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術
摘 要:在復雜地形圖測繪中,如果想利用常規方法進行測繪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需要聯合多種測繪方法進行作業,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測繪的工作效率。首先對RTK測量技術的測量原理和特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詳細講述了RTK與全站儀在地形測繪中的聯合應用,希望能對地形圖測繪工作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地形圖;測繪;RTK;全站儀
中圖分類號:P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1-0152-02
隨著GPS技術的日漸成熟,RTK和全站儀被廣泛應用于工程測繪工作中。由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城市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某些復雜地形的地形圖測繪工作成為了難點,想用常規的方法完成地形圖測繪是非常困難的。RTK測量技術有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和測量精度高等諸多優點,這使工程測繪工作簡化了很多。本文將通過工程實例詳細地介紹在地形圖測繪中RTK和全站儀聯合應用實踐與分析。
1 RTK技術的測量原理與特點
1.1 RTK技術的測量原理
RTK測量技術即實時動態測量技術,是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統而發展起來的。GPS技術包括三個部分,即空間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戶設備部分。該技術的具體情況是:①完整的GPS包括三部分,空間部分有24顆衛星,其中,工作衛星有21顆,另外3顆是備用的。24顆衛星均勻地分布在6個軌道上,在世界上任意一個地方、任意一個時間都能觀察到4顆衛星,衛星中能夠存儲大量的導航信息。但是,導航的精度受大氣摩擦的影響,所以,導航的精度會越來越低。②地面部分主要由監測站、主控制站和地面天線組成。地面控制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收集衛星傳回的數據,并進行數據校正。③用戶設備部分就是接收GPS傳回的信號。當接收機接到衛星信號后,其中的微處理計算機就可以計算出用戶所在的具體位置,包括經緯度、時間、速度和高度,等等。
RTK即GPS差分技術,為了獲得精確的定位數據,用戶觀測站要對其接收到的數據進行校正。RTK技術的測量原理是在基準站和用戶觀測站上分別放置1臺接收機,同時接收同1個GPS衛星發出的信號,并將基準站上接收的數據與當前位置數據進行比較,算出GPS差分值。然后,將算出的差分值及時地傳送給用戶觀測站進行數據校正,算出用戶觀測站的準確位置。用戶觀測站可以是靜止的,也可以是流動的。
1.2 RTK技術的特點
1.2.1 工作效率高
RTK技術不僅能夠簡化測量的工作流程,突破內外業的接線,還能實現從首級控制到最終成圖一體化的作業。該技術只需要在移動站設置一個人操作即可,而且勞動強度比傳統方法低很多,大大減少了作業實踐,提高了測量工作的效率。
1.2.2 操作簡單,方便使用
測量儀器中有中文菜單,只要點擊鼠標就可以對數據進行采集。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和轉換,能夠與其他儀器通信。
1.2.3 全天候作業
RTK技術對基準站和移動站之間的光學通視是沒有要求的,只需要滿足電磁波通視的條件即可。相對于傳統的測量方法,RTK測量技術的適應能力極強,受季節、氣候、能見度等因素的影響很小。RTK測量技術在惡劣的環境中(只要能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定位,使測量工作變得更加便捷。
1.2.4 測量數據精度高
RTK測量技術不但能夠達到高精度的要求,而且不會存在誤差累積的現象,誤差分布很均勻。當工作條件達到RTK測量的基本要求時,在一定測量范圍內,RTK測量的精度能夠達到厘米級。
雖然RTK技術有諸多優點,但是,其測量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RTK測量技術受衛星的影響,且其測量技術的精度會受天氣的影響。GPS導航系統的位置主要是在美國,某些地區在某些時段是不能被衛星信號覆蓋的,所以,測到的數據也會產生誤差。在森林密集區、高山區和高層建筑密集區,信號有可能會被阻斷。在這種情況下,測量工作就無法進行。為了減少天氣對測量準確性的影響,應該設置幾個控制點對測量數據進行校正。
2 RTK技術與全站儀的聯合測量
2.1 測量區域簡介
本文以某縣某河中型水利工程地形圖測繪為例。該工程測量范圍為壩區地形圖(1∶500)和庫區地形圖(1∶2 000)。測量區域的地貌形式屬于山區,地形十分復雜,河流左岸的地形比較平緩,但是右岸都是山崖,非常陡峭。庫區的地勢屬于狹窄形,有少量的耕地,以灌木林為主。
