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潔 倪瑞鋒
全球化深入發展,城市文化的競爭力日益凸顯,成為國家、區域經濟增長的核心推動力。面對全新的發展環境,城市文化發展需要解決歷史與現代、繼承與發展、保護與創新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未來的全球城市競爭需要獨具特色、極具遠見的城市文化發展戰略,不但要深刻洞察全球城市發展的大趨勢,也要精確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與奧秘,用科技創新手段實現保護與發展的共融。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單一的遺產保護模式已力不從心。它忽視對傳統歷史文化的精準翻譯與解讀,更嚴重缺乏有效的文化傳播手段,導致歷史文化價值的傳承同大眾割裂開來,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如何革除這種傳統文化行業現狀中的弊病,真正實現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答案是必須敏銳洞察遺產地發展的核心問題,立足中國傳統文化遺產價值的挖掘與提升,力求在實踐中融合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將真實準確的歷史研究,轉化為大眾文化的盛宴。

遺產數字復原理念
正是肩負著深入挖掘遺產地文化資源,完成相關產業支撐技術創新研發和集成應用,推進遺產地市場化產業化開發的使命,整合了清控人居集團旗下文化遺產和技術研發領域的核心專業團隊的北京清城睿現數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城睿現)應運而生了。
清城睿現是集學、研、產為一體的綜合團隊,提供從遺產本體認知、價值挖掘,到保護、傳承,展示、傳播的全鏈條專業技術服務。主要業務板塊包括文化遺產的數字再現、保護設計、教育傳播等,專業技術人員覆蓋遺產保護、建筑、規劃、考古、地理、環境、經濟、信息技術等多個學科,與國際國內遺產地管理機構、科研、教育、文博、旅游系統建立了密切的協作網絡,在嚴謹的學術研究基礎上,傳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并向世界展示當代中國的文化創新活力和價值。
通過深入挖掘遺產地的文化資源價值,進行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融合實踐,清城睿現創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文化遺產本體認知、價值挖掘、保護、傳承、展示、傳播于一體的高技術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高度知識、技術密集型的規模化整體解決方案,讓文化遺產真正為當代社會所理解,創造新的價值。清城睿現積極引導國際遺產保護理念和模式的創新發展,通過文化創意產業,帶動相關就業人口和GDP的互利性增長。

全學科專業整合

清華附中學生體驗中國古典園林交互學習軟件
清城睿現團隊注重以科技支撐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合多學科研究成果,輔助保護工作科學決策,建設了有專業特色的科技保護實驗室,運用無人機航拍航攝、三維激光掃描、近景攝影測量等技術,對文化遺產從宏觀到微觀各個尺度層面上進行測繪和信息采集記錄,建立文化遺產綜合信息平臺,輔助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與發展,探索創新文化遺產測繪、保護和展示中的適用技術和適用標準。
清城睿現團隊以著名建筑學家、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郭黛姮教授為總設計師,以該學院建筑歷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為學術依托,在文化遺產研究保護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完成了嵩山古建筑群總體保護規劃、北京恭王府府邸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杭州雷峰塔遺址保護工程、新疆庫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多項重大文物保護規劃和保護工程,獲得了全國城鄉規劃設計一等獎、全國人居經典建筑規劃設計方案綜合大獎、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項目銀質獎、建設部部級城鄉建設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北京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二等獎、北京市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筑設計優秀獎、北京市規委系統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銀獎、智慧北京優秀示范應用等多個領域的重要獎項。
清城睿現團隊承接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重現輝煌’數字圓明園研究及文化旅游應用示范”項目,這是在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化領域的重大科研課題;與新疆龜茲研究院開展了多光譜成像技術在獲取克孜爾石窟模糊壁畫和題記方面的應用課題,探討高科技測繪技術在石窟研究中的應用;合作或獨立開展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課題“基于數字化技術平臺的圓明園虛擬復原與造園意匠研究”,嵩山文明課題“少林寺寺院形制與建筑演變研究”,“圓明園遺址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信息采集與保護研究”等科研課題。作為上述科研項目重要成果之一的“數字再現圓明園”移動導覽與展示系統,可以讓用戶在平板電腦上生動直觀地看到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眾多景點的原貌,以及它們在不同歷史時期興建演變的過程。這套系統已經投放移動應用于市場,并在圓明園遺址公園內投入使用,獲得廣大用戶與游客的好評。清城睿現還出版了《中國古代建筑史—宋、遼、金西夏卷》、《東來第一山—保國寺》、《華堂溢彩》、《一代宗師梁思成》、《20世紀東方建筑名作》、《乾隆御品圓明園》、《遠逝的輝煌—圓明園》、《圓明園的記憶遺產—樣式雷圖檔》、《數字再現圓明園》、《庫車老城區》、《庫車歷史名城的保護與發展》等多部學術著作,發表相關領域學術論文百余篇。

