,有針對每個實習生提供實習前景規劃、有針對整個實習小組提供實習前景規劃、無提供任何實習前景規劃;(19)實習指導教師委派:權重4分,企業接受學校委派教師駐實習基地專職指導1個月以上、接受學校委派專任教師3次赴實習企業指導實習、接受專任教師共2次赴實習企業指導實習、企業不愿意接受實習指導教師協助指導;(20)教師掛職鍛煉:權重4分,企業接受教師掛職鍛煉2個月以上,并安排多個管理部門實習,提供工作津貼;企業接受教師掛職鍛煉2個月以上,并安排1個部門實習,提供工作津貼;接受教師掛職鍛煉1個月,并安排1個部門實習,不提供工作津貼;企業不能接受教師掛職行為;(21)橫向課題合作或課程開發合作:權重3分,實習基地具有較強科研功能,建設橫向課題2項以上;實習基地具有較強科研功能,建設橫向課題1項以上;橫向課題正在商討中;企業無橫向課題合作思路;(22)科研論文發表:權重3分,共同合作發表論文2篇以上、共同合作發表論文1篇以上、論文共同發表正在商討中,企業、無合作發表論文合作思路。(23)為學校提供技能鑒定、培訓:權重3分,每年合作期間企業為學校提供技能培訓、鑒定達30人以上;每年合作期間企業為學校提供技能培訓、鑒定達20人以上;每年合作期間企業為學校提供技能培訓、鑒定達10人以上;無開展相關合作。(24)企業委派管理人員到學校講學:權重3分,每年3次以上、每年2次以上、每年1次以上、無任何講座報告。(注:評價總分86分以上為優秀,76~85分為良好,60~75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
本文試從合作酒店的條件、校企合作的基礎、企業實習環境、實習企業對實習生的培養管理、實習企業與學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共五個方面構建了實習酒店的選擇評價指標體系,充分考慮了旅游類專業學生實習工作的需要和酒店的實際情況,并且在指標體系中通過有意識地設置相關指標,引導酒店方與學校更深入地開展校企合作,總體而言具備全面、科學、細致、客觀的特點,對高職旅游院校科學地選擇合適的實習酒店做了一個有益的探索。當然,該評價指標體系中指標的完備性和表述性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在今后的研究和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注:本文系2013年安徽省質量工程酒店管理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3zy096,主持人:王結貴;2010省級質量工程旅游管理特色專業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01231)
[1]郭琰.飯店管理專業校外實習基地的選擇評價指標體系[J].旅游研究,2011,(6):81-84.
[2]李德明,程久苗.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基地選擇與評估[J].科技信息,2007,(35):117-118.
[3]陳平.高職校企共建酒店管理專業實訓基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11,(15):125-129.
[4]林增學,溫衛寧.酒店管理專業實習基地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0):77-82.
[5]伏六明.高職高專旅游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與實習監控管理模式的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09,(5):68-69.
[6]張雪麗.-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實習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7,(9):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