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煒
摘要:
SWOT分析法,就是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本企業的額劣勢和優勢,還有核心競爭力的所在方向的戰略分析法。其中戰略因素包括:優勢S(strength)、劣勢W(weakness)、時機O(opportunity)、威脅T(threat)。這四項因素就構成了SWOT分析法。從分析區域繭絲綢產業建立的基礎、發展規律和特點,在探討繭絲綢產業當下的布局模式和經營模式,提出了繭絲綢產業的在發展時形成的循環系統、更為緊密的繭絲綢產業模式,明確了發展戰略的定位和相關決策等。
關鍵詞:SWOT分析法 ;繭絲綢產業;區域產業
一、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是美國舊金山大學的以為管理教授提出的。SWOT分析法是一種可以客觀并且準確的分析一個事物現實狀況的方法。這種分析方法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屬于企業內部的分析方法。它形成的基礎是完全按照企業競爭的戰略概念,這個戰略是企業“可能做的”和“能夠做的”之間的有機組合。現在所有的大型公司的戰略計劃中,SWOT分析法是一種常用的工具。根據企業的優勢、劣勢、時機和威脅,將企業內部條件和各個因素相結合,分析出企業的優勢、劣勢,面臨的時機和受到的威脅的一種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形成以來,被廣泛的應用到競爭的分析和戰略的研究。分析的直觀性、使用的簡單性是它最大的優點。即便在沒有精確數據分析的工具下,也可以總結出相當有說服力的結果。
二、繭絲綢產業鏈的認知
(一)產業鏈。產業鏈就是說從形成的過程到最終的消費,在此期間各個部門的鏈接關系。繭絲綢產業主要的構成部分有絲綢加工、家用紡織品、服飾、繭絲綢的貿易構成,是一個涉及工業、商業、農業、外貿的綜合性行業,產業鏈的范圍也是很廣泛的。從開始養蠶吐絲,到后來被加工生產,通過不同的加工方式,形成不同的品種和規格,再利用科技手段進行特殊的效果處理,從而整體提高它的價值。在服裝和家居市場,絲綢可以直接消費。中國絲綢的出口份額,占到世界的80%,在絲綢市場上,中國占有絕對的優勢。
(二)產業鏈的特點。因為繭絲綢產業的生產需要經過育苗、種植、養蠶、烘繭、吐絲、絲綢、印刷、加工等多個環節的緊密相聯,產業鏈的長度不言而喻。這就帶來了繭絲綢的雙重風險,第一是市場風險,第二是自然風險。在自然風險方面,受到植物本身和害蟲的制約。在市場風險方面,被對沖掉的風險幾乎沒有,而且,繭絲綢的拓展空間遠遠大于其他行業。
(三)單一性。蠶繭是生絲制作成產品的唯一的原料來源,而且蠶繭的運輸并不適合長途跋涉。因此來說,每個國家的蠶絲都是用于本土使用,這種生產原料的單一性也決定了繭絲綢產業鏈的單一性。這樣單向的產業鏈的模式顯得比其他的產業鏈更加脆弱,中間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會導致整條的產業鏈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的利用,單一性的產業鏈將會有所改變。但是目前的科學技術還處于初級研究階段,只有極少數的產品在成批生產,還很難減少產業鏈的風險。
(四)發展的規律。繭絲綢產業鏈的發展歷程和其他行業一樣,由低到高、不斷發展和完善、不斷由先進技術更新換代。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使得產業鏈獲得了極大的突破。如果沒有一個完整的發展過程,低成本的生產環節就不可能為高成本的生產環節積累技術和人才。伴隨著區域經濟結構的升級,繭絲綢產業在整條產業鏈中也呈現出升級的態勢。從世界繭絲綢的發展規模來看,每個國家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加上高科技技術的靈活運用,才能從根本上促進繭絲綢產業的發展。
三、新形勢下的產業化經營
區域繭絲綢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繭絲綢產業的諸多生產環節的整合,形成一個產業系統,實現繭絲綢產業的高效利益和穩步增值。在實際操作中,主要表現在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等特點。把握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經濟規律為基礎的組織生產。不但提高了繭絲綢產業的生產能力,也促進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
(一)借鑒經驗。以加拿大、美國為首的新一代跨區域合作社模式。顧名思義就是跨區域的聯合生產和銷售。以一個加工企業為生產核心,通過社員入股的形式,共同享有利益,共同承擔風險,由此形成一個緊密的整體,在面對市場營銷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出強大的綜合運營能力。
以日本為代表的綜合性合作社。這種模式的綜合性遠遠高于以加拿大和美國為首的模式。在亞洲地區,中國、韓國、泰國、日本都屬于這一個類型。在日本國內,主要的經濟合作組織是農協,他/她屬于半官半民的經濟組織,并非完全的官員或者人民。這種綜合性合作合作社獨具一種雙重性質:第一,農民為保全自己的利益而建立的組織機構。第二,日本政府推行農業政策的機構。
