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玲
閱讀是一種傳承,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青少年只有不斷讀書,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青少年在閱讀中存在的興趣與愛好,是對自身知識積累的一個表現。但是青少年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時期,也就是所謂的“青春期”。這一階段的青少年處于童年與成人之間過渡的階段,對人生觀、價值觀有不同的理解,閱讀存在閱讀傾向的問題。閱讀傾向是青少年成長中不能忽視的問題,了解青少年的閱讀傾向,能夠掌握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為青少年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提供借鑒。
一、何為閱讀傾向?
有人曾將閱讀分為“五何”,其中之一便是讀何書,也就是閱讀什么類型的書籍。是歷史方面的書籍,還是科研方面的書籍;是文藝作品,還是專著作品等。還有一種是為何讀,也就是為什么去閱讀。是為了謀生、消遣、怡情,還是為了創新。這兩種情況都是根據閱讀傾向提出的問題。圖書的數量是無限的,閱讀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每個人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閱讀,這樣就有了閱讀的選擇性,也便出現了一定的傾向性,這也就是閱讀傾向。
二、我國青少年閱讀傾向的主要表現
隨著青少年的不斷成長,自身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也在發生變化。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使得青少年的閱讀范圍更加廣泛。從紙質圖書發展到電子圖書,從形式單一的圖書范圍發展到內容豐富的閱讀題材,青少年的閱讀傾向受到影響。
1. 閱讀率下降的閱讀傾向
據有關調查得知,我國青少年的圖書購買率逐年下降,比十年前下降30%。隨著網絡、電子產品的發展,這種趨勢下降的速度進一步加快。我國不僅是人口大國,還是出版大國,如果每人購買一本書,人均購書量也是低于國際水平的。在網絡的沖擊下,青少年是減少圖書購買率的主要群體。計算機的發展使得青少年的興趣愛好發生改變,即便是曾經有著良好閱讀習慣的青少年,也減少了閱讀圖書的數量。
市場經濟不僅影響到青少年的閱讀傾向,還影響到人們生活等各方面。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青少年的生活習慣、學習愛好、業余活動幾乎都與市場經濟有了聯系。在市場經濟的壓力下,很多青少年利用課余時間去實踐、做兼職,這樣就壓縮了青少年的閱讀時間。有關調查顯示,青少年在業余時間仍然閱讀的數量只有十分之一。在市場經濟的壓力下,閱讀成為相對困難的事情。
2. 功利性的閱讀傾向
雖然我國青少年圖書的購買量正在不斷下降,但是青少年仍然會根據自身的需要去進行閱讀,如為了學習或其他方面進行閱讀。這種閱讀,可能只是青少年為了提高成績,為了增長自己的技能或知識面。在我國功利性的應試教育中,青少年缺乏的不是實踐能力與機會,而是缺少閱讀大量文學作品去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感受文學帶來的美妙。
3. 社會導向的閱讀傾向
當今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青少年要想在未來有立身之地,就要適應這個激烈的社會。在青少年閱讀群體占較大比重的大學生中,他們面臨是幾年后的就業問題,各種科目、技能的考試與考證,是他們就業的砝碼。在這樣的社會競爭中,青少年忙于學習、考證,閱讀考試圖書,對于其他方面的圖書已經棄之不用。這種社會導向影響了青少年的閱讀傾向。為了能夠在將來更加適應社會,獲得更多的財富與地位,青少年的上進心表現在圖書選擇上,會選擇比較實用的書籍,如《如何成為成功人士》《你會說話嗎》這樣的書籍,而經典的人文、文學書籍就受到冷漠。因此,受整體環境的影響,青少年的閱讀傾向基于對這個世界的思考之上,對圖書的閱讀性與傾向性也發生變化。
4. 盲目性的閱讀傾向
青少年處于一個發展不成熟的階段,無論是學習的方法,還是閱讀的傾向,都沒有明確的目標。即便有閱讀的興趣,往往是跟隨別人的興趣或者社會潮流。很多青少年感興趣的圖書類型基本是小說,尤以玄幻、言情、穿越為主,其他圖書類型很少涉獵。還有部分青少年聽別人說某本圖書比較好看,于是便去看,但是卻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也是無用的閱讀。
三、影響我國青少年閱讀傾向的主要因素
