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杰
[摘 要]新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社區文化的行為文化屬性及規律的認識掌握,是做好社區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環節,對社會公共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具有現實的意義和指導作用。
[關鍵詞]新時期社區行為文化屬性特征 行為文化在公共文化事業中的重要性 行為文化的社會功能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國新時期社會文化建設的政策和指導思想。伴隨著我國城鎮建設發展方案的實施,形成大規模的城市社區已是必然趨勢。社區,泛指地方政府規劃管理地域范圍內的互相關系的民眾居住,生活,工作的轄區。社區文化是指社會公眾居民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不斷形成和積淀下來的各種物質基礎,制度規范,行為方式,精神追求及社區意識文化現象的總和。社區文化涉及到的文化活動現象不僅僅是這一體系中行為文化層面的外在表現形式,而是新時期社區文化的主題內容所在,其屬性特征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社區文化核心的屬性特征
社會科學理論指出:任何事物的屬性即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質,是事物必然的,基本的,自然存在的特性。現代群文理論體系已將社區文化體系劃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觀念文化四個層次。其中第一層次的物質文化主要包括:社區的居住環境,文化活動的經費投入,文體活動場所和相應的設備;第二層次是制度文化,主要社區主體在交往中所形成的各種行為規范,公約,規章制度;第三層次是社區的行為文化,主要指社區主體民眾在社區交往中的各種行為方式,文明形為舉止,和睦的家庭關系,鄰里關系,居民對社區活動的參與程度等。第四層次是觀念文化,是指社區居民在社區生活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思維意識,社區意識,社區精神等,行為文化理論結構順序中也包括了精神文化狀態,物質文明程度,制度文化秩序,公眾行為文化。
社區行為文化是社區公共文化體系中的文化形態之一,在整個社區文化體系中行為文化是最重要的,它所表現的是公眾主體的生活行為方式,精神思想意識,社會公共道德,民主和諧文明,維護國家利益,積極參與公共活動等等社會行為中的社會文化面貌,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將這些社會現象,歸納到群眾文化中可以看出行為文化的外在表現狀態就是社區文化的實質。
行為文化具有與現實統一的屬性,行為文化作為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的現象和我們當今社會文化服務體系的精神內涵相吻合,社區群眾文化中的行為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唯一的可動態的文化表現方式,一般來說的社區文化的存在和發展及其它方面要素部分,都是通過行為文化這一社區文化活動來呈示和表現的,行為文化是社區公眾在社會生活工作之中在各領域所奉獻出來的,有文化價值的,能夠通過其行為狀態的展示,促進了社會文明,發揚繼承傳統和現代文化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經驗及創造性的活動。社區文化中的行為文化是公共文化體系中必然存在的文化活動現象,是社區文化的核心。
二、社區文化活動中表述的屬性
行為文化表述的實質是社會文化活動的思想內涵,是行為文化屬性中特殊的本原的通過文化層面的各種藝術活動形式,展現給社會真實的公眾意識的文化狀態,是行為文化的合理存在方式,在這里文化已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涵蓋社區生活中各種具象的一切具有實物體征和圖案形象造型的現實狀態呈示。行為文化是社會文化體系的外在社會形態,是群眾文化思想內涵主題精神的表述方式,在群眾文化中是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二者的文化功能社會化作用反饋中的具象反映。行為文化具有自覺行為主觀性,在社會文化發展進程中具體表述的是社會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及觀念文化的現狀形態,形為文化的屬性概念的基本表現行式是外在的。
行為文化的表述的唯一形式是文化活動,其主要宗旨在于溝通社區成員的思想感情,協調社區的人際關系,在社區內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形為準則和道德標準。現在社區的文化活動已從過去的被動接受,因地至宜的簡陋形式,逐漸轉變為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教育、自主尋求發展為主的群眾文化活動主基調。掌握新時期歷史階段社會文化發展動態,充分了解社區文化活動的公共性,地域性,群眾性的特征,將社區的文化活動與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建設社會核心價值體系,造福人類美好家園的精神品質層面緊密聯系起來。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道德標準,培養廣大居民對社會的正義使命感,讓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內容和方式,適應新時期社區文化活動發展的趨勢要求。
