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雪花
摘 要:數學教科書是學生從事數學學習的基本素材,它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對學生而言,教科書是學生從事數學學習活動的“出發點”,而不是“歸宿”,所以要拓展數學課程空間,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關鍵詞:生活;彈性;資源;空間
數學教科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素材,它為學生的數學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對學生而言,教科書是他們進行數學活動的“出發點”,但是教科書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知識的呈現形式是靜止的。另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他們頭腦中的數學帶有明顯的個性色彩,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必須拓展數學課程空間,以便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數學教學延伸到生活中,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學習數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素材可選取有趣、好玩、新奇的故事和生活背景等,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愿意接近數學;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素材的選取,更應關注數學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使他們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而且學數學是有用的,必要的,從而愿意并且想學數學;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對“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感興趣,應當設法給學生經歷“做數學”的機會,設計探究性、開放性的生活問題,讓他們在生活中表現自我、發展自我,從而感覺到數學學習是很重要的活動,并且學會數學地思考。
例如,在教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時,我沒有使用書上的例子,而是直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先以本班學生的男、女人數為例,設計了這樣的生活問題:二(2)班男生32人,女生25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讓學生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數學解題方法;其次,從本班實際設計了許多這類應用題進行練習;再次,讓學生舉出這樣的生活實例。這樣的教學,打破了就書本而書本的授課方式,變成了從生活中學知識的方式,學
生愿學、樂學。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有一定的彈性,變基本的教學要求為多層次的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存在著差異,處于同一發展階段的不同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也存在著差異,因此,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當滿足所有學生的數學學習要求,在選擇與編排上要體現一定的彈性,滿足不同的學生的數學學習要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得到相應的發展。
例如,在教學“幾百減幾十的口算”時,我設計了三個問題,分別是:(1)650-70,差是多少?(2)根據老師教的分、減、合的方法,你能說一說這題是怎樣想的?(3)你還能想出其他算法嗎?針對這些問題分別讓思維能力不強、一般、強的人回答,所以在教學要求上便分為三個層次:低層次,只要能正確地口算結果;基本層次,不但能正確口算出結果,而且能正確地表述教師教的思維方法;教高層次,不但能正確地表述教師教的方法,而且能有自己的見解,培養發散性的思維。
三、利用各種數學教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將單一的使用教科書形式改為利用豐富的數學課程資源形式,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數學課程資源不僅包括教科書這一課程資源,還應包括可以
利用的各種數學資料、工具和場所,如,實踐活動材料、錄像帶、多媒體光盤、計算機軟件和網絡、圖書館,以及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少年宮、博物館等,在教學時,教師應合理地運用這些教學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手、腦、嘴、眼、耳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性,在最優化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例如,《線段的認識》這一課,有條件的學校可設計多媒體課件,出示直線,然后點擊鼠標,直觀地展示直線向兩邊無限伸展的動態,而線段由于兩邊有端點,故是有限的,不能向兩邊伸展。沒條件的學校可以出示一個線球,先出示線球的一部分,拉直,形象地表示為直線,再演示向兩邊伸展的動態,闡明無限伸展的道理;接著拿出一把剪刀,剪下拉出的直線的一部分,問學生:剪下的這段,還能向兩邊伸展嗎?(不能)故線段的兩端有不能伸展的標記——端點。
四、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同時,學習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維,有的人長于計算,有的人擅長邏輯推理,表現出不同的特征與適應性,就個體的整個數學學習而言,多種風格的認知方式可以為其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提供保證。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多地經歷數學交流的活動,使他們能夠在活動中感
受別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以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
性,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通過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有助于反思與完善自我的認知方式。
例如,《天氣情況》這一實踐活動課,書上只要求用劃“√”的方法統計天數,而我的想法是讓學生采取小組活動的方式,首先各個小組長報天氣,其他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計晴、陰、雨的天數(小朋友的方法可多了,有的用畫“√”的方法統計天數;有的直接寫數字1、2、3……;有的用寫“正”字的方法統計天數;有的用畫“O”的方法統計天數……)接著再進行小組交流,哪一種方法最簡單、最好?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大家各抒己見,這一交流不僅使自己的才能展示在小朋友的面前,也學習到他人的方法。
拓展數學課程空間,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作為數學教師,必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才能做到創造性地教學,上出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與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市金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