對測量區域的地形條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決定在地形比較平緩的山坡和地區使用RTK技術進行碎部測量。因為這些地區接收衛星信號的條件相對較好,在剩下的陡峭山崖區域采用全站儀進行碎部測量。同時,用RTK技術進行測量,獲取全站儀所需要的圖根控制點。在測量過程中,主要應用到了1套南方S86(1+2)動態GPS接收機和1臺徠卡TS02全站儀。此次測量采用的是野外數字化測圖方式,利用上述兩種儀器進行外業采集,最后利用南方公司的CASS7.1地形地籍軟件進行成圖。所測地形不進行分幅,地形圖中壩區的等高距為1 m,庫區的等高距為2 m。
2.2 人員分配
RTK技術測量人員需要分成兩組,第一組兩人,其中一人負責操作RTK,另一人負責畫草圖。隨后負責畫草圖的工作人員將野外采集到的數據輸入計算機中,計算機就會根據草圖進行數字化成圖。另外一組RTK測量技術人員要配合全站儀的工作,總共需要3人,一個人負責操作,一個人負責畫草圖,一個人負責跑尺。
2.3 數據采集
在RTK和全站儀的聯合應用過程中,RTK需要隨時準備為全站儀測量圖根點。RTK和全站儀聯合能夠自動采集和存儲測量區域的要素,最終成圖。在地形簡單的區域,可以直接應用RTK進行全數字野外數據采集。在樹木叢林較多且山崖陡峭的區域,需要利用RTK限定圖根點,然后利用全站儀對地形的主要特征進行數據采集,并以此來繪制草圖。數據采集完畢后,將采集的坐標數輸入到計算機中,并利用CASS7.1地形地籍軟件進行成圖。本實例中,所測地形圖如圖1所示。
3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工程測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工程測繪不僅要滿足測量的基本要求,還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投入,提高測量的工作效率和測量精度。在地形圖測繪過程中,使用RTK與全站儀聯合的方法與傳統的測量方法相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圖根點的點位誤差小,這是因為RTK的測量誤差不累積、不傳播,大大地減小了誤差;測量的自動化程度很高,能夠避免因人為干涉而引起的誤差,從而大大提高了測量精度和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使用這種聯合方法可以方便、高效、可靠地完成地形圖的測繪工作,所以,應該在工程實踐中大力推廣RTK聯合全站儀的測圖方法。
參考文獻
[1]劉琳,林寶華.GPS RTK配合全站儀在新農村地籍調查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9).
[2]任生保.GPS RTK技術在地籍和房地產測量中的應用[J].建材世界,2009(03).
[3]徐紹栓,張華海,楊志強,等.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白潔〕endprint
摘 要:在復雜地形圖測繪中,如果想利用常規方法進行測繪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需要聯合多種測繪方法進行作業,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測繪的工作效率。首先對RTK測量技術的測量原理和特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詳細講述了RTK與全站儀在地形測繪中的聯合應用,希望能對地形圖測繪工作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地形圖;測繪;RTK;全站儀
中圖分類號:P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1-0152-02
隨著GPS技術的日漸成熟,RTK和全站儀被廣泛應用于工程測繪工作中。由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城市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某些復雜地形的地形圖測繪工作成為了難點,想用常規的方法完成地形圖測繪是非常困難的。RTK測量技術有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和測量精度高等諸多優點,這使工程測繪工作簡化了很多。本文將通過工程實例詳細地介紹在地形圖測繪中RTK和全站儀聯合應用實踐與分析。
1 RTK技術的測量原理與特點
1.1 RTK技術的測量原理
RTK測量技術即實時動態測量技術,是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統而發展起來的。GPS技術包括三個部分,即空間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戶設備部分。該技術的具體情況是:①完整的GPS包括三部分,空間部分有24顆衛星,其中,工作衛星有21顆,另外3顆是備用的。24顆衛星均勻地分布在6個軌道上,在世界上任意一個地方、任意一個時間都能觀察到4顆衛星,衛星中能夠存儲大量的導航信息。但是,導航的精度受大氣摩擦的影響,所以,導航的精度會越來越低。②地面部分主要由監測站、主控制站和地面天線組成。地面控制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收集衛星傳回的數據,并進行數據校正。③用戶設備部分就是接收GPS傳回的信號。當接收機接到衛星信號后,其中的微處理計算機就可以計算出用戶所在的具體位置,包括經緯度、時間、速度和高度,等等。