(二)中國模式。中國區域繭絲綢的產業化模式最具代表性模式有: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民+公司、工廠+農戶等。
1.合作社+農戶+公司。這是一種自主民營的、自負盈虧的產業模式,把農民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了起來,讓每一位農戶都可以在中間受益,在這樣的條件下謀求新的發展。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龍頭企業和蠶農的聯合,打破了過去的壟斷情況,按照“桑園規則”:合同交售、利益共享、二次分配和風險承擔,創造性的將公司和農戶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體系。
2.工廠+農戶。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作為龍頭企業,按照“桑園規則”的要求,與農戶建立一種穩固的購銷關系,以公司自身的銷售能力帶動農戶的穩定生產,形成一套有效的運行章程,建立一套共贏的利益聯合機制。公司可以通過購銷關系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提高繭絲綢質量的同時,也提高收益。銷售問題的解決和價格的解決,生產技術的攻克,三方面的提升都提高了產品的產量,減少了農戶所承擔的風險。
四、戰略研究和升級
(一)政府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繭絲綢產業包括了絲綢的加工、生產、流通等環節的一個綜合性行業組織,行業中的每個部門都鼻息妥善解決利益分化過程中的矛盾,協調相互之間的關系,平衡各方的利益,建立一套良好的經濟制度。以利益均衡為準則,發展精品和合同約束為原則,才能更好的發揮資本、技術和勞動力等一些生產要素的作用,實現規模化運營和集約化運營,建立配套的技術體系。所以,政府制定的有效政策在根本上可以促進區域產業化的經營模式。
(二)自身的循環系統。區域繭絲綢產業的運作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在這個自身循環系統的鏈條上,每個環節的影響和制約都具有一定的相互性。如果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導致整個鏈條出現混亂,導致經濟收益和生產量不平衡的局面。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發生,區域內不可以建立一條特定的產業鏈,以此來實現產業鏈條的自我循環發展。這樣的話該產業可以在上游環節中盡最大可能支持中下游環節,中下游環節也能為上游環節提供可觀的市場容量。這樣的自我循環系統,成本更低、效益卻更高,同時產業發展的協調性和自主性更大。
(三)緊密型的經營戰略。目前的產業化經營方式,僅僅體現在產業鏈條的一體化,并沒有做到貿易企業和生產公司的有效聯合,還處在一種松散的聯合形態上面。只有讓合作社、絲綢生產和貿易在經濟上,真正實現意義上的聯合,才能做到摒棄不良的經營方式,進而轉型為緊密型。因此,要想保證行業的平衡發展和高效運行,必須建立一套執行力強、切合實際的經營機制和管理機制。
(四)明確戰略定位。在發展區域繭絲綢產業化的時候,必須明確發展的方向、重點,根據這些進行合理的布局和定位,提升絲綢生產的加工水平和高科技含量。按照東中西部的區域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特點,結合自身的優勢,對絲綢產業進行合理的定位。在優化東部繭絲綢初級加工結構的時候,因為東部絲綢地區擁有資本和人力等多方優勢,所以在大力推動東部絲綢的精加工、附加值更高的同時,進行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加強“東桑西移”戰略的實施力度,將產業基地轉移到中西部,扶持了當地的農戶的同時,也把產業鏈上的其他市場帶到了中西部,推動了東中西部的協調發展。
五、 結語
通過對繭絲綢產業鏈的分析和發展規律,將繭絲綢的產業布局和區域規劃進行了科學的部署,以此達到了每個方面的利益均衡。在區域繭絲綢的自體循環系統下、政府合理政策的支持下和建立完備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明確了戰略的定位目標,大大加強了創新程度。結合國家實施的“東桑西移”計劃,與區域產業化結構相適應,極大的提升了區域產業化的作用,從根本上保證了全國各區域絲綢業的穩固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成春.重慶繭絲綢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7
[2]陳忠立.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做強做優絲綢產業[J].絲綢,2006(06):1-5
[3]徐瑞.陳有祿.東西部繭絲綢產業對接機制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1(09):142-144
【作者單位: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