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佃如
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脫水蔬菜加工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初,發展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以八湖鎮為區域中心輻射河東全境和周邊縣區的蔬菜加工產業集群,產品主要銷往日、韓和歐美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FD(一種蔬菜脫水加工技術)蔬菜產銷量位居世界同行業首位。近日,筆者對河東區脫水蔬菜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全面了解了河東區脫水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破解脫水蔬菜產業瓶頸制約因素的對策。
河東區脫水蔬菜產業的現狀
臨沂市河東區是全國最大的蔬菜脫水加工基地,擁有目前亞洲最大的脫水蔬菜加工產業集群,被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命名為“中國脫水蔬菜加工城”。河東區脫水蔬菜加工產業起步較早,成為當地農產品加工支柱產業。
脫水蔬菜產業初具規模。河東區目前共有脫水蔬菜加工企業170多家,其中以大林、賽博特、萬德福、富泰為代表的規模以上企業22家,年加工新鮮蔬菜30多萬噸。擁有AD(一種蔬菜脫水加工技術)蔬菜脫水生產線260條,FD生產線35條,MD(一種蔬菜脫水加工技術)生產線46條,主要脫水蔬菜產品包括脫水蒜片、蔥片、姜片、胡蘿卜絲、洋蔥、辣根、蒜粉、蒜粒以及FD香蔥、草莓、菠菜、甘藍菜、香菇、玉米等50多個品種。2013年,全區出口食品農產品總計4.2萬噸,貨值1.56億美元,吸納就業人員3.8萬人。
脫水蔬菜產品品質優良。脫水蒜片是河東區最早也是最大宗的脫水蔬菜加工品種,特別是當地生產的削頭蒜片深受日本消費者喜愛,基本占領了日本單項產品市場。另外,隨著歐美消費者更加崇尚環保和營養理念,真空冷凍脫水蔬菜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廣闊,近年來,河東區一些大型脫水蔬菜加工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改造,新上了一批真空冷凍干燥FD生產線,生產的高端FD脫水蔬菜產品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良好的產品美譽度。
產業鏈條比較健全。脫水蔬菜加工產業拉動了當地和周邊的大蒜、大蔥、小香蔥、菠菜等蔬菜種植業發展,形成了一批規模化蔬菜種植基地,僅在河東區就發展標準化優質農產品基地31萬畝。同時,輻射到周邊部分地區,形成了區域性脫水蔬菜加工中心。依托脫水蔬菜加工產業,脫水蔬菜物流業、外貿業也蓬勃發展,并培育了一支脫水蔬菜加工熟練工人隊伍,成為當地脫水蔬菜產業的無形資產。
產品國際市場多元化。河東區脫水蔬菜產業是外向型產業,產品主要出口日本、韓國、香港等亞洲市場,并逐漸拓展到美國、歐盟市場,近年來又成功打入南非、澳大利亞市場,產品銷往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關系。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大林、賽博特、萬德福等為數眾多的企業通過了美國、歐盟等產品質量標準認證,熟練掌握運用國際貿易規則,逐漸成長為國際化脫水蔬菜加工企業。
影響河東區脫水蔬菜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河東區脫水蔬菜產業雖然具備先發優勢,但由于產業發展缺乏規劃,加之企業無序競爭,導致產業發展長期徘徊不前。具體來說,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產業發展水平不高。河東區脫水蔬菜加工企業雖然有170多家,但規模以上加工企業僅有二十余家,其余企業普遍規模偏小,生產工藝落后,污水處理設施不達標,不少企業采用家庭作坊式生產,擾亂了市場競爭秩序。全區擁有脫水蔬菜生產線300余條,但高端的FD生產線僅有35條,僅占全部生產線的12%。同時產品市場定位低端,多數企業僅對原材料進行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
市場主體無序競爭。由于缺少行業性自律組織,導致企業之間無序競爭。市場行情好時,企業以高價格競購原材料,降低產品質量標準,損害當地產業發展;市場行情低迷時,國外客商貨比三家,逐個詢價,企業則競相壓價,惡性競爭,不能掌握產品定價權,破壞了產業良性發展的基礎,阻礙了產業做大做強。
企業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由于脫水蔬菜加工企業多數規模偏小,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的難度較大,不少企業難以取得銀行貸款,增加了經營成本。特別是2012年國家對蔬菜出口退稅政策進行了調整,脫水蔬菜企業由“征17%退15%”調整為“征13%退5%”。雖然山東省自2013年起對出口的大蒜制品恢復了“征17%退15%”的政策,但對出口的青紅椒、胡蘿卜、甘藍、大蔥、洋蔥等脫水蔬菜產品采取擱置處理的辦法,與周邊省相比,在退稅政策方面明顯不平等,極大地削弱了河東區大蒜以外的出口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
推動河東區脫水蔬菜產業發展的對策
去年以來,由于國際貿易形勢的回暖,河東區脫水蔬菜訂單和出口額都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長。進入2014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這是推動河東區脫水蔬菜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期。筆者根據調研中發現的情況與問題,提出推動河東區脫水蔬菜產業發展的幾點對策:
加快產業升級改造。引導企業順應國際市場需求,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淘汰能耗高、技術含量低的落后生產線,大力發展FD等科技含量高、代表脫水蔬菜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生產線,提高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促進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開發脫水蔬菜新品種。不斷擴大產品領域,提高產品附加值,努力改變以原材料生產和初加工為主的產業模式,實現脫水蔬菜產業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拉長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升級,實現產業做大做強。
推進企業重組整合。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力度,積極用好財政貼息政策,提高脫水蔬菜加工企業貸款貼息比例,解決脫水蔬菜加工企業的資金難題。著眼于產業集群化發展,遵循市場規律,引導龍頭企業以出資、控股、兼并等方式,打造規模較大的脫水蔬菜企業集團。對那些不具備規模效應、達不到環保要求并擾亂市場競爭的小加工企業,按照淘汰落后產能及環保標準要求,予以淘汰取締,消除產業無序競爭。
建立行業協會組織。立足擴大市場占有率、提高市場競爭力,建立脫水蔬菜產業協會,發揮協會在規范競爭、產業協同和信息服務等方面的職能,規范企業市場行為,避免無序競爭。協會要制定完善的《章程》,在制定產品標準、最低銷售價等方面發揮作用,對企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進行規范,增強產業的凝聚力。同時,協會要充分運用市場規則,增強議價能力,擴大市場話語權,實現產業健康發展。今年,河東區以實施山東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產業集群項目為契機,成立了河東區出口農產品產業協會,在規范企業行為、推動產業健康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爭取稅收優惠政策。國家對脫水蔬菜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后,對脫水蔬菜全行業都產生了較大沖擊。目前不少省市都結合當地實際對退稅政策進行了微調,山東省對政策也作了調整,對大蒜類脫水蔬菜恢復以前的退稅政策,但對其他品類的脫水蔬菜仍按調整后的退稅政策。河東區脫水蔬菜產品除大蒜制品外,青紅椒、胡蘿卜、大蔥等脫水蔬菜也占有較大的比重。目前的出口退稅政策,對河東區大蒜之外脫水蔬菜品種造成了較大的負面沖擊。因此,有必要加大對上協調力度,完善地方出口退稅政策,恢復對青紅椒、胡蘿卜、甘藍、大蔥、洋蔥等脫水蔬菜產品的原退稅標準,防止企業輸在競爭的起跑線上,避免產業持續受到沖擊。
(作者系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