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艷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也在相應地改變,結合實踐探討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閱讀興趣
文以載道,語文對于國人來說,有著不可替換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于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師資力量薄弱的農村來說,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已經成為了不能避免的問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帶給人精神上的陶冶。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
“臨溪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對于任何事來說,個人的自我主動,永遠占據著主導地位,硬性教學,強制性的灌輸,有時候不僅不能取得想要的效果,甚至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一)教師積極引導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傳播知識,解答疑惑。但是,相對于將知識機械性地灌輸給學生,不如勾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感興趣閱讀,所以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將閱讀的方法教給學生,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授蘋果里的五角星時,可以運用巧妙的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吃蘋果嗎?你們怎樣切蘋果呢?”這樣就會勾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去閱讀。
(二)將文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學生往往對自己生活中耳濡目染的東西,更容易去理解。對于學生來說,只有理解了,他們才會更愿意去閱讀,很少有人愿意去讀文言文,因為文言文晦澀難懂,所以人們提不起閱讀興趣。所以教師在講課時,一定要緊密結合生活中的東西。如,在講授春天來了這篇課文時,可以將春天的景物描述給學生,甚至可以帶著學生去戶外體驗。這樣在未講授之前,學生就已經對課文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學生在學完課文后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加強對農村的教育投入
(一)加大農村教育基礎設施投入
一些偏遠山區,學校甚至只是幾間破敗的土屋,黑板也不過是一塊破木板。例如,騰訊網曾經發表過,在一個偏遠的農村,一所學校內只有一個教師和一個學生,基本設施甚至只有一塊殘破的黑板和幾個破舊的桌椅。所以國家應加大對于偏遠地區農村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比如,對于農村地區的交通問題。例如,在四川等西南地區,由于地勢的問題,很多孩子每天要翻越十幾里,甚至幾十里的山路去上學。教育不應該只重視發達的城市,那些偏遠地區的孩子也應該得到平等的教育。
(二)加大對農村地區圖書資源的投入
提高農村地區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必須得讓他們有書可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于一些偏遠山區的學生來說,圖書資源相當有限。例如,一次華商晨報關懷朝陽山區小學生的活動之中,當記者問他們:“你們最希望叔叔們下次來給你帶什么的時候。”孩子們沒有任何猶豫地說:“書。”所以,若要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得先讓他們有書可讀。
總之,對于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要從內外兩方面入手,對于內部來說,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自主閱讀,熱愛閱讀。對于外部來說,國家要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的投入,讓學生不僅喜歡閱讀,還要有書可讀。
參考文獻:
[1]張廣俠.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J].科技資訊,2012(20).
[2]陳鳳.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0).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陽縣工人子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