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徐秉君
戰爭使命的基本要求是以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戰果。因此戰爭力量的構成便成了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問題。當世界正在跨入空天時代,我們應該如何迎接它的到來?又該怎樣構建空天力量?怎樣使空天力量發揮效用?以及“空天一體戰”將會對未來戰爭帶來哪些影響?日前,本刊特約記者采訪了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空軍特級飛行員、空軍某部部隊長李國恩,他對此作了深層解讀。
記者:空天原本就存在,只不過是由于人類科技水平的發展,使得作戰的空間不斷擴展,從而使空天概念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當飛行器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天空而走向太空,意味著空天時代的到來。作為空天力量的空軍應該如何迎接迎接空天時代?
李國恩: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因此也是世界各國空軍必須要面對和正視的問題。我認為,首要一點是在戰略規劃上。經濟學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認為:“所謂規劃,就是基于對未來的了解做出當前的決定。”以往的規劃通常是依據一個時期的財力以及訂單,來確定軍隊的規模與作戰能力。實際上當下軍隊的作戰能力是在多年前就規劃好了的,而未來軍隊結構與戰斗力的構成,也要服從于當下軍費財務預算框架,這就容易導致把戰略思考局限于預算和某段時間框架內。然而,世界的一體化趨勢,給新軍事變革帶來超乎想象的影響,使得戰略思考不能僅限于本國,假如我們希望突破這個框架,就必須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并把時間設定得更長遠些。這樣才能為我們的戰略思考劃出一個新的邊界和目標,讓我們依據現在洞察更遠的未來,從而更好地評估和制定今天的規劃和決策。
記者:那么,空天時代的空天力量如何規劃和構建?
李國恩:作為一種規劃,前提是必須要有前瞻性和具有戰略意義,否則不能稱其為規劃。前瞻性就是對未來做出符合發展趨勢的規劃和設計,戰略意義就是著眼于未來目標的達成和實現。現在的問題是要克服習以為常的思維定勢,確立新的思維方式,使未來空天時代的概念不受束縛,這樣才能有效地做出評估和預測,通過今天的決策,清晰地規劃和構建未來的空天力量。
空天時代必然有新的時代要求,因此必須要以創新思維來開拓思路。但是我們總是習慣于回望過去,以期從過去的經驗中尋求新的答案。對此,英國皇家空軍中將約翰?C?斯萊賽爵士(Sir John C. Slessor)曾提出:“歷史經驗是數據和實驗的巨大源泉,我們在預期未來時可以重訪過去。”但是那里并沒有現成的答案,反而卻在某種程度上束縛者我們的思考。比如,在談起空戰時,今天仍有許多人在以上世紀50、60年代的抗美援朝和國土防空空戰津津樂道,然而我們的空軍從那以后再也沒有經歷真正意義上的空戰。可是美軍至今從未停止過空戰,如從越戰到海灣戰爭,從科索沃戰爭到阿富汗戰爭,從伊拉克戰爭到利比亞戰爭等。從空戰的演進情況來看,美軍無疑是當今世界空戰的作戰原則及規則引領者。因為這些原則及規則都是源自于實戰。因此,在規劃和構建未來空天力量時,必須要考慮到這些重要因素。另外,在傳統意義上空軍歷來被認為是一個輔助軍種,然而,隨著海灣、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等幾場局部戰爭空中力量的突出表現,使空軍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由輔助軍種上升為獨立軍種,并在戰爭中起主導作用。再就是,過去在空中力量的使用上大都集中在戰術層面,而當今的空中力量已經上升到戰略層面,這就意味著未來的空天力量的構建也必然是建立在戰略層面上的。

李國恩,空軍某試飛部隊部隊長,空軍大校軍銜,特級飛行員。曾先后擔任國家重點型號5種機型首席試飛員和首席指揮員,其中有兩種機型是當今世界最先進機型,前后填補了我國三種機型的空白,為實現我軍裝備跨越式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后榮獲國家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3次;榮立空軍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榮立中航工業集團特等功1次,一等功3次,二等功、三等功多次;空軍銀質飛行獎章獲得者;被四總部表彰為2009年度全軍“愛軍精武標兵”;2010年11月榮獲中國航空航天最高獎項“月桂獎?英勇無畏獎”。
記者:二戰后空軍經歷近70年的發展,特別是經過200余次局部戰爭實戰考驗,空軍的地位不斷上升,其作戰方式也發生重大變革,是什么力量成為這種變革的推力呢?
