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蓉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抓住數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與用中快樂地體驗數學的“再創造”和數學的新發現,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在快樂中求知,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創新,這才是數學教學的真正樂趣所在,從而達到現代教學主張的“自主學習”“快樂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數學;趣味;樂學;創新
新課程指出:當今小學數學認識發生了根本轉變,分為生活數學觀和現實數學觀。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抓住數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與用中快樂地體驗數學的“再創造”和數學的新發現,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在快樂中求知,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創新,這才是數學教學的真正樂趣所在。如何抓住數學的趣味,讓學生樂學,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呢?
一、情中引趣,樂中求知,獲取創新動力
小學數學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獨創性的一門藝術。要善于發掘教材潛在的“快樂”因素,運用現代多媒體、故事、游戲等方式,創設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用藝術化的手段去吸引學生,使之入耳、入腦、入心。一旦創設出良好的新課引入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自然會全身心投入,樂于求知,產生創造和再創造的激情,創新意識也在求知過程中逐步形成。例如,在《圓的面積》教學中,教師利用電子白板創設動畫情境:用繩子拴住一只羊,羊繞著另一端木樁運動形成一個圓,這個動畫情境吸引學生饒有興趣地去解決圓的面積這個問題。
二、疑中生趣,樂中探究,培養創新意識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數學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奇思異想,教師要提高布障設疑的藝術,注意在學生認知的轉折點、新舊知識矛盾激化處立障設疑,不斷設疑、激疑,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疑惑,便有了探究的興趣,在探究求知過程中,快樂思考,快樂合作,快樂獲取,形成技能技巧,在研究中發現和創新。如,在學習《厘米和米的認識》中,讓學生估計教室里的講臺、課桌、黑板各有多長,再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實際測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一個個疑問:“為什么估計和實測不一樣?為什么不同測量工具結果會不一樣?……”通過交流合作,對身邊事物的估測和實際測量,帶著疑問去探究,激發了對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和創新思維發展。
三、練中添趣,樂中鞏固,形成創新技能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數學中的練習是學生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教師用藝術性的眼光設計練習活動,創設生活情景,使問題具有探索性、開放性,增添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通過有趣的練習活動,學生既輕松地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培養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再創造”“再創新”。在《行程問題的應用題》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相向而行”、“相反方向行走”“趕上”“超過”“相遇”等術語,利用情境表演,讓學生表演“相向而行”“向相反方向行走”“同地同時行走”等過程,觀察如何“相遇”“相遇后”又如何運行的,用直觀有趣的行為練習,牢固掌握知識點,拓展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四、評中增趣,樂中享受,取得創新效果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和情感與態度,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多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用鼓勵的方式,讓學生認識自我,讓其在充滿自信中,去享受學數學中的自我價值,享受學習中進步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并激發其向更深層次探索的興趣,在不斷探究發現中求創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數學教學給學生精神上的滿足,快樂探索,快樂獲取,快樂創新,就能最終達到現代教學主張的“自主學習”“快樂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樂平.生活中的數學.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5-01.
[2]杜學知.小學趣味數學問題研究.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09.
(作者單位 四川省理縣桃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