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武漢工商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430065)
由于數據庫技術的實用性,這門課程需要注重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內容形式單一,從頭到尾采取 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缺乏多樣化,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在老師“灌”和“壓”的模式下形成的,采用這種方式教學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數據庫課程實踐教學要專業實驗室作為支撐,但是目前很多院校在軟件和硬件設施方面投入不足,教師授課硬件設備比較落后,不能安裝最新版本的數據庫開發環境,而機房授課更不現實,不能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為解決實踐資源缺乏的問題,許多三本院校和職校加強了同企業的聯系,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外實訓基地,但是這些實訓基地實訓模式比較單一,企業只是接受在校學生的畢業實習[1],并不能真正解決崗位技能訓練的需要。
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需要密切與企業聯系在一起,這就需要學校具備實踐技能強的雙師型師資團隊,目前,很多三本院校和職校教師基本大多針對課堂理論教學,真正走進企業的老師很少,教師缺乏實際項目開發經驗和實踐經歷,實踐指導能力也較為缺乏。 而三本院校和高職院校要引進專業型的數據庫研發和管理人才,也面臨諸多困難,例如教師到企業實踐,許多院校并沒有相關的支持政策和保障經費,所以院校想在內部培養雙師型教師團隊基本上難以落到實處。
我院是三本獨立院校, 以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主旨。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實現了產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既能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又能協作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具有實踐能力的人才。 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我們可以把數據庫課程學習引進企業, 讓學生在企業里面親身體驗實戰課堂, 了解企業對于數據庫項目開發的整體流程和最新的開發技術,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有明顯的提高[2]。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校企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必定能有效的提高三本院校和高職人才培養的質量。 同時,學校也可以把數據庫項目開發的精英引進到學校課堂,親自指導學生們實踐課程,將最新的開發前沿知識帶到課堂傳授給學生,還能讓學生與企業精英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了解企業項目開發的工作,可以更加明確大學學習的側重點,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項目意識的培養。對于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從學生得到一些創新的靈感和方向,同時也提前把項目引入學生的腦海,吸引學生這個潛在的消費群體,對于優秀的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就職企業,為企業節約培養成本。
首先,讓學生融入企業。 學校可以在學生實習環節上與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將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書本所需的理論基礎知識在實習期間為企業所用,讓學生早一點進入企業的實訓模式。 在這樣良好的模式下,搭建了一個企業與學生零距離溝通的良好平臺,學生既可以學習到數據庫的專業技能,同時又在為企業工作,使企業節省了招聘成本開銷。 通過對學生實習情況的總結和分析,學校針對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不同特征,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新模塊化組合和更改,充分使得用人單位實習過程中提出的課程模塊訓練能夠嵌入到三本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使得培養目標更明確,培養細節更清晰。
僅僅將學生實習期間帶入企業是不夠的,學校應該大力聘請企業數據庫項目技術開發經驗豐富的精英作為兼職教師, 直接參與數據庫課程建設,并成立一支有企業和學校兩方共同組成的開發團隊,按項目合作方式完成有關技術攻關項目,帶領學生真正完成一些有意義的項目實訓,同時也可以通過講座的方式講授當前企業使用的一些前沿技術和項目開發經驗。我校在此方向上已經做了一些改進,已經在實踐性比較強的數據庫課程設計中, 將武漢微思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項目開發3 位專家老師引進到數據庫課程設計課堂,指導學生進行該公司重要的項目實戰訓練,讓學生與企業正式接軌,充分體現了緊跟市場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樹立為企業服務的教學理念。在畢業設計環節聘請了工作經驗豐富,業務水平精湛的企業工程師擔任學生的論文導師, 與校內導師一起指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和論文撰寫工作,共同考評學生的畢業設計和答辯[3]。
針對企業需求深化課程體系改革,開設企業的定制課程,形成學校和企業共同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機制。學校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理論課程的知識,掌握實踐課程的技能,參加校企合作的項目實訓等方式,使自己的綜合應用能力得到充分提高,使企業獲得了所需要的適合本企業的專業人才。
課程領導小組有院領導,專業課程老師,和企業開發領導和技術指導老師共同組成。 其中,企業經理負責資源協調和項目監管以及與校方溝通協調等工作。 校方領導負責工作協調,組織實施和學生管理工作。企業技術指導人員負責項目規劃,風險管理,過程管理以及項目開發指導。 專業課程老師負責項目制定方案,跟蹤監督學生開發進度以及項目開發指導。
項目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紐帶,將企業的組織管理模式引入到數據庫課程項目式教學上,選取比較典型的《企業人事管理系統》作為實訓項目,根據項目的規模、項目組人員組織情況,在項目負責人領導下,將一個完整的項目分解成多個開發設計小組,包括開發組長、項目設計人員,數據庫設計人員、程序編寫人員、項目測試員等角色。 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分派項目: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派難度適中的《企業人事管理系統》為研發項目,教師和學生一起研究項目需求和項目開發意義。
分析項目:根據項目需求,由項目經理將項目分解成相對獨立的子項目,初步擬定項目開發內容。
開發團隊:教師確定開發團隊,開發團隊為整個班級的學生,并將團隊根據項目開發的需要,由教師對團隊進行分組,在企業技術指導人員的的指導下,開發團隊撰寫詳細的開發設計方案,并根據各個小組的不同職責進行明確分工。
研發項目:首先項目負責人先采取集中授課的方式對《企業人事管理系統》項目進行講解,講解清楚項目開發背景、技術平臺、需要實現難度目標、考核要求等。同時,以項目驅動的方式講解所涉及到的每個數據庫知識點,包括:建庫建表,數據查詢,數據插入刪除和修改,索引和視圖的創建,存儲過程和觸發器的設計,約束和游標的設計等內容。其次,學生分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具體實施方案和關鍵技術的實現。最后,將方案初稿整合后與用戶協商,是否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 一旦方案通過,則正式開始項目研發。
評估項目:為了實現公平性,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多元化的實驗評分規則,實驗的驗收采取演示、講解 和答辯相結合方式。 《企業人事管理系統》項目每完成一個階段,項目經理和學校教師就會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如果有不合格的情況,及時返回給學生修改。制訂各項技能特別是核心能力的考核標準, 確保實踐教學質量。 多元化的激勵機制分別將企業績效考核制度、實習證明、優秀學生或企業表彰、實習就業機會等多方面考核學生[4]。
考核總結:對學校和企業合作的項目教學進行總結,完善項目開發的各階段文檔,為以后項目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1]黃漢昌.獨立學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文教資料,2008(20):168-169.
[2]唐士梅.地方普通高校法學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5(2):83-85.
[3]王曉煜,吳迪,宋萍.應用型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4):15-19.
[4]季玉茹,王德忠.基于社會需求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1,28(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