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葛妍



埃博拉,扎伊爾(剛果民主共和國)北部一條河流的名字,但讓這個名字聞名世界的,卻是一種致命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死亡率可以達到90%。從1976年埃博拉疫情首次在非洲暴發,30多年中疫情多次小規模出現,但今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蔓延,卻顯示出最嚴重的趨勢。
1976年,埃博拉河流域50多個村莊的居民身染惡病,導致大量的死亡,制造這次疫情的病毒被命名為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被發現已經有近40年時間,但很多人對這種病毒的了解是通過1995年上映的美國電影《恐怖地帶》(《Outbreak》)。
電影中,一名船員將一只猴子從非洲偷運到美國,猴子攜帶的埃博拉病毒感染了接觸者,埃博拉疫情在一個小鎮暴發。最終,病毒學家緊急制備了抗病毒血清,挽救了感染者的生命,也使得疫情得到控制。
從去年年底開始,西非地區多國陸續出現埃博拉感染者。截至8月6日,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亞累計出現1134例確診病例,死亡622人。
8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這是埃博拉病毒出現近40年來,一次最大規模的、更為嚴重和更為復雜的疫情暴發。緊急委員會認為,西非暴發的埃博拉疫情已構成《國際衛生條例》確定的‘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指標。”
到目前為止,電影《恐怖地帶》中的一些情節在現實中再現,埃博拉顯然已經引起全球疾病控制系統的緊張,也觸發了各種特殊策略。
美國允許限制性地使用一種藥物,這種藥物尚處于試驗階段,如果按照藥物從研發到應用于臨床的常規程序,它距離患者使用還非常遙遠,但為了盡可能挽救感染者的生命,在沒有成熟有效藥物的情況下,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為它開了特殊的綠燈。
另外,還未出現感染者的世界各國,都已經加強了邊境上的各種檢查。與過去不同的是,完全封閉邊界已經不可能,即便是危險性很高的埃博拉疫情,也無法阻止人員和貨物在全世界的流動。
8月4日,首次美非峰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有50名非洲領袖受邀參會,這是奧巴馬擴大美非經濟與政治聯系的重要會議,不想卻受到埃博拉疫情的影響。已經有2名受邀的非洲領導人因為疫情放棄參會,會議的舉行也曾引起部分美國當地居民的反感,他們擔心疫情國家人員入境可能帶來病毒流行。盡管有干擾,奧巴馬還是堅持讓峰會如期舉行,會前奧巴馬表示,美方已采取妥善預防措施,確保與會人士不會帶病毒入境,部分國際賓客更將要接受額外檢測。
在中國南京市,16日也將迎來體育盛會——青奧會,運動員來自包括西非各國在內的世界各地。日前江蘇省檢驗檢疫局表示,將對可能載有疫情發生地人員的航班實施嚴格的登機檢疫。江蘇省疾控中心同時表示,針對埃博拉病毒,青奧會場館及定點醫院的醫生都進行了專門的培訓。
由于埃博拉病毒潛伏期比較長,最長的有21天,所以對于來自西非的運動員身體狀況會格外關注,一旦出現異常,可以及時檢測,進行隔離治療。青奧各個場館都設有醫療保障團隊,對于非洲地區的運動員、領隊及工作人員的身體情況,每天都會登記體溫測量情況,如果出現發燒、嘔吐、腹痛等異常情況,場館醫生會立即根據癥狀進行判斷,根據病情可采樣送到疾控中心進行檢測,隨后采取相應的措施。
既不能完全限制人員流動,又必須防范病毒入境,“軟性”的防疫成為這一次埃博拉疫情全球防控的新特色,各國需要研究更多有效而可行的防控政策。
美國醫生試藥
與2003年中國SARS疫情不同,埃博拉并不是一種新發現的病毒,但是,由于這種病毒極其“兇殘”,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從今年3月西非埃博拉病毒感染人的病例出現以來,醫生一直是高風險的群體。北京安貞醫院19名援非醫生,正在親歷這一場西非埃博拉疫情。
援非中國醫生們工作的醫院是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的中幾友好醫院。微博名為“@救命鼠cg”的援非醫生正是這19人中的一人,他用日志的方式記錄了幾內亞的埃博拉疫情。從這位醫生的記錄可以看到,幾內亞埃博拉感染者和死亡患者中,不少是醫護人員。就在這位援非醫生工作的醫院,已經有多名醫護人員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今年3月,與他同科室的當地醫生和護士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中國醫生也按照規定被隔離21天。
即便是采取了防護措施,感染還是不可避免,這讓埃博拉疫情的控制變得棘手,尋找有效的藥物顯得非常重要。