RTK即GPS差分技術,為了獲得精確的定位數據,用戶觀測站要對其接收到的數據進行校正。RTK技術的測量原理是在基準站和用戶觀測站上分別放置1臺接收機,同時接收同1個GPS衛星發出的信號,并將基準站上接收的數據與當前位置數據進行比較,算出GPS差分值。然后,將算出的差分值及時地傳送給用戶觀測站進行數據校正,算出用戶觀測站的準確位置。用戶觀測站可以是靜止的,也可以是流動的。
1.2 RTK技術的特點
1.2.1 工作效率高
RTK技術不僅能夠簡化測量的工作流程,突破內外業的接線,還能實現從首級控制到最終成圖一體化的作業。該技術只需要在移動站設置一個人操作即可,而且勞動強度比傳統方法低很多,大大減少了作業實踐,提高了測量工作的效率。
1.2.2 操作簡單,方便使用
測量儀器中有中文菜單,只要點擊鼠標就可以對數據進行采集。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和轉換,能夠與其他儀器通信。
1.2.3 全天候作業
RTK技術對基準站和移動站之間的光學通視是沒有要求的,只需要滿足電磁波通視的條件即可。相對于傳統的測量方法,RTK測量技術的適應能力極強,受季節、氣候、能見度等因素的影響很小。RTK測量技術在惡劣的環境中(只要能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定位,使測量工作變得更加便捷。
1.2.4 測量數據精度高
RTK測量技術不但能夠達到高精度的要求,而且不會存在誤差累積的現象,誤差分布很均勻。當工作條件達到RTK測量的基本要求時,在一定測量范圍內,RTK測量的精度能夠達到厘米級。
雖然RTK技術有諸多優點,但是,其測量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RTK測量技術受衛星的影響,且其測量技術的精度會受天氣的影響。GPS導航系統的位置主要是在美國,某些地區在某些時段是不能被衛星信號覆蓋的,所以,測到的數據也會產生誤差。在森林密集區、高山區和高層建筑密集區,信號有可能會被阻斷。在這種情況下,測量工作就無法進行。為了減少天氣對測量準確性的影響,應該設置幾個控制點對測量數據進行校正。
2 RTK技術與全站儀的聯合測量
2.1 測量區域簡介
本文以某縣某河中型水利工程地形圖測繪為例。該工程測量范圍為壩區地形圖(1∶500)和庫區地形圖(1∶2 000)。測量區域的地貌形式屬于山區,地形十分復雜,河流左岸的地形比較平緩,但是右岸都是山崖,非常陡峭。庫區的地勢屬于狹窄形,有少量的耕地,以灌木林為主。
對測量區域的地形條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決定在地形比較平緩的山坡和地區使用RTK技術進行碎部測量。因為這些地區接收衛星信號的條件相對較好,在剩下的陡峭山崖區域采用全站儀進行碎部測量。同時,用RTK技術進行測量,獲取全站儀所需要的圖根控制點。在測量過程中,主要應用到了1套南方S86(1+2)動態GPS接收機和1臺徠卡TS02全站儀。此次測量采用的是野外數字化測圖方式,利用上述兩種儀器進行外業采集,最后利用南方公司的CASS7.1地形地籍軟件進行成圖。所測地形不進行分幅,地形圖中壩區的等高距為1 m,庫區的等高距為2 m。
2.2 人員分配
RTK技術測量人員需要分成兩組,第一組兩人,其中一人負責操作RTK,另一人負責畫草圖。隨后負責畫草圖的工作人員將野外采集到的數據輸入計算機中,計算機就會根據草圖進行數字化成圖。另外一組RTK測量技術人員要配合全站儀的工作,總共需要3人,一個人負責操作,一個人負責畫草圖,一個人負責跑尺。
2.3 數據采集
在RTK和全站儀的聯合應用過程中,RTK需要隨時準備為全站儀測量圖根點。RTK和全站儀聯合能夠自動采集和存儲測量區域的要素,最終成圖。在地形簡單的區域,可以直接應用RTK進行全數字野外數據采集。在樹木叢林較多且山崖陡峭的區域,需要利用RTK限定圖根點,然后利用全站儀對地形的主要特征進行數據采集,并以此來繪制草圖。數據采集完畢后,將采集的坐標數輸入到計算機中,并利用CASS7.1地形地籍軟件進行成圖。本實例中,所測地形圖如圖1所示。
3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工程測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工程測繪不僅要滿足測量的基本要求,還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投入,提高測量的工作效率和測量精度。在地形圖測繪過程中,使用RTK與全站儀聯合的方法與傳統的測量方法相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圖根點的點位誤差小,這是因為RTK的測量誤差不累積、不傳播,大大地減小了誤差;測量的自動化程度很高,能夠避免因人為干涉而引起的誤差,從而大大提高了測量精度和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使用這種聯合方法可以方便、高效、可靠地完成地形圖的測繪工作,所以,應該在工程實踐中大力推廣RTK聯合全站儀的測圖方法。
參考文獻
[1]劉琳,林寶華.GPS RTK配合全站儀在新農村地籍調查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9).
