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璨
河北農大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位于保定市南二環路,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市場占地200畝,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1萬平方米的交易大廳一座,5000噸冷庫一座和3萬余平方米的門店及配套設施。主要從事農副產品及相關產品的批發業務,經營范圍覆蓋海鮮水產、糧油、調料、果品、蔬菜、禽蛋、鮮肉等七大細分品類,商戶基本穩定在1200余家,日均客流量基本穩定在萬人左右,車流量3000輛以上。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業績連年上升,創造了與商戶和諧共贏的良好局面。
由農業科技市場發展成農產品大市場
在保定,提起“農大市場”幾乎家喻戶曉。市場在每天凌晨三、四點鐘“醒來”,上萬名批發商、零售商及酒店、餐館、學校食堂的采購人員從保定各地蜂擁而至,各門店、攤點前人頭攢動,交易大廳內燈火通明、人聲鼎沸,一派繁忙景象。
市場前身是河北農大農業科技市場,始建于1993年,最初主要從事涉農物資交易和技術轉移服務、農業人才培訓及信息交流等,是我國由農業高校創辦的農業類科技市場之一。2008年后,市場除保留原有業務外,主要從事農副產品及相關產品的批發業務,經營品類有水產、副食、調料、糧油、生肉、熟肉及制品、蔬菜、小食品、酒店用品等等,輻射范圍波及石家莊、滄州、秦皇島、北京、天津、山西大同等地。
目前,該市場是保定市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保定市區所需的豬肉基本都從這里批發出去,副食調料占到保定市場的80%以上,海鮮水產品、雞肉及牛羊肉覆蓋保定市場的90%以上,以水產品為例,“有的商戶一天就能賣10萬斤活魚”。
沿著“農”字鏈條延伸做大平臺
自2010年后,農大市場步入發展的提速期,市場影響力和資源集聚能力日益增強,市場發展逐漸以農產品為核心、沿著“農”字鏈條不斷延伸。品類越來越齊全,從水產、肉類、蔬菜一直延伸到酒店用品;產業鏈也逐漸向農產品生產、精深加工、物流等領域延伸,有的商戶涉足上游的農產品種植與養殖,有的商戶則在下游投資餐飲,有的商戶培育發展配送產業。
隨著商戶經營規模的增長和實力的增強,市場開始著力引導商戶成立行業組織,目前已經成立水產商會,酒店用品商會、清真肉品商會,農副產品商會也將陸續進行注冊登記。
為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創新思路,市場負責人非常注重加強與其他地區同行業市場的交流學習,深入學習其他市場的經營方式、管理模式,汲取和借鑒先進的經驗,取長補短,加快市場硬件和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創新交易方式,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提高農戶入市的組織化程度,延伸服務價值鏈和產業鏈,拓展市場內涵和外延,從而推動市場經營管理各項工作更上新臺階,進一步推動市場更好更快發展,做大做強。
面向京津及整個華北市場做大文章
自2009年初,市場開始謀劃河北農大農商物流園項目,該項目的核心區——農大市場二期已啟動,并被列入河北省重點建設項目,共占地237畝,主要建設果品市場、糧油市場、中國北方水產倉儲物流中心三個實體,總建筑面積40余萬平方米,其中包括交易大廳、商業門店、酒店、功能性倉儲設施和辦公設施等。
建成后的農商物流園以河北農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基礎,立足京津冀經濟圈,充分發揮農產品的集散優勢、功能齊全的設施優勢、服務農民的品牌優勢、政府支持的權威優勢、河北農大的科技優勢等,通過硬件建設和軟環境的打造,借以吸引保定及周邊地區、京津乃至整個華北地區的各種涉農經濟、社會、文化資源,形成一個農商產業集群,主要從事涉農產品交易、倉儲、物流配送、農業科技服務、農商培訓、信息咨詢、農業人才交流和大學生實訓等綜合性涉農服務項目,最終發展成區域農商中心。
正如河北農大農商物流園項目負責人所講:“河北農大農商物流園是傳統市場創新和升級的產物,承載著涉農產品、資本、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資源,將成為區域的高經濟能量中心和資源配置中心,并使資源不斷集聚和擴散,促進物流、資金流、科技流、人才流、信息流高效運轉,從而促使城鄉資源有效對接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