7月底,兩名美國人被感染的消息被媒體報道,其中一人是在比里亞感染埃博拉病毒的33歲美國醫生布蘭特利(Kent Brantly),另一位是60歲的女傳教士懷特博爾(Nancy Writebol)。7月的最后一天,媒體報道說治療埃博拉的實驗性血清從美國啟程運抵利比里亞,但血清只夠一個人使用,布蘭特利將血清讓給了懷特博爾,自己則接受了一名14歲男童的輸血。這名男童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痊愈,曾受到布蘭特利的照顧。
抗病毒血清是指具備某種病毒抗體的動物血清制品,接受痊愈患者的輸血,從原理上說等同于輸入抗病毒血清,只不過后者的風險更大。
使用血清治療埃博拉,在《恐怖地帶》中也有表現。電影中的醫生在救治患者時感染埃博拉病毒,病毒學家歷經艱險找到了攜帶病毒的非洲猴子,從猴子身上采集和制備了抗病毒血清,最后挽救了醫生的生命。
現實中,兩名美國感染者在接受血清治療后,還接受了一種處于試驗階段的藥物治療。美國媒體報道說,兩位美國患者接受了一種名為ZM app的藥物治療,目前兩人病情都有好轉。8月2日和8月5日,兩名美國感染者被先后接回美國本土接受進一步治療。
ZM app是一種利用老鼠提取的單克隆抗體。根據生產商提供的文件,對猴子進行的實驗中,4只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猴子在24小時內注射了ZM app后得以生還;另外4只染病猴子在48小時內注射了ZM app,其中兩只生還;還有一只作為參照的猴子染病后沒有注射ZM app,結果5天后死亡。endprint
隨著兩名美國感染者病情的好轉,關于是否應該向西非疫情嚴重國家輸送藥物ZM app的爭論也開始出現。有人認為在沒有其他有效藥物的情況下,應該盡快讓西非病人嘗試這種藥物,一句中國老話最能說明支持者的想法——死馬當作活馬醫。但也有人認為,盡管兩名美國患者病情好轉,也不能說明藥物的療效,盲目地將尚處于動物實驗階段的藥物用于患者,會帶來更大的危險。
新藥的出現挑戰著人們對醫學倫理的理解。2003年中國SARS疫情期間,由于對新病毒毫無準備,醫生們對收治的病人幾乎束手無策。最初,一些醫院給病人使用大劑量的激素控制病情,一些病人轉危為安,但卻因為大劑量激素治療留下了股骨頭壞死的嚴重后遺癥,至今還有很多當年的病人不幸殘疾。
另外,加拿大生物技術公司特克米拉制藥(Tekmira)8日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已經批準改變抗擊埃博拉病毒藥TKM-Ebola的使用狀態,這意味著該藥物可能應用給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在臨床試驗中有限使用。據悉,該藥物已經用于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并被證明能有效地保護它們免受致命劑量的埃博拉病毒感染。
TKM-Ebola主要是從埃博拉病毒的基因入手研制的一種藥物,據美聯社報道,在之前的試驗中,TKM-Ebola能夠有效地阻擋大量的埃博拉病毒,但是7月21日的時候,FDA對這個藥提出了質疑,因為這個藥有一些副作用,以至于FDA限制了部分關于這個藥物研究,但是近期FDA又放開了這些研究。
2014年初,TKM-Ebola開始第一階段人類臨床試用,一般一種新藥必須經過三個階段的臨床測試才能真正用于臨床治療,但在目前埃博拉疫情不斷發展的緊急情況下,FDA做出了特殊的決定。
除了特效藥物,疫苗也是控制病毒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包括中國的科研機構在內,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一直在研究針對埃博拉病毒的檢測方法、診斷試劑以及疫苗和藥物,但由于埃博拉疫情只有數次零星的暴發,所以研究還局限于實驗室,疫苗產品尚未成形。
世界衛生組織(WHO)9日表示,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制造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可能在下月展開臨床試驗,2015年之前有望上市。
“軟性”隔離受考驗
兇險埃博拉病毒的重現,顯然已經超出了經濟欠發達地區對流行病控制的能力。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出血熱病毒,顯微鏡下,它像是一團拖著長尾巴的亂毛線。埃博拉病毒家族共有5種類型,其中扎伊爾型和蘇丹型在歷史上曾導致了最多的死亡,今年西非流行的埃博拉病毒正是扎伊爾型,是埃博拉病毒家族中最危險的一類。
目前的新聞報道中,患者悲慘的病狀都被打上了馬賽克,只有從《恐怖地帶》里,我們才可以看到埃博拉侵蝕人體的殘酷。埃博拉感染者通常最初的癥狀是發燒,在瘧疾流行而醫療水平低下的非洲,這些癥狀很容易被誤診為瘧疾。埃博拉病毒可以讓感染者的病情在幾天內迅速惡化,目前沒有特效藥對付這種病毒,如此快的病程也很難給醫生留下救治的時間。晚期病人會渾身出血,有些人看起來沒有出血癥狀,但內臟已經嚴重出血,最終出現低血壓和休克,接下來就是死亡。
電影《恐怖地帶》還描述了埃博拉病毒的傳播方式:被攜帶病毒的猴子抓傷、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時受傷接觸到患者血液、感染者親吻自己的妻子、發燒咳嗽的患者通過飛沫傳染了一同看電影的人……