[2]任生保.GPS RTK技術在地籍和房地產測量中的應用[J].建材世界,2009(03).
[3]徐紹栓,張華海,楊志強,等.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白潔〕endprint
摘 要:在復雜地形圖測繪中,如果想利用常規方法進行測繪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需要聯合多種測繪方法進行作業,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測繪的工作效率。首先對RTK測量技術的測量原理和特點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詳細講述了RTK與全站儀在地形測繪中的聯合應用,希望能對地形圖測繪工作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地形圖;測繪;RTK;全站儀
中圖分類號:P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1-0152-02
隨著GPS技術的日漸成熟,RTK和全站儀被廣泛應用于工程測繪工作中。由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城市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某些復雜地形的地形圖測繪工作成為了難點,想用常規的方法完成地形圖測繪是非常困難的。RTK測量技術有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和測量精度高等諸多優點,這使工程測繪工作簡化了很多。本文將通過工程實例詳細地介紹在地形圖測繪中RTK和全站儀聯合應用實踐與分析。
1 RTK技術的測量原理與特點
1.1 RTK技術的測量原理
RTK測量技術即實時動態測量技術,是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統而發展起來的。GPS技術包括三個部分,即空間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戶設備部分。該技術的具體情況是:①完整的GPS包括三部分,空間部分有24顆衛星,其中,工作衛星有21顆,另外3顆是備用的。24顆衛星均勻地分布在6個軌道上,在世界上任意一個地方、任意一個時間都能觀察到4顆衛星,衛星中能夠存儲大量的導航信息。但是,導航的精度受大氣摩擦的影響,所以,導航的精度會越來越低。②地面部分主要由監測站、主控制站和地面天線組成。地面控制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收集衛星傳回的數據,并進行數據校正。③用戶設備部分就是接收GPS傳回的信號。當接收機接到衛星信號后,其中的微處理計算機就可以計算出用戶所在的具體位置,包括經緯度、時間、速度和高度,等等。
RTK即GPS差分技術,為了獲得精確的定位數據,用戶觀測站要對其接收到的數據進行校正。RTK技術的測量原理是在基準站和用戶觀測站上分別放置1臺接收機,同時接收同1個GPS衛星發出的信號,并將基準站上接收的數據與當前位置數據進行比較,算出GPS差分值。然后,將算出的差分值及時地傳送給用戶觀測站進行數據校正,算出用戶觀測站的準確位置。用戶觀測站可以是靜止的,也可以是流動的。
1.2 RTK技術的特點
1.2.1 工作效率高
RTK技術不僅能夠簡化測量的工作流程,突破內外業的接線,還能實現從首級控制到最終成圖一體化的作業。該技術只需要在移動站設置一個人操作即可,而且勞動強度比傳統方法低很多,大大減少了作業實踐,提高了測量工作的效率。
1.2.2 操作簡單,方便使用
測量儀器中有中文菜單,只要點擊鼠標就可以對數據進行采集。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和轉換,能夠與其他儀器通信。
1.2.3 全天候作業
RTK技術對基準站和移動站之間的光學通視是沒有要求的,只需要滿足電磁波通視的條件即可。相對于傳統的測量方法,RTK測量技術的適應能力極強,受季節、氣候、能見度等因素的影響很小。RTK測量技術在惡劣的環境中(只要能滿足RTK的基本工作條件)能夠快速、準確地進行定位,使測量工作變得更加便捷。
