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西安郵電大學 紀委監察處,陜西 西安 710121)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要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推動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廉政文化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戰略的高度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是新時期高校反腐倡廉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建設風清氣正校園環境的需要,更是為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撐。
高校擔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創新使命,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有利于增強高校反腐倡廉建設前瞻性和基礎性。當前高校腐敗問題不容忽視,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中,教育是前提,制度是保障,監督是關鍵,而廉政文化建設則是基礎和根本。二是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有利于提升大學文化精神品位。高校主要任務在于育人,育人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文化潤內,養德固本,人的培養和塑造,有賴于通過文化來實現。積極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可以提升大學文化的精神境界和價值觀念,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三是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有利于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校要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通過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可以進一步筑牢管理者廉潔從政、教師廉潔從教、學生廉潔從業的思想防線,有助于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意識提高,有助于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有助于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形成勤儉節約、廉潔奉公的道德標準。四是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有利于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社會風氣。高校被譽為“象牙塔”,是社會的風向標,承載著輻射社會的功能,學校、師生廉潔了,對社會風氣會產生積極影響和帶動作用,有助于整個社會風氣好轉。
高校要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就要進行頂層設計,統籌部署,整體推進,逐步形成以科學的理論為統領,以豐富的文化活動為載體,以健全的制度為保障,體現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和發展方向,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高校廉政文化體系[3]。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必須遵循學校教育教學發展規律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確定好工作思路,近年來,筆者所在西安郵電大學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深入推動廉政文化進校園,逐步形成了“一個中心、二個平臺,二個層級、三個活動,三個群體,四個進入、四個結合、五個關口”廉政文化建設新思路。圍繞“一個中心”,就是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開展廉政文化建設工作;搭建 “二個平臺”,一是繼續推進平面宣傳平臺建設,如報紙、書籍、彩頁、宣傳欄、宣傳板等,一是建設現代多媒體傳播平臺,如網站、QQ群、手機、廉政廣播、電視等;“兩個層級”即分別從學校及學院兩級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既有學校層面上的主導調控,又有各院的操作亮點,打造校院兩級廉潔文化精品工程;開展“三個活動”,每年保證開展一次廉政文化進校園講座、一次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參觀考察,一次廉政文化主題宣傳,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和豐富多彩的內容,力求使廉政文化建設活動入心入腦;抓好“三個群體”,有針對性抓好干部、教師和學生的廉政教育,以干部思想作風、教師師德師風和學生品德品行為建設重點,努力營造干部廉潔從政、教師廉潔從教、學生廉潔修身的良好校園氛圍。“四個進入”就是廉政文化進機關、進課堂、進公寓、進食堂。“四個結合”即廉政文化建設與黨建工作相結合,與具體工作相結合,與教學科研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做到資源共享,形成合力;“五個關口”,即把握好學校的陽光招生、陽光采購、陽光收費、陽光學術和陽光校務五個關口,切實維護師生的切身利益。
一是健全體制機制,提供組織保證。要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紀委組織協調,黨政職能部門和工青團群眾團體密切配合,廣大師生共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學校要把廉政文化納入到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整體規劃中,整體安排和部署,紀委協調各方制定實施細則和具體措施,教學管理部門和院系發揮課堂主渠道功能,實施廉政文化進課堂,各基層組織、學生處、工會、團委要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廣大師生參與廉政文化建設,學校要加大黨務公開和校務公開力度,發揮教代會和教授委員會的監督作用。
二是著力建章立制,形成長效機制。要堅持依法治校,通過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的長效機制,實現學校各項工作有章可循,監督工作有法可依,繼而規范學校管理,引導師生形成廉潔的價值取向。我校以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為突破口,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從重點領域、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入手,規范權利運行和工作流程,建章立制,逐步建立以崗位為點、程序為線、制度為面的廉政風險防控管理機制,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制度保證。
三是把握方向,理解廉政文化內容。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及社會評價的總和[1]。高校廉政文化就其構成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即廉政物質文化、廉政精神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和廉政行為文化,它具有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和文化形式多樣化的統一,廣泛性和針對性的統一,傳承性和創新性的統一,教育性和娛樂性的統一以及約束性和自覺性的統一等多方面的特征[2]。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和主導,積極借鑒中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學習黨和國家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方面的方針政策,加強法制、誠信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強拒腐防變的良好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廉潔自律、愛崗敬業的職業觀念等等。
四是開展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第一,利用各種平臺,加強宣傳教育。利用黨團組織平臺,加強廉潔文化教育宣傳,如利用黨組織生活時間,舉行廉潔文化座談會和報告會,開展專題學習活動,在黨課講授上增加廉政文化內容;利用媒體手段進行宣傳教育,在學校電視臺、廣播站開設專題節目,在校報開辟專欄介紹廉政文化,在網站和微信平臺定期推送廉政知識;利用各種活動,開展廉政文化宣傳教育,組織師生參觀廉政文化展,考察廉政文化示范基地,懸掛廉政宣傳標語,發放廉政倡議書、廉政知識小卡片、廉政小冊子和廉政漫畫等,開展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動,廉政演講比賽等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增強廉政實踐項目,大力弘揚淡泊名利、廉潔奉公的教師代表和艱苦樸素、勤奮學習的優秀學生典型等。通過以上活動潛移默化影響師生,讓師生在體驗和感悟中得到啟迪,逐步形成正確的認識。第二,是與教學活動相結合,推進廉政文化進課堂,學校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利用課堂教學、專題教學等形式,將廉潔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當中,要結合學校專業背景,以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與培養思想品德優良的高素質人才目標相切合,編寫專門的廉政教材,作為學生廉潔教育的基礎內容和教育范本,要利用期末考試大力倡導誠信迎考簽名活動,也可經學生自主申請,開設無人監考教室,接受檢驗。第三,開展分層教育,營造良好氛圍。干部廉潔從政,就是要忠于職守,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教師廉潔從教,就是要教書育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學術誠信建設;學生廉潔修養,就是要誠信守法,把握住學生開學、考試、就業等關鍵時刻,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第四,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廉政文化建設。高校要充分利用網絡、微信、微話等新技術開展廉潔教育,要占領制高點,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掌握反腐倡廉網絡輿論的主動權。
五是創新理論研究,加強實踐指導。廉政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先進理論的指導,也需要一定積累和積淀,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成立研究中心或研究基地,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優勢,提升反腐倡廉研究成果質量和水平,為廉政文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1]姜維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保障[J].理論界,2009(7):202-203.
[2]陳利卿.新形勢下廉政文化進高校的理性思考[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3]崔金玉,等.關于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