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濱++巫昌愛++栗春蘭++張紅葉
【摘 要】目的:根據廣東省三級甲等(三甲)醫院人力資源招聘相關信息進行研究,為醫學院校招生和學生培養提供參考。方法:對廣東省17個市30所三甲醫院的招聘信息和4所醫學院校的招生計劃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三甲醫院在需求數量上分布較均衡,但對不同專業需求卻有所差別,對碩士和本科學歷需求居多;醫院招聘專業比例與醫學院校招生比例差異較大。結論:醫院對各專業、學歷的人才需求有所不同,醫學院校學生培養應根據社會實際需求和招聘政策進行適當調整。
【關鍵詞】三甲醫院;招聘;醫學院校;培養
0 引言
據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約727萬人,較上一年增加28萬人,再創下歷史新高。廣東省2014年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就達47.2萬人,面對如此龐大的畢業生群體,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顯著。針對就業市場需求,合理配置招生計劃是解決就業難的一個有效方式。以醫學院校為例,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藥學等專業越來越熱門,招生量逐年增多。但日益增長的招生規模及專業人數比例是否符合市場需求,是醫學院校需要重視的問題。醫學院校培養人才的結構與社會需求是否平衡,直接影響到學生就業情況,本文對廣東省2009年醫學院校招生計劃和2013-2014年廣東省17個市30所三甲醫院崗位招聘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為醫學院校的專業配置和學生培養提供參考。
1 方法
1.1 資料采集
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對2013年-2014年廣東省17個市30所三甲醫院的崗位招聘信息和2009年5所醫學院校招生計劃進行統計分析。三甲醫院的崗位招聘信息通過訪問廣東省人力資源網、應屆大學生招聘信息網等網站采集資料。對象選擇:副省級市2個(廣州、深圳)共15所三甲醫院,地級市15個(佛山、東莞、韶關、揭陽、珠海、中山、惠州、江門、茂名、清遠、梅州、汕頭、肇慶、湛江、陽江)共每市1所共15所三甲醫院;第二部分:醫學院校招生計劃通過網絡采集2009年廣東省招生人數較多的4所醫學院校包括南方醫科大學、中山大學醫學院、廣州醫科大學、廣東醫學院的招生情況進行統計。
1.2 分析方法
資料采集后,對17所醫院的招聘信息和5所醫學院校的招生信息進行分析,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錄用分析,將廣州、深圳的15所三甲醫院分為一線城市組,其余15個市的三甲醫院分為二線城市組進行分析,分析項目包括:(1)比較不同組別、專業人數的絕對值,得出不同組別、專業人數在絕對值上需求的差異。(2)了解總體、不同城市、不同專業需求學歷比例的情況。(3)分析4所醫學院校不同專業的招生比例情況,并與醫院對應專業的招聘比例進行對比分析。
2 結果
2.1 醫院各專業需求人數情況
30所三甲醫院招聘總人數為4353人,其中臨床醫學1696人,護理學2038人,影像學278人,口腔醫學40人,醫學檢驗100人,藥學85人,醫學信息工程40人,預防醫學13人,其他非醫學專業63人。可以看出,護理學和臨床醫學是醫院招聘的主要專業。
2.2 醫院招聘各專業對學歷的要求
2.2.1 一線城市三甲醫院對于招聘人員的最低學歷要求
結果為臨床醫學專業(博士17.5%,碩士56.8%,本科25.7%);護理學專業(碩士0.6%,本科71.4%,27.5%大專,中專0.5%);影像學(博士5.4%,碩士44.6%,本科43.5%,大專6.5%);口腔醫學(博士5%,碩士67.5%,本科27.5%);醫學檢驗(碩士33.3%,本科65.3%,1.4%大專);藥學(博士2.4%,碩士44.7%,本科52.9%);醫學信息工程(博士5%,碩士17.5%,本科60%,17.5%大專);預防醫學(碩士30.8%,本科69.2%);其他非醫學專業(本科100%)。
2.2.2 二線城市三甲醫院對于招聘人員的最低學歷要求
結果為臨床醫學專業(博士4.3%,碩士61.1%,本科34.6%);護理學專業(碩士0.7%,本科73.6.4%,24.8%大專,中專0.9%);影像學(博士0.8%,碩士52.0%,本科40.7%,大專6.5%);口腔醫學(博士7.1%,碩士57.1%,本科35.8%);醫學檢驗(碩士31.8%,本科68.2%);藥學(碩士40.7%,本科59.3%);醫學信息工程(博士2.9%,碩士17.7%,本科58.8%,20.6%大專);預防醫學(碩士22.2%,本科77.8%);其他非醫學專業(本科100%)。
2.2.3 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比較
主要差異在一線城市三甲醫院對博士學位的臨床醫學專業需求顯著大于二線城市三甲醫院,而護理學、影像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藥學、信息工程、預防醫學及其他非醫學專業的學歷要求在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的三甲醫院間基本相似。以招聘碩士畢業生為主(超過一半)的專業主要是臨床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而醫學檢驗、藥學、信息工程、預防醫學及其他非醫學專業主要以招聘本科畢業生為主。
2.3 醫院招聘與醫學院校招生間專業比例比較