電影展現的病毒傳播方式,與目前權威專家對埃博拉病毒傳播方式的判斷不完全相同。世衛組織負責健康和環境安全的總干事助理福田敬二對目前埃博拉疫情的判斷是:“這種病毒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如血液、體液,但不會通過空氣傳播,也不會像感冒或呼吸系統疾病那樣傳播,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會說這種病毒可以得到控制的原因。”
基于這樣的判斷,WHO提出了一系列簡便易行的防控建議。根據WHO的建議,疫情流行國家應該宣布全國進入疫情防控緊急狀態;啟動應急機制;確保所需醫療設備、藥物的及時送達;為醫護人員提供必要的保護;在機場、港口及陸地邊境口岸安裝檢測監控設備;禁止確診感染者出國旅行;暫時不要舉行集會等公眾活動。
但是,以上這些文字要變成具體的措施和行動,卻并不那么容易。從目前的報道看,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兩國已經采取了一些緊急措施,限制疫情嚴重地區人員的流動,但同時,另一些危險的現象也正在西非國家上演。有媒體報道,因為害怕傳染,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的患者,在利比里亞首都暴尸數日,沒有人敢去處理遺體。
這一輪埃博拉疫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11年前發生在中國的SARS疫情。從2003年4月開始,在明確了SARS可以通過直接接觸、飛沫等途徑傳染以后,中國政府采取了強制性的隔離措施,人員的流動受到限制,出現感染者的社區、學校、樓宇等都被嚴格地隔離起來。最初由于不明確傳染途徑,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情況很多,但很快,臨床醫生穿上了高標準的隔離服,防止醫院內感染的各種規范也建立起來,院內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當年8月,中國SARS疫情結束,各種緊急措施也在之前陸續解除。
但在目前的西非,疫情出現已經近半年,感染者人數增長仍然很快,這與當地政府疾控能力有關,也暴露了當地在醫療物資和技術以及規范方面的落后。
全球疾控聯手
38年前西非埃博拉疫情首次暴發的時候,地球還不是一個“村”,人的全球流動遠遠不像今天這樣頻繁和便捷。正因為如此,今年的埃博拉疫情防控必然會變成一場防范疫情蔓延的全球工程。
近日,亞洲多地曾傳出出現埃博拉疑似病例的消息,但這些消息最后都被官方否認。當地時間8月7日,西班牙接回兩名西班牙感染者,他們成為首次出現在歐洲的埃博拉病人。
西班牙軍方派出軍機接回本國公民,西班牙國防部指出,運載患者的專機內裝載的醫學設備可以保障機組人員不受病毒的感染。西班牙衛生部強調,患者一直處在隔離設施內,運送患者的救護車也都有防護措施,因此,不必擔心病毒會在西班牙傳播。
至此,美國本土和歐洲都已經存在輸入性的埃博拉感染者,但當地衛生部門都強調,他們在治療患者的同時有能力保證病毒不會傳播。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國家和地區都發出旅游警告,勸告本國居民不要前往疫區旅行。英國媒體報道,阿聯酋航空成為全球首個停止所有飛往埃博拉疫情地區航班的大型國際航空公司。另據《今日美國報》8月5日報道,英國航空公司已經暫停飛往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的航班。
但WHO8日向外界表示,對于其他國家來說,世衛組織不建議實行任何旅行或者貿易限制;對前往疫情國家的旅行者,應詳細告知他們應采取的防護措施;各國應提前做好必要的疫情應對準備。
盡管交通受到一定影響,疫區人員和貨物與世界各地的流通仍然存在,再加上埃博拉感染者可能存在長達21天的潛伏期,這些都給各國防疫帶來壓力和挑戰。
在本國防范之外,中國首次以公共衛生專家組的形式對非洲開展援助。8月9日,中國衛生計生委表示,緊急調集中國疾控中心等單位的公共衛生專家組成專家組趕赴非洲,幫助非洲國家防控疫情。每支專家組由三位專家組成,分別是一名流行病學專家和兩名消殺防護專家。“由于當地治療藥物欠缺,民眾對病毒知識的缺乏,這幾個國家的疫情目前沒有出現下降的趨勢,急需物資援助和專家的專業指導。”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介紹說。
這次專家組攜帶的援助物資于10日運往上述國家,物資主要包括個人防護用品、環境消殺藥品和治療藥物。此次中國專家組主要任務是對當地專業人員進行個人防護、消毒及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協助做好援助物資的分發工作,同時,指導在非中方人員加強疾病防范工作。
如果埃博拉病毒擴散到更多地區,還可能帶來另一個風險,即病毒的變異。《恐怖地帶》里描述了這個可能性。電影中的主人公發現,一些病人是通過空氣傳播被感染上病毒的,但另一些病人卻不具備這種傳染能力。這位病毒學家后來發現,非洲猴子身上攜帶的病毒并不具備空氣傳播的能力,但后來這種病毒在感染者體內與其他病毒結合,發生變異,從而獲得了空氣傳播的能力。
當然,電影中的假象目前還沒有在現實中得到證實,但從理論上說,病毒最大的“殺手锏”就是它們的變異能力,這種風險是存在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