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燕
摘 要:讓小班孩子有更多機會在伴隨音樂進行的表演過程中直接進行感知體驗,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關鍵詞:小班;音樂欣賞;研讀;定位;互動 小班音樂的關鍵點在于幫助幼兒建立音樂形象與其吻合的實物之間的聯系。
一、研讀教材,精準定位,使教學活動富有魅力
《顏色精靈的魔法湯》音樂活動的樂曲選自約翰·施特勞斯的《加速度圓舞曲》中的第一小圓舞曲,整首樂曲由慢到快而得名為“加速度”。但如何將其調整到小班第二學期的幼兒適合的欣賞水平呢?針對原有課程設計和小班現有實際水平,對目標和教具進行了一些調整。
目標一:通過制作魔法湯的不同動作,來表現旋律的不同特點。用“動作重復”來隱含詮釋“A段音樂的相同”,孩子在聽音樂的過程中,能自然地感知到最后一段音樂和前面一段音樂是相同的。在原有的目標中去掉了結合圖譜了解ABA的曲式結構。
目標二:通過制作魔法湯的過程和參加舞會來感受樂曲歡快流暢的風格。在聽音樂制作魔法湯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快樂,感受到了神奇音樂帶來的驚喜和興奮。同時還可以把這個音樂用于其他動作的體現,有利于孩子展開豐富的想象與創編,對音樂欣賞有一個初步的積累。
刪除原來課程中的目標——在游戲中,初步感受顏色混合后的變化。在這節活動中,重點還是放在音樂欣賞上,顏色混合后的變化在主題中有更多、更好的體現,如《顏色抱一抱》《顏色對對碰》,而且對小班孩子來說,在沒有前置經驗的基礎上,直接將兩種顏色進行混色,不容易掌握。
將教學活動、教具進行調整,用課件代替圖譜。圖譜在小班年段出現的只是很簡單的節奏形式,幼兒對線條圖譜的感知能力有所欠缺。直接制作了小朋友喜歡的,直接就能看得到的課件形式呈現。動態課件讓原本抽象的制作魔法湯過程變得形象直觀,目的是讓幼兒課件具體形象,便于幼兒感知理解。
二、巧妙設計,層層深入,使教學活動充滿挑戰和發展價值
1.確定主題,疑問前置
聽覺藝術的欣賞本來就是抽象而模糊的,相對于思維特點具體、形象的小班幼兒來說難度不小。在剛開始上《顏色精靈的魔法湯》第一次音樂欣賞時,試著讓孩子們進行無主題欣賞,幼兒對小精靈本身就充滿著一種神奇的吸引力,制作魔法湯更是一種神奇的本領,幼兒從一開始欣賞視頻之后,就有一種很想試試的感覺,給幼兒一種直接嘗試,然后讓幼兒層層深入的、細致的來聽分段音樂。到最后能變出魔法湯,是因為掌握了神奇音樂帶來的魔法秘訣。
2.分段欣賞重點推進
A段音樂欣賞:在音樂中尋找制作魔法湯的秘方。強調需要幼兒結合課件仔細聽一聽,看一看音樂的第一個秘方。通過教師提問:“小精靈是怎么攪拌的?”幼兒:跟著音樂慢慢地慢慢地越來越快越來越快。
B段音樂有很明顯的上波音,根據音樂的特性,創作富有韻味的語言,通過念咒語來完成。為了達到這個要求,我運用兒歌的創作方法創編和音樂相匹配的語言——搖搖看、搖搖看、搖搖看、轱轆轱轆變。將重音落在“看”上,在幼兒一邊聽,一邊念咒語做動作的時候,在“看”的時候將魔法瓶舉高。
三、拓展想象,有效互動,使教學活動價值優化
鼓勵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教師及時再現幼兒說設計的樂句,特別是典型樂句,幫助幼兒表達或強化、調整幼兒對音樂的感知理解。當幼兒感知、表達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其鋪設試音的臺階,給予適宜的引導、鼓勵和等待,關鍵是保護幼兒欣賞音樂的興趣和信心。
參考文獻:
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73.
(作者單位 浙江省諸暨市陶朱街道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