社區文化活動不應是單純的文娛活動,而是應該將基層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層次和效果,提升至關系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關系到構建和諧社會,關系到人民群眾文化權利的切實維護和發展的高度上來。構建公共文化體系,促進群眾文化事業發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創建文明和諧社會的先決條件。拓展文化活動受眾層面,形成完整系統的科學管理體系,組織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及富有現代文化形式特點的社區文化活動,使社區行為文化活動的常態化,特色化,大眾化,深層次化是我們新時期基層文化活動的新特點,發展的新目標。
三、行為文化的社會功能屬性
行為文化的活動方式決定了在社會文化中自主能動的屬性,社區具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服務等多方面的功能,是政府施政的主要領域,是構成社會上層建筑的基礎。基層社區公眾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主要服務的群體。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社區區域內由國家或社會興辦的以面向社區居民為主的非營利的各項文化活動的社區公益文化事業,提供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是社區公共文化事業中的重要組成方面,其主要宗旨在于溝通社區成員的思想感情。協調社區的人際關系,在社區內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形為準則和道德標準,行為文化是社會組織召集公眾活動的一種文化活動方式,是全社會各階層成員在社區范圍內的社會互相交往,參與鄰里之間文體娛樂,生活交際,集體學習,經營生產等過程中形成的活動文化,將社區塑造成溫馨和諧,宣傳公德共榮,提倡互幫互助,造福人類社會的高尚精神品質家園。新時期社區行為文化的宗旨是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及最基本的文化權益,保障全體民眾享受到精神文化產品服務。endprint
社會教化屬性特征是行為文化主體,社區文化也同時發揮著潛在的教育功能,行為文化通過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及各種宣傳介質,向社會公眾展示其社會文化面貌,思維意識形態,社區公眾的生活行為方式,精神思想意志,大眾公德品行,社會和諧文明,民族團結友愛,弘揚文化傳統,參政議政,參與公共活動等等社會行為。用典型豐富的文化形式向社會大眾推廣社會的正能量,形象生動的向公眾傳達了有助于提高社區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文學藝術素質,身心建康素質等誠摯鍵康向上的思想觀念。行為文化的本身的能動屬性也使其社會功能和社會責任并存,我們提倡的行為文化宗旨和社會發展要求是相符相成的,弘揚主旋律,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保障民眾享受到文化產品服務,是我們文化工作方針和政策。具有社區群眾基礎,有著成熟的社區文化理念,完美的文化活動表現方式及實踐經驗,完美的藝術素養,并隨著項目不斷革新發展,內容不斷豐富,逐步把社區文化帶入更新、更高、更好的活動領域,把最新文化動態傳送給社區群眾,正是通過這些連續系列化的多彩豐富高尚典雅的社區文化活動,在社會上形成了廣泛的反響和效應,使社會形成正義,團結,樂觀向上的新風氣。在政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這些碩果累累社會教育功能巨大的社區行為文化活動,無疑是最好的樣板教材,并將在社區文化中持續發展下去。
黨中央提出的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堅持面向基層,服務群眾,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國新時期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是我國公共文化事業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利的首要前提,關注研究群眾文化中的行為文化特點及規律屬性是我們做好社會群眾文化工作的理論基礎和方針政策,在新時期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指導作用 (責任編輯:文鍵)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一中全會公報》新華社 2012年11月15日。
[2]文化部長蔡武: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市長研討班上的講話。(文化部官網)2012 年2 月29日。
[3]《新時期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有益探索》謝翠英,(群文天地)2012,年11期.
[4]《中國社區發展模式——文化性社區》韓子榮,連玉明(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