醫院招聘的各專業比例為臨床醫學38.96%、護理學46.28%、影像學6.39%、口腔醫學0.92%、醫學檢驗1.95%、藥學1.95%、醫學信息工程0.92%、預防醫學0.30%、其他非醫學專業1.44%。醫學院校招生各專業比例為臨床醫學40.00%、護理學16.51%、影像學3.88%、口腔醫學1.66%、醫學檢驗6.12%、藥學12.28%、醫學信息工程4.61%、預防醫學13.39%、其他非醫學專業1.56%。可以看出醫院招聘比例與學校招生比例相近的是臨床醫學專業和其他非醫學專業;而護理學、影像學的醫院招聘比例高于學校招生比例;口腔醫學、醫學檢驗、藥學、信息工程、預防醫學的醫院招聘比例低于學校招生比例。
3 討論
3.1 廣東省三甲醫院人才需求現狀
3.1.1 醫學人才需求量大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命質量的期望值不斷增長,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且近幾年逐漸惡化的環境使醫療行業的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本次統計廣東省30所三甲醫院人才招聘總需求量4353人,平均每所醫院需求量高達145人,照此估算全省三甲醫院共約一百多所,估算每年共需1.5萬-2萬人,且此數據不包括非三甲醫院和三級乙等醫院,由此可見,醫院人才需求量之大。
3.1.2 醫院需求碩士和本科學歷居多,且一線城市醫院對學歷要求明顯高于二線城市。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各行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提高人員素質是醫院發展的重要因素。三甲醫院基礎設施完備,為維持三甲醫院分級水平,對醫務人員的要求也高,所以在招聘時對學歷要求逐年升高[2]。據統計結果發現,大多數專業學歷要求是碩士或本科,再由于一線城市發達各方面條件優于二線城市,導致更多人涌入一線城市,造成人才云集優中選優,所以一線城市對學歷要求高于二線城市。其中以臨床醫學專業最為明顯,這與臨床醫學是醫院的主干和支撐專業有關,對臨床醫生,學歷、技術、經驗等要求明顯高于其他專業[3];但是護理的學歷要求相對較低,低于本科的比例就有27.92%,這主要是醫學院校培養的護理學人才比例較低,供少于求所致。
3.2 廣東省醫學院校招生情況
3.2.1 招生量增多,但招生越來越難
為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自1998年以來各高校不斷擴大招生[4]。對醫學生的招生量也增加,但醫患關系日益緊張,醫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高中生的理想不再是從事醫療行業,今年全國兩會上就有人大代表表示“現在一流的高中生都不愿報考醫學院校,醫學生的第一志愿率非常低,只有50%。”這樣的矛盾將會導致培養的相當一部分醫學生質量下降。
3.2.2 部分專業招生與醫院需求比例失調
部分學校根據高考專業報考人數決定專業的冷熱程度及招生數量,卻忽略了社會需要及其變化趨勢,盲目擴招而且沒有合理設置專業招收比例,導致部分專業如護理、影像專業招生比例明顯低于醫院需求比例;而口腔、檢驗等專業招生卻高于醫院需求,導致學生供大于求,從而引發就業難。藥學、醫學信息工程、預防醫學等專業招生雖高于醫院需求,但是這些專業的就業途徑不僅是醫院,尚不能說明是否招生與就業比例失調。
3.3 對醫學院校招生及培養的建議
3.3.1 適當調整招生計劃,按需培養學生
高校招生要根據社會需求適當調整招生計劃,目前可以適當減少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招生比例,擴大護理學,影像學招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因招生失衡造成的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學校應該先了解就業市場對應聘者性別的需求,適當調整某些專業性別比例,就如現在男護士是極度供不應求[5],生源方面比較緊缺,可以考慮在招生的時候優先錄取男生。
3.3.2 強化專業技能,重視綜合素質,提高競爭力
除招生改革外,學校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對學生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目標。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應貫穿大學教育的整個過程。有部分醫院需求有一定的工作經驗的應聘者,所以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去醫院見習,開展社區醫療保健義診、體檢,科研活動等。另外,社會對不同專業學歷的需求不同,而且醫療行業是日益更新的,學校應大力鼓勵有能力的學生繼續讀研深造,從而提高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胡致學.現階段本科醫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及對策[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9(2):93-95.
[2]林凌,李子雄.淺談我國醫學人才匱乏與醫學生就業困難的矛盾[J].科技創新導報,2008(23):207.
[3]陸葉,周立.醫生和患者對護士數量與素質需求的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6,25(5):16-22.
[4]黃小玲,曾首濤,張曉麗.醫學生就業問題的幾點思考[J].醫學教育探究, 2006,5(5):443-445.
[5]王艷,孫宏玉,陳華,等.北京市三級醫院護士招聘及人才需求情況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3, 48(8):714-717.
[責任編輯:孫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