李國恩:可以說飛機發明改變了世界,而這種改變還在持續。胡思遠對此作了高度概括,在這些變革的背后主要有兩種力量在起作用,一個是推動新技術發展的巨大推力,一個是戰爭政治需要的拉力。這一推一拉,使得空中戰爭的戰法發展出現了空前的歷史加速度,這正是空天時代發展的必然。
記者:空天力量必然是由空天武器裝備構成,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李國恩:空天力量自然是指空天時代所具備的軍事能力,除了人員以外主要由武器裝備體系構成。西方發達國家通常把系列武器裝備劃分為效用器、系統、平臺三部分。效用器是指完成一項作戰使命所需要使用的各種武器及設備裝置,如空對空或空對地武器、照相偵察設備、數據搜集吊艙、航炮火箭或其它裝置等各種設備,統稱為效用器。近年來,效用器越來越多樣化,而且不同的平臺可以使用相同的效用器,以適應作戰需求并達成使命效果。未來空中力量是否能完成使命,將取決于能否把執行各種類型任務的效用器做最佳的混合搭配。系統確定效用器發揮效用的高低,因為系統提供互通操作性,并決定網絡集成水平。當然,這種系統結構是開放性的,也就是說它具備與其它系統交流的能力,并能整合到復雜的作戰行動之中。從一定意義上講,空中力量在世界范圍的擴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系統與多種平臺的整合。作戰飛機是效用器的重要平臺之一,美國把平臺分為戰略性和戰術性兩種,但法國更強調平臺的多用性。在飛機用于空戰初期,由于受技術限制,作為一種作戰平臺其功能比較單一,往往是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設計相應的作戰飛機,如轟炸機、戰斗機、截擊機、偵察機、運輸機、預警機、受油機等。但隨著技術進步和戰場的需求,需要一種平臺多用,或者多種平臺互補,如第二代戰機中的殲轟機就兼顧了格斗與轟炸雙重功能,實現了一機兩用。到第三代戰機,一種平臺多用途使用就更加突出了,如美國的F-15、F-16,俄羅斯的蘇-27、蘇-30、米格-29,法國的幻影-2000、“陣風”,歐洲的“臺風”等戰機,都是一機多用。而第五代戰機和第六代概念機,更是注重一機多用。美國海軍在2012年4月公開發布的征詢書中確定其六代機的主要功能:制空作戰、對地打擊作戰、反艦作戰以及近距空中支援作戰。美國海軍同時希望F/A-XX能夠在“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環境下實施長時間的滲透作戰任務。也就是說,無論是五代還是六代戰機都要根據戰場的特定需要擔負多重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平臺的多用性也容易導致戰術層面剩余能力的問題,因為過度強調多用途性,卻容易忽略平臺作戰能力的戰略特性。另外,也不能忽視多種平臺廣泛結合形成的優勢互補。如有人駕駛和遙控駕駛飛機、無人機和衛星協調配合使用,可以使監視和偵察的使命更加有效。無論是一種平臺多用,還是多種平臺互補,都是為了達成其所承載的作戰使命。但不能忘記,空中力量是憑借平臺獲得其身份標志的,這些作戰平臺無論擔當什么角色,始終是執行空天力量核心任務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記者:通過上述介紹,相信讀者對空天力量的武器裝備構成有了初步了解,那么這些效用器、系統和平臺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呢?