1. 多樣性的閱讀方式影響青少年的閱讀傾向
在信息技術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報紙、雜志、書籍是青少年的主要閱讀載體。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技術改變了青少年的閱讀習慣,曾經傳統的閱讀方式逐漸被多媒體技術所取代,青少年接受信息與知識的方式徹底發生改變。網絡的大力沖擊,在影響人們的生活之余,也影響著青少年的閱讀傾向。網絡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源,包括新聞信息、娛樂信息等,這些豐富多彩的信息都吸引了青少年。網絡的出現還極大帶動了青少年的主觀想象力。多媒體技術擴大了青少年閱讀的范圍,不單單只有文學、理論等閱讀的類型,還有多種新技術運用的閱讀,青少年的閱讀興趣逐漸發生變化,閱讀傾向發生變化。
2. 公共資源有限,缺乏相應的閱讀氛圍
隨著我國圖書事業的發展,青少年的閱讀范圍得到擴大。但是,在經濟不發達或欠發達的地區,青少年的圖書擁有量非常少。青少年的閱讀習慣受到生活習慣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閱讀傾向的產生。除此之外,如今娛樂節目和電子產品的發展,青少年的生活方式逐漸被娛樂所取代,導致青少年的閱讀范圍受到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青少年的閱讀傾向。
此外,根據調查,很多家庭的閱讀氛圍不夠濃厚,家中書櫥的圖書基本屬于擺設。甚至有些家長鼓勵青少年多看有關學習的教科書,家長關注的是如何提高學習的成績,而對于書籍的閱讀不給予指導。這種情況從根本上導致青少年的課外閱讀匱乏,從而形成閱讀傾向。
3. 學生課業負擔重,缺乏相應的閱讀時間
就目前而言,升學率一直是我國眾多學校的目標,為青少年帶來過大的壓力。調查得知,大多數青少年反映每天放學后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功課復習,這種情況導致青少年缺少閱讀的時間。因缺少閱讀時間,導致青少年無法對除課本以外的其他書籍進行全面細致的閱讀,只是偶爾翻看幾頁自己喜歡的書籍,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閱讀傾向。
四、改變青少年閱讀傾向的對策
1. 加強對青少年的導讀工作
圖書館是學校進行文化傳播的主要區域,有必要加強青少年的導讀工作。青少年的閱讀不僅對自身有著重要作用,對其以后的理性思考、精神支撐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學校應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推薦課內書籍之外,對課外書籍進行大力宣傳。除此之外,學校要設置專門的閱讀區域,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閱讀服務。
2. 對青少年推廣經典讀物
隨著社會壓力、就業壓力的影響,青少年已對經典讀物失去興趣。但是經典讀物中有許多對青少年價值觀、人生觀的表達,是青少年的必讀讀物。我們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宣傳經典讀物,使青少年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對人格進行塑造,對精神進行塑造。
3. 進行多元化閱讀和多樣性閱讀的引導
如今,閱讀已步入多元化的趨勢,這種多元化的閱讀中,要合理引導青少年對圖書的閱讀,使青少年牢記自己的目標,在書海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圖書。同時還要在多樣化的圖書中,用青少年喜愛的圖書去引起他們的興趣,讓青少年感受書籍帶來的樂趣,從而增加青少年對圖書的閱讀。
4. 開展閱讀活動,促進青少年閱讀
學校作為青少年的主要學習場地,除了平常教學,還要定期舉辦閱讀活動、閱讀比賽、有獎征文比賽等,旨在閱讀活動培養青少年的閱讀興趣。學校還應積極推薦課外書籍,并進行相關的讀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青少年的閱讀傾向,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對青少年有著重要的作用,只要不斷閱讀,就會發現“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是一種傳承,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青少年只有不斷讀書,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