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穎穎
摘 要:在幼兒各種類型的游戲活動中,角色游戲是幼兒較喜歡的一種活動,而角色游戲因其固有的特性而對幼兒的創造性、社會性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具有其他游戲和其他活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確地指導和利用這些原因,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對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角色轉換的原因分析上,通過觀察法和非正式訪談法的研究方式,從角色游戲中的材料、游戲情境、主題內容三個方面研究了小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角色轉換的原因,并做了分析。
關鍵詞:小班幼兒;角色游戲;轉換原因
一、研究背景
眾所周知,幼兒期的小朋友是通過游戲的途徑來模仿成人活動、感知事物的,因此,角色游戲對于幼兒的發展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同時,調查表明,在幼兒眾多的游戲活動中,角色游戲受幼兒喜歡程度占的比例最大。小班幼兒由于語言和動作的發展,與人交往的范圍更加擴大,獨立性增強。他們希望擺脫成人的幫助,凡事都愿意自己去摸一摸、動一動,他們渴望參加或模仿成人的活動。但是在角色游戲扮演的過程中,幼兒會經常性地轉移自己的角色到另外一種角色中,忽略或忘記自己所在游戲中的角色。那么,影響幼兒的角色游戲到底有哪些原因呢?本文就從角色游戲的結構著手來分析角色游戲是幼兒所喜歡的一種活動,也是極好的教育手段。
二、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一共是三個小班,每個班32人左右。
(二)研究方法
1.觀察法
根據具體情況,最初采用實況詳錄法,記錄幼兒在角色游戲中的角色以及角色轉換的時間與進入下一個角色的時間、表現及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交流。中后期采用軼事記錄法記錄與小班幼兒轉換角色的現況。
2.非正式訪談法
筆者在幼兒游戲結束時詢問觀察的幼兒為什么剛剛自己不去玩另外一個游戲,記錄下他們所說的原因,并結合他們平時的表現訪談幼兒園的教師。
三、研究結果分析
(一)角色游戲中的材料
游戲材料是幼兒表現游戲內容、發展游戲水平的重要物質支柱。角色游戲情節的豐富、人物關系的發展也與物品材料的數量和種類密切相關。人物間關系因物品而發生,如,“媽媽”借助“鍋、碗、飯、菜”等完成角色的規定動作。物品數量的充足與否和物品使用的形式、種類如何影響著情節的發展,例如,幼兒先用積塑裝插成一個小“蛋糕”,“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就可以為“孩子”過生日了。接著又用積塑裝插成“電視機”,一家人就可以看電視了。一會兒又拆了“電視機”,裝插成一架“照相機”,于是,一家人又可以出去拍照了。游戲的內容隨物品的變化而顯得多姿多彩了。物品在角色游戲中的作用顯而易見,物品的主要特性是象征性,幼兒在角色游戲中使用的物品既可以是模擬物品,也可以是替代
品,其中,象征性發揮著作用。
(二)游戲情境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馮曉霞說:“游戲是快樂的學習,
學習是求知的游戲。”要將教育目標滲透在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那么如何能將游戲與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呢?中間的橋梁就是情境。游戲情境指角色游戲進行的物質環境狀況與心理氣氛,它包括人和物這兩大因素。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人物、物品及場所,同時還受到游戲者的影響,由不同的游戲參加者組成的游戲團體在心理氛圍上也是不同的?!巴尥藜摇敝杏小鞍职帧薄皨寢尅薄靶值堋薄敖忝谩钡?,人物之間的關系是親密的、氣氛是愉快的。但如果“哥哥”是任性的,“媽媽”是獨斷的,那么氣氛就可能是令人不安的。另外,角色游戲的情境還受到角色游戲主題的制約。一旦主題確定了,情境也隨之確定。不過,游戲主題只規定了情境的總趨勢,情境的具體細節是受游戲開展的時間、空間及游戲者個體特點影響的。如果空間狹小,“醫院”只能有門診,沒有病床,或者看病的、掛號的、打針的擠在一起,“病人”“醫生”都草草了事,結果是“醫院”里嘈雜一片。這樣,盡管主題確定了,但情節不能展開,人物關系也就無從發生,角色游戲就只有形式而無甚內容可談了。
可見,情境與角色游戲的其他各種成分密切相關,相互影響。
(三)游戲主題
游戲主題就是兒童在游戲中反映的周圍人們的生活與活動中的一定動作、事件和相互關系,可以概括為游戲名稱。主題游戲是幼兒想出來的,教師在游戲中更像是道具提供者?!坝變簮鄢匝罂觳?,可他們后來發現中餐的花樣更多,于是幼兒在教室里自創了三家中餐館。經理、服務員、廚師、收銀員都是幼兒自己演的?!毙≈魅私o客人端上來的菜都是用紙剪的,還真像那么回事。過去我們也讓幼兒做游戲,但是要求經常是“請你像我這樣做”主題游戲卻變成了“誰能和我不一樣”,每一個主題活動的開展都不是按部就班的,不能完全按著教案一成不變地進行。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與興趣,如果某一過程幼兒不感興
趣,教師就思考而后進行調整,如果此活動幼兒不喜歡,也要進行調整。
幼兒對游戲的主題不夠明確,教師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但不要過多干涉,適時運用對話的討論,給予幼兒強有力的支持,一點一滴積累經驗。
四、總結
隨著幼兒學習水平的提高,要及時進行補充、調整,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改進或摒棄不適合的材料,開發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
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人物、物品及場所,同時還受到游戲者的影響,由不同的游戲參加者組成的游戲團體在心理氛圍上也不是不同的。
主題游戲是幼兒想出來的,教師在游戲中更像是道具提供者。
參考文獻:
[1]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何磊.角色游戲的理論與實踐[M].早期教育編輯部,1992-12.
[3]羅惠敏.充分發揮角色游戲的優越性[M].重慶出版集團,2006-11.
[4]喬.幼兒角色游戲初探[N].西藏日報,2008-02-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