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若麟
美俄之間圍繞著烏克蘭而爆發的沖突正在以“輿論與經貿戰”形式急劇升級。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正在打三張牌:一張通過對烏克蘭政府武力圍剿烏東親俄武裝的支持,加劇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沖突,以將烏克蘭徹底從俄羅斯切割出去,從而孤立俄羅斯聯邦;這就是為什么“國際主流媒體”對發生在頓涅茨克的血腥戰爭幾乎只字不提,其中包括美國“軍事顧問”的現身、烏克蘭親俄民眾平民傷亡的劇增和大量的戰爭難民(已經超過50萬)等;對于美國來說,烏東沖突越血腥,烏克蘭與俄羅斯重修舊好的幾率就越小。
第二張牌是在根本無法確定究竟是誰擊落了馬航MH17航班的情況下(越來越多情報證明,烏政府的嫌疑更大),強行指定俄羅斯應為此負責,并主導發動了一場真正的對俄經濟戰,并迫使歐盟緊隨其后。經濟制裁俄羅斯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俄”,而在歐盟。美國必須在俄羅斯與歐盟之間打入另一個楔子,使俄羅斯與歐盟——天然氣供應者與需求者——之間無法脫離美元的控制而單獨交易。美國顯然將一場歐洲人并不怎么情愿的“經濟戰”強加在歐、俄頭上,既孤立了俄羅斯,又斬斷了俄歐關系。
第三張牌則將是下個月俄羅斯將舉行的部分地方議會與市政選舉。有消息證明,美國正在加強對俄羅斯境內的伊斯蘭極端武裝力量的支持,并對俄羅斯三十多個大城市反對派候選人暗中提供大量資金資助,并通過各種方式向圣彼得堡集中了數萬名擁有俄羅斯與烏克蘭雙重國籍的反對派人士,準備9月份在俄羅斯激發一場新的“顏色革命”。所以,下個月如果在俄羅斯出現選舉爭議和社會動蕩,我們不必驚訝。
正如我在前不久刊發的“透視MH17事件”一文中所分析的那樣,俄羅斯才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真正有意愿也有能力在政治、軍事和能源領域挑戰美國霸權的國家。特別是如果俄羅斯能夠重新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結盟的話。而其他國家和國家集團如中國、歐盟或日本,要么沒有挑戰的意愿(如中國)、要么沒有挑戰的能力(如日本)、要么既無意愿亦無能力(如歐盟)。因此對于美國而言,蘇聯解體只是美國打贏的一場戰役,而非戰爭本身——即徹底解除俄羅斯與美國爭霸的可能性。其實美國針對俄羅斯的這場無形的戰爭從蘇聯解體后就一直沒有中止過。無論是北約東擴還是歐盟東擴、或是在俄羅斯家門口部署反導系統,都是針對俄羅斯的行動。只不過俄羅斯直到葉利欽時期一直無力反抗而已。是普京的強硬對抗作風使美國圍堵俄羅斯的戰略浮上了水面。
俄羅斯遵循傳統的大國戰略思維,一直在構筑著自己的防衛圈和盟國圈。俄羅斯是金磚五國的成員,剛剛在巴西的福塔萊薩與中、印、巴、南四國共同簽署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協議;俄羅斯還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正積極地說服中國接納印度和伊朗,以進一步擴大這個地區組織的力量。如果俄羅斯的努力得到中國的回報的話,“上海合作組織”將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地區組織之一。俄羅斯甚至在應對來自美、歐的經濟制裁時也在積極加強自身的力量。
專家們分析認為,俄羅斯打出制裁歐盟農產品這張牌其實是一箭雙雕:既打擊歐盟,同時也借機整頓俄羅斯農業,力求做到農業自給自足,以應對未來戰略需要。與此同時,俄羅斯正在加強與其傳統盟友伊朗、敘利亞等國的關系;在俄羅斯的支持下,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成功地抵制住整個西方策動和支持的反政府武裝叛亂,堅持至今。俄羅斯甚至加強了與土耳其的關系,俄羅斯禁止從歐盟進口的部分農產品將轉向從土耳其進口;土耳其兩任任滿總理埃爾多安以“普京模式”轉而競選總統并在首輪即當選,受到莫斯科的歡迎。俄也支持土耳其更積極地參與“上海合作組織”的活動……顯然,美國的每一張牌都遭到普京的有力反擊。未來幾周內雙方的緊張關系將會繼續升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