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巍
國際安徒生獎創設的宗旨在于推動兒童閱讀,提升文學和美學的藝術境界,建立兒童正面的價值觀,促進世界和平。
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國外優秀兒童文學獎項被國內所熟悉,像瑞典的“林格倫文學獎”、美國的“紐伯瑞獎”、英國的“凱特·格林威獎”、 “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等,但是一提到國際安徒生獎,相信大家都會心悅誠服地把它稱為國際兒童文學的最高獎。這不僅是因為這個獎項是以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更是因為50多年來,這個獎一直關注獲獎作家和插畫家作品的質量和價值,形成了極高的美譽度,讓它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
要了解國際安徒生獎,就不得不說一下國際兒童讀物聯盟及它的發起人杰拉·萊普曼。杰拉·萊普曼曾是一名德國記者,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去英國避難。二戰后,她應美國軍方的請求,重返德國從事婦女兒童文化和教育項目的開發工作。她一開始只是想讓戰后德國的孩子有更多書看,1946年她在慕尼黑舉辦了有20個國家參與的兒童書籍插圖與圖書展。獲得成功后,她在1949年著手把國際兒童圖書展演變為一座國際青少年圖書館。國際青少年圖書館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藏書越來越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地安排一批圖書管理員來幫助該館編寫亞洲等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圖書目錄。在與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管理員合作共事的過程中,杰拉·萊普曼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通過召開一次會議來為那些對兒童圖書感興趣的人士提供一個共同的論壇。為此,1951年和1952年,杰拉·萊普曼先后兩次在慕尼黑組織預備會議,籌備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經過精心準備,IBBY創立大會于1953年10月在蘇黎世舉行。在杰拉·萊普曼的提議下,與會代表同意參照諾貝爾文學獎的模式,設立一個獎勵兒童作品的獎項,取名叫“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獎”,我們一般稱之為“國際安徒生獎”。
國際安徒生獎的評選標準曾歷經多次修改。IBBY最初制定的授獎標準規定該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所有IBBY的國家分會都有權提交參選作品。在前三屆的頒獎大會上,規定只給近兩年內出版的圖書頒獎。1962年給門得特· 德瓊頒獎時,評選標準規定:“如果健在作家的作品價值非凡,且他本人為兒童文學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那么這位作家的所有作品,尤其是科幻小說都應考慮授獎。”自此,規定國際安徒生獎授予的是作家本人,而不是其作品。1966年安徒生獎增設了插畫家獎,獎項從原先的一項變成了兩項。1966年第十次大會上,在公布獲獎者名單及作品的同時,設立了“最佳提名獎”,鼓勵那些非常接近獲獎要求的作家和插畫家,彌補他們沒有獲獎的遺憾。“最佳提名獎”在1996年被取消,并自1998年起取代它開始公布“入圍決賽者”名單,即在每個獎項下列三至四名候選人,他們都是最終獲獎者的有力競爭對手。
國際安徒生獎的評選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是推薦候選人。每個IBBY的國家分會可提名一位作家和一位插畫家,評委會只負責評審被提名者。提名者需要提供一系列材料,包括詳細的傳記資料和作品情況、對被提名者的評價,同時還要選取被提名者五到十部原版作品或評委們可以閱讀的譯本。
其次是評選。國際安徒生獎的評委會主席由IBBY大會直接選舉產生,而評委會委員則由IBBY執委會選舉產生。每次評審大會前,評委會都會討論安徒生獎的評選標準。以前,評委會委員都以書信方式交流討論評選標準。近年來他們的論述大部分都刊登在《書鳥》雜志的特刊上,這本特刊記錄了整個評選過程。這為以后繼續討論、修改安徒生獎的評判標準提供了依據。
最后是頒獎。在兩年一度的IBBY代表大會期間,會舉行盛大的頒獎儀式。國際安徒生獎沒有獎金,只獎勵一枚金質獎章并授予一張獎狀。
國際安徒生獎創設的宗旨是推動兒童閱讀,因此積極促進國際安徒生獎在中國的普及、推廣,具有現實意義。目前,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已經取得了IBBY的官方授權,正在大規模引進有關“國際安徒生獎”的系列圖書。相信隨著這些書特別是與國際安徒生獎有關的理論研究及資料圖書的出版,會讓越來越多的國內作家、研究人員、出版人了解國際安徒生獎,熟悉國際童書領域的出版情況,從而有助于中國作家與國外機構進行交流與合作,進一步促進中國童書市場的繁榮與發展。
(作者單位: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