第二屆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化國際論壇大合影
清城睿現團隊積極致力于向公眾傳播文化遺產價值,先后在國家圖書館、圓明園等地以及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多個國家舉辦多場專題展覽,都收獲了高度贊譽,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多次參加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等重大展會活動,通過新穎的多媒體手段,讓公眾直觀體驗到文化遺產的魅力。
由清城睿現團隊主辦的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化(CHCD)國際論壇已經在2010和2012年成功舉辦了兩屆,論壇圍繞文化遺產的科學研究、展示利用、教育傳播,堅持清華大學嚴謹的學術研究作風,依托國際國內多個領域的綜合實踐團隊,打造國際化的學術與產業交流平臺,引領全球文化遺產學科和行業發展方向。論壇不僅關注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的前沿理論與實踐,特別注意文化遺產價值的傳播與分享。論壇得到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ICOMOS China)、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國際文化遺產記錄科學委員會(CIPA)等國際組織的關注與支持,吸引了國際國內30余家教育、科研和遺產管理機構參與并建立了合作關系,多位院士參加了論壇并做了重要發言,150余位國際國內專家參加了會議,發表論文數十篇,論壇發布了關于“基于計算機的文化遺產可視化”的《倫敦憲章》中文版,出版發行論文集兩部。論壇受到多家國際國內媒體關注,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今年9月,以“翻譯:將消逝的遺產帶回當代”(Translating Lost Heritage into Our Time)為主題的第三屆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化國際論壇(CHCD2014)將在北京召開。此次論壇規模空前,除了為期2天的大會外,還有為期4天的國際班(workshop)和一系列文化遺產公眾參與的社會活動。該國際班是ICOMOSCIPA授權在中國大陸舉辦的首個官方活動。清城睿現團隊與美國國會圖書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MPG)藝術史研究所、韓國傳統文化大學等多家國際科研機構展開了合作科研。清城睿現與西班牙虛擬考古學會合作開展了國際“虛擬考古學碩士”(INNOVA)培訓課程,參與了國際文化遺產數字復原項目教材編寫及案例分析工作。結合科技保護實驗室的建設,清城睿現正在籌建國際文化遺產保護技能培訓中心。除了專業教育培訓領域,清城睿現還關注文化遺產事業在公眾與基礎教育領域的實踐,與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合作,試點開展了面向初、高中學生的多門特色教學課程,讓文化遺產教育走進了中學課堂,把文化遺產帶給青少年,把青少年帶向文化遺產。
清城睿現是扎根于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的專業團隊,是兢兢業業長期從事遺產保護工作的實踐團隊,是秉承科技創新支持文化發展理念的服務團隊,是人居產業中一支正在崛起的新興力量。清城睿現的理念是:用科技,綻放歷史輝煌!做好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翻譯者,文化科技行業平臺的締造者,以及遺產地文化創新和消費模式的變革者,為在人類詩意的棲居中傳承與傳播文化遺產的價值提供整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