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巾
有了微信群,學生家長間的互動就熱鬧起來了。老爺們兒尚可,哪位出差的爸爸抒發點想家的小情感,圈里人也就是點個贊,唏噓一下。媽媽們的交往就更具實質性了,什么拼車出游、看演出、上課外班呀,攢團購、問作業、托管孩子、張羅生日聚會呀,每天忙著不同的約定。兒子班上一個男生的老爸是網絡工程師,老媽從事的是工業設計,兩口子都是自由職業者,基本不坐班。夫婦倆崇尚“接地氣”的生活,拒住樓房,在一個農業開發園里租了大棚和平房,圍墻裝上攀巖設施,客廳里挖上溝渠養魚,院子里跑著雞和鵝,另外還種著一個日光溫室的水果和蔬菜。這樣他家就成了孩子扎堆兒的游樂場和家長微信的話題中心。每次接兒子,主人還有福利派送,一家捎上一大包自產的有機菜。無冬歷夏回回不空手,總叫人臉上有點兒掛不住,于是老婆就和兒子班上一女生的媽媽——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文學女青年合計,在小區附近一處農業種植園里,也各租了一個大棚開始學著種菜。
都市農夫在北京是一個日漸擴大的人群,我朝九晚五身邊晃蕩的同事中,至少有倆哥們兒有模有樣地操持著這個營生。一個在順義租了一個為期20年的溫室,每到周末,就邀上職場同僚去采摘;另一個在密云租了個農家院,時不時招呼上幾個麻友去小住一宿,干點農活兒,喝點小酒、碼幾圈長城。過一把農事活動票友的癮,已經成為都市人的時尚追求。現在同事下鄉,淘換來的作物種子比土特產更受歡迎。每到清明,辦公室里交換種苗、肥料、器具裝備,總要趕集似的熱鬧幾天。
種植園離我家也就10分鐘車程。園外是密密匝匝綿延望不到頭的楊樹林,隔一條馬路就是溫榆河徑流匯聚的小沙河水庫。大棚外好大一片空地,老婆率領著我種上了土豆、紅薯、甜玉米、窩瓜、向日葵、野菊花、薔薇和草坪;大棚里栽的是茄子、辣椒、苦瓜、豆角、黃瓜、西紅柿、葫蘆和香蕉。
進入7月,家里的有機菜就吃不完了。但能擺上餐桌的,才不是我苦筋拔力渾身酸痛,一周里總有幾天走道都迤里歪斜換來的最大收獲。收工提嘍起一包包茄子辣椒,看著老婆樂顛顛地捧著園子里采來的野花打道回府的時候;直起腰擦一把淹了眼睛的汗水,瞥見兒子和狗在園子里追趕嬉鬧的時候;找塊陰涼點上一支煙,聽到兒子和小伙伴躺在林間吊床上一首接一首唱歌的時候,我就覺得生活像童話那么美好,時光像民謠那么曼妙。
據說,北歐的丹麥是舉世公認農業問題解決最好的國家,去那里考察的同行寫到:“丹麥的現代農業就好比一個現實版童話,讓人感覺到有點不真實,可它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如果你迷戀田園風光,現在到京郊去轉轉,也不難發現童話世界的光影。2014世界葡萄大會舉辦地選在延慶的張山營鎮,30年前那里也曾是個苦寒的地界兒,農村改革年代里憑借葡萄和國光蘋果富裕起來了。現在,那里有了發達的路網、有了五星級酒店、有了葡萄博覽園和精品酒莊、有了上市公司、有了高爾夫球場,加上固有的松山原始森林、官廳水庫濕地湖泊和千古之謎古崖居,全境山水林田美不勝收。北京這些年世界級別的農業盛事接踵不斷,也有人弱弱地問“是不是太燒錢了”?其實對于一個國際化大都會來說,且不說這些活動對產業聚集,科技進步的推動,僅就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而言,就是不可或缺的功課。今天,都市農業已經成為一個城市必須向市民提供的公共物品,運用各種題材提升都市農業的品質,是城市經營者的職責所在。因為都市農業的功用遠不限于盤中餐、杯中酒,它的題中之意就是要為城市居民勾畫童話世界的旖旎風光并盡可能滿足他們閑暇時的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