李國恩:空天力量最終還得轉化為實際作戰能力,這種能力就是由效用器、系統和平臺構成的。怎樣讓三者有機結合并發揮最大效用?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必須有操控整個系統的人。也就是說,無論是多么好的效用器、系統和平臺,如果沒有操控系統的專業人員,它們就不會發揮任何效用,說到底只有依靠人才能產生效果。
空中力量將越來越依靠多種能力合作,各種能力的之間的合作都是在所有環境中的聯網操作員運作的結果。隨著衛星系統破除視距的界限,這樣的能力合作將持續發展。這樣一來,人的能力將顯得尤為重要,很顯然,空軍的信息處理將取決于從事這些工作的官兵的能力,因此重視和加強未來系統的人員培養是當務之急。此外,在信息化條件下,空軍官兵要對自己有一個明確定位,從而確定自己在復雜環境中的職責范圍。空軍前輩是靠飛行技術和勇敢精神決出高低,而今天的空戰規則已被高技術拉平,判定優勝劣汰的關鍵因素,已被集成及納入復雜網絡的能力取代。所以說,只有了解自己在新型復雜系統結構和涉及許多參與者的網絡中的位置,才能應對未來空天時代作戰環境的挑戰。
記者:信息技術把“空”和“天”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空天領域成為信息化戰爭的戰略制高點,并逐漸形成“空天一體戰”概念。那么“空天一體戰”的內容是什么?它將會對未來戰爭帶來哪些影響?
李國恩:空天一體戰,就是將航空力量與航天力量、防空力量與防天力量進行一體化建設、管理和使用,形成空天一體的力量體系,有效地在空天戰場進行的一體化作戰行動。其主要內容包括:空天戰略地位—空天戰場已成為戰爭的決定性戰場,沒有制空天權,就沒有陸海空的制勝權。空天一體作戰特點是透明、全域、精確、實時、非對稱;系統構成主要是由作戰體系、全維偵察監視系統、指揮控制系統、攻防交戰系統、綜合保障系統等子系統構成的統一體;作戰指導思想是全維作戰、空天主導、信息制勝;作戰樣式為信息作戰、進攻作戰、防御作戰、支援作戰等;建設內容包括思想建設、力量建設、裝備建設、人才建設、法規建設等。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航空、航天技術的加速融合,特別是隨著“空天一體戰”戰略的實施,必然會對未來戰爭產生深遠影響。一是不斷催生新的作戰理論。如信息戰理論,主要是對信息戰本質的理性認識,對信息戰規律、信息戰指導規律、信息戰力量建設的使用規律的高度概括,并以此來指導未來作戰;太空戰理論,主要包括太空武器裝備發展理論、航天部隊建設理論、作戰應用理論等;空天一體戰理論,主要是對空天戰略和空天戰場進行戰略定位,對空天一體戰的特點、系統構成、作戰思想、建設內容等加以凝煉和概括,并揭示其總體趨勢。二是新武器裝備不斷涌現。空天時代的多維戰場對武器裝備提出更高的要求,必然推動新武器裝備的研制和發展。如軍用衛星、空間站、航天飛機、極速飛行器等將成為主要天基平臺;以美國F-22、F-35、X-47B、X-51,俄羅斯T-50,以及美國波音公司提出的最新第六代概念機F/A-XX等為代表的飛機平臺,都將會成為未來空天戰場的主角。三是新作戰樣式漸成主導。新的時代背景、新的作戰理論、新的武器裝備、新的作戰手段等,必然會引起未來作戰方式發生重大改變。空天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空天一體戰”,航空技術、航天技術和信息技術優先集中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加速促進了空天一體戰的形成與發展,從而催生全新的作戰方式生成。目前,少數發達國家致力于構建航空航天并重型的空天力量,多數國家由于受政治、經濟、技術等因素限制,著重構建天基平臺支援型的空中力量。美國和俄羅斯正在構建航天航空軍或天軍。這種空中軍事力量的結構性變化,必然加速推進空天一體戰場的形成,這就意味著航空航天一體化進攻作戰和防空防天一體化防御作戰,正逐步成為信息與空天時代戰爭的主導作戰樣式。另外,空天力量將成為軍事工業新的驅動力。航空航天技術代表著當今世界的頂尖技術水平,無論是航空裝備還是天基平臺,都需要航空航天技術的支撐,而空天時代對新武器平臺的巨大需求,便成為軍事工業不斷壯大的強勁驅動力,從而有力推動航空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