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娟
英語是世界通用的語言,小學英語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階段學生的必修課。小學英語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對于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小學英語教學如何滲透德育進行一些探討。
教材是德育的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在教學中有效地實施德育,就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既要遵循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則,又要符合英語教學的規律。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學生可以接觸到本國和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禮儀、習俗風貌等。要學習包括表達思維活動(同意、幫助、邀請),情感態度(喜歡、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態度(抱歉、寬恕、感謝、贊成、關心),社會文化(介紹、問候、告別、就餐、看病、慶賀)等30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容豐富。這些語言材料的學習,為課堂的德育實施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小學英語教學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其教學內容一般比較淺顯,多與學生的生活接近,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地滲透。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禮貌用語是學生學習英語最初接觸的內容,教師要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設真實的語言情景,在學生進行語言操練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在學習“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時,當學生興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談論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時間時,教師在要求同學注意聽別人發言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來認識什么是合理安排時間,從而懂得珍惜時間。這時知識的講授、學生的交際練習,實際上正在成為德育滲透的載體,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達到了融教育教學于一體的效果。這節課的故事情節是凱特和麗莎去騎自行車,后來他們又渴又餓,所以買了一個西瓜,凱特把西瓜捎在自行車把上,突然凱特從自行車上摔下來,西瓜正砸在了麗莎的頭上。當錄音播放到最后時,大家聽到了埃米和玲玲咯咯的嘲笑聲,趁勢問大家:玲玲和埃米該不該取笑別人,大家立刻爭先恐后的回答:“不應該。”我又問:“為什么不應該呢?”我讓大家每四人一個小組開始討論。幾分鐘后匯報交流,王一然同學說:“我們不應該嘲笑他,因為別人在困難的時候,嘲笑別人是不禮貌的。”張訊同學有他獨到的見解,他說:“凱特不應該把那么大的西瓜放在車把上,那樣不安全,他摔倒了那是必然的事情。”張俊明同學說的更加具體:“你理解錯了,西瓜砸到了麗莎的頭上,不是凱特的頭上。是凱特把西瓜捎在車把上,如果西瓜砸在麗莎的頭上,我就同意大家的意見,可現在是因為凱特的錯造成麗莎的頭受傷了,麗莎并沒有錯,我們應該同情麗莎,而不應該嘲笑她,所以那樣是很不道德的。”我被他們深入的爭論吸引住了,我驚奇地發現他們竟把故事情節分析的如此透徹。從他們的言辭中,我了解到他們的愛憎如此分明,討論中不僅使學生受到了安全教育,而且還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同時還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透徹。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順勢教育他們平時要注意安全,更不要去笑話遇到困難或尷尬局面的人。這就是這節課的閃光點,也是教師教材要挖掘的最重要的情感教育素材。
德育過程是以課堂教學為渠道,而不同的教學環節、教學活動其側重點不同。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進行交際。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決定了要在語境中、在活動中、在模擬交際中學習英語,感受語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在教學的語境中、練習的活動中、模擬的交際中,向學生滲透德育。如:在教學“Do you want some…?”和“How many bananas dou want?”的功能結構時,就可以設計在快餐店就餐和家里來了客人時的情景,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時可以設計“天氣預報發布會”,在學習“How much is it?”時可以布置“小商店”,在學習“What‘s wrong with you?”這個交際用語時,可以設計病人在醫院看病的情景。在這些模擬的語言情景的交際活動中,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在學習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這種學習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的形成,也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
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愿望的驅使下,學生會忘卻羞澀,積極向上,努力合作,去爭取更高層次的成功。要伴隨著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讓德育融會其中。 學科教學中的德育,重在滲透。德育的滲透在于自然地與知識溶為一體,要善于在學科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捕捉德育因素,做到點到為止,切忌牽強附會。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功能。
(責任編輯 武之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