1.2.4 測量數據精度高
RTK測量技術不但能夠達到高精度的要求,而且不會存在誤差累積的現象,誤差分布很均勻。當工作條件達到RTK測量的基本要求時,在一定測量范圍內,RTK測量的精度能夠達到厘米級。
雖然RTK技術有諸多優點,但是,其測量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RTK測量技術受衛星的影響,且其測量技術的精度會受天氣的影響。GPS導航系統的位置主要是在美國,某些地區在某些時段是不能被衛星信號覆蓋的,所以,測到的數據也會產生誤差。在森林密集區、高山區和高層建筑密集區,信號有可能會被阻斷。在這種情況下,測量工作就無法進行。為了減少天氣對測量準確性的影響,應該設置幾個控制點對測量數據進行校正。
2 RTK技術與全站儀的聯合測量
2.1 測量區域簡介
本文以某縣某河中型水利工程地形圖測繪為例。該工程測量范圍為壩區地形圖(1∶500)和庫區地形圖(1∶2 000)。測量區域的地貌形式屬于山區,地形十分復雜,河流左岸的地形比較平緩,但是右岸都是山崖,非常陡峭。庫區的地勢屬于狹窄形,有少量的耕地,以灌木林為主。
對測量區域的地形條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討論,決定在地形比較平緩的山坡和地區使用RTK技術進行碎部測量。因為這些地區接收衛星信號的條件相對較好,在剩下的陡峭山崖區域采用全站儀進行碎部測量。同時,用RTK技術進行測量,獲取全站儀所需要的圖根控制點。在測量過程中,主要應用到了1套南方S86(1+2)動態GPS接收機和1臺徠卡TS02全站儀。此次測量采用的是野外數字化測圖方式,利用上述兩種儀器進行外業采集,最后利用南方公司的CASS7.1地形地籍軟件進行成圖。所測地形不進行分幅,地形圖中壩區的等高距為1 m,庫區的等高距為2 m。
2.2 人員分配
RTK技術測量人員需要分成兩組,第一組兩人,其中一人負責操作RTK,另一人負責畫草圖。隨后負責畫草圖的工作人員將野外采集到的數據輸入計算機中,計算機就會根據草圖進行數字化成圖。另外一組RTK測量技術人員要配合全站儀的工作,總共需要3人,一個人負責操作,一個人負責畫草圖,一個人負責跑尺。
2.3 數據采集
在RTK和全站儀的聯合應用過程中,RTK需要隨時準備為全站儀測量圖根點。RTK和全站儀聯合能夠自動采集和存儲測量區域的要素,最終成圖。在地形簡單的區域,可以直接應用RTK進行全數字野外數據采集。在樹木叢林較多且山崖陡峭的區域,需要利用RTK限定圖根點,然后利用全站儀對地形的主要特征進行數據采集,并以此來繪制草圖。數據采集完畢后,將采集的坐標數輸入到計算機中,并利用CASS7.1地形地籍軟件進行成圖。本實例中,所測地形圖如圖1所示。
3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工程測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工程測繪不僅要滿足測量的基本要求,還需要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投入,提高測量的工作效率和測量精度。在地形圖測繪過程中,使用RTK與全站儀聯合的方法與傳統的測量方法相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圖根點的點位誤差小,這是因為RTK的測量誤差不累積、不傳播,大大地減小了誤差;測量的自動化程度很高,能夠避免因人為干涉而引起的誤差,從而大大提高了測量精度和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使用這種聯合方法可以方便、高效、可靠地完成地形圖的測繪工作,所以,應該在工程實踐中大力推廣RTK聯合全站儀的測圖方法。
參考文獻
[1]劉琳,林寶華.GPS RTK配合全站儀在新農村地籍調查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9).
[2]任生保.GPS RTK技術在地籍和房地產測量中的應用[J].建材世界,2009(03).
[3]徐紹栓,張華海,楊志強,等.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白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