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教學背景】
《設計校園》在學生學習了位置與方向、面積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教材安排了“設計校園”的實踐活動。通過設計學生熟悉的環境——“校園”的過程,進一步鞏固學生已經學習的有關位置與方向的知識,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以及愛學校的良好情感。教材以重新設計校園為主題,從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設計方案、展示評價四個方面安排了整個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是:通過活動,讓學生更加理解東、西、南、北等八個方位。通過讓學生自主調查、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最后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讓學生體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以及愛學校的良好情感。教學重難點是:學生自主調查、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
綜合實踐課,就是讓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整合,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信息、分析信息的過程,并通過實踐操作,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用數學,做數學,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課堂寫真】
片段一:收集信息,調查匯報
師:課前老師要求學生調查了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哪些教學設施,請各小組派一名“新聞發言人”說說你們調查的情況。
生1:我們學校有操場、三棟教學樓、前后門、桂花園、小賣部、健身器材場。
生2:我們學校有園丁樓、花壇、升旗臺、主席臺、乒乓球臺,還有沙坑、廁所。
生3:我調查了其他學校還有圖書館、實驗室、舞蹈廳。
生4:我調查了其他學校還有涼亭,操場上或者樹蔭下有石桌椅。
生5:我調查了其他學校還有游泳池、游樂園、植物園……
師:看來你們調查的收獲還真多!調查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基礎,只有充分的調查我們的設計才會更科學合理。
片段二:分析信息,提出設想
師:你們是學校的小主人,為了讓我們在學校里學習、生活得更舒適、更方便,請你思考一下,學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應該添置哪些設備?
學生討論后,請每個小組推薦“新聞發言人”發表本組的意見。
生1:操場上要多種一些樹,活動時有樹蔭,樹蔭下添幾個石椅。
生2:操場要改成塑膠操場,在桂花園里建一個涼亭,操場上建一個水池、一個涼亭。
生3:操場西邊要添置石椅,方便學生上體育課累了休息。
生4:校門口要種植一個花壇,安置一些宣傳櫥窗,讓別人一進校門就被吸引住。
生5:在園丁樓前面立一個雕塑,周圍做一個噴泉,再種一些花草,表現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在澆灌祖國的花朵。
生6:在校園的東南角可以做一個兒童活動樂園。
生7:在園丁樓一樓建一個多功能報告廳、一個科學實驗室。
學生的討論非常活躍,有很多精彩的發言。
【分析研究】
片段一:讓學生調查了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什么,是學生收集和比較信息的過程,這是為后面的重新設計奠定基礎。通過調查,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生的學習是在結合自己實際經驗的基礎上展開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課前調查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體現了綜合實踐課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通過課前的調查,學生在課堂上才有了發言權,學生在課堂上才能真正“活”起來。
片段二:學生針對本校的情況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設想。這個討論交流活動是學生分析信息,運用所學的各種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大膽設想的過程。發展了學生抽象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老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思維非常活躍,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更加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涌現出許多閃光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營造了平等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從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的過程。此時老師成了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真正讓學生不僅成為學校的小主人,更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有生機的課堂,有意義的課堂。
總之,綜合實踐課要重點突出學生的自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素養。
(作者單位 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東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