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躍進

8月4日開始,包括中原地產、21世紀不動產、我愛我家等多家品牌中介企業組成的上海中介聯盟正式宣布:即日起下架在搜房網的所有房源。
這不是中介公司和搜房網唯一的正面交鋒。5月28日,杭州9家中介公司集體下架杭州搜房網的所有房源;之后,重慶、北京、青島、深圳等地的多家中介公司亦組成聯盟,宣布下架房源,抵制搜房網。
而中介頻繁的抵制行動恰恰是中國內地樓市下滑的一個縮影。
2013年房產中介可謂賺得盆滿缽滿,門店擴張也很厲害。甚至有部分中介人員認為:造房的不如賣房的掙錢。此一時彼一時,2014年中介市場頗為落寞,成交量開始下滑,中介門店關閉和裁員的案例不斷增加,各類折傭的現象也日漸頻繁。而各大中介和搜房網之間的商業談判,更是凸顯了中介經營的舉步維艱。市場降溫對于中介而言是一次大考驗,無創新則無地位,房產中介要走出目前的失落,必須在技術、理念、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
煎熬的中介
有位從事上海二手房中介業務的朋友,在去年銷售業績好的情況下,回到山東青島老家自己創業,從事二手房中介業務。這樣的事業設計在2013年看來還是很明智的,但尷尬的是,到了今年銷售市場開始降溫,青島本身庫存壓力就大,二手房庫存更是難以消化。筆者問這位朋友市場降溫是不是限購政策的結果,他抱怨說自己也不清楚,反正“大家莫名其妙地躲在家里不出來看房了”。
這位朋友希望重回上海找工作。但他或許不知道,今年上海的二手房市場也迅速降溫,和去年根本沒有可比性。數據顯示,2014年上海二手房成交連降6個月。上半年成交95514套,同比下降45.27%。
從上海中介經營的“帶看量”指標也能看出目前中介行業的疲軟。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天氣狀況也能影響成交量,進而影響中介的業績,甚至是情緒!比如今年3、4月份,上海的周末基本上都是雨天。從營銷角度看,周末是黃金期。但由于市場降溫,加之天氣不佳,購房者都不愿去看房。如果接到電話推銷,購房者姿態很高:“如果沒有10%的降價幅度,請不要給我電話。”房東也不愿意掛牌交易,寧可進行租賃。買賣雙方博弈心態加重的情況下,中介壓力明顯增加。
于是,一些年輕的中介人員就把怨氣發到了各種平臺上。曾經有中介人員在微信朋友圈上感慨:“有時候,就是想安靜一點,因為真的很累。”當然也能看到頗有調侃意味卻顯無奈的所謂勵志語言:“室外氣溫已高達40多度,如果有銷售拜訪您,千萬別太冷淡。能熬著40多度的高溫背個包跑市場的,沒有一個是官二代、富二代。拼不起爹,他們只能拼自己!”
據悉,2003年前,上海大型中介的傭金比例普遍在3.5%左右,此后一刀切降到2%,買賣雙方各1%。與國外相比,我國中介機構的收費標準并不高,比如,美國是向買賣雙方各收3%的傭金。今年7月17日,中央政府放開了包括房地產咨詢在內的15種服務類價格,并將房地產中介費用的定價權下放到了地方,并可以實施市場定價。迄今為止,包括上海等大多數城市的中介傭金標準仍然按照原有規定執行。
趁著這一“漲價”預期和不少城市紛紛取消“限購令”的救市潮出現,很多中介開始“慫恿”購房者入市:“親愛的顧客,我們的中介費要漲價啦!而且您看現在救市下房價更容易漲,所以目前是最好的入市時機。”
傭金與成本
中介以往開疆拓土是在高成本的模式下進行的,不過市場行情火爆,高成本也就被利潤所掩蓋了。隨著最近搜房網和各大中介商業戰爭的公開化,中介高成本的問題暴露無遺。
目前大部分二手房網絡平臺,都是采用端口套餐模式向中介公司收取費用,通過端口,中介公司可以將房源信息推送到前臺,供購房者和租房者搜索、瀏覽。而所謂的端口套餐產品升級,核心就是端口套餐的數量指標和排序特權的增加。按照“越頻繁刷新,權重越高,排名越靠前”的規則,中介經紀人在端口發布房源刷新次數越多,房源靠前的可能性越大。
為了增加收入,電商平臺不斷推出高版本,中介機構為了占據“有利地形”,亦不得不選擇價格更高的套餐產品。某房地產中介算過一筆賬:對于一個12人的門店,一個經紀人需要一個端口(600元),那么該中介門店一個月的網絡端口費用就是7200元。上海一些中型公司至少有20家門店,那么一個月的成本就為14.4萬元。
此外,中介公司的門店一般都位于城市的好地段,保守估計房租年均增長5%,還要為員工付工資和培訓,尤其在目前市場行情不佳的情況下,這筆基本工資是很大的負擔。而中介公司的離職率比較高,使得隱性成本也不斷加大。
雖然目前傭金可能放寬,但傭金是漲還是跌,爭議一直很大。從獲取差價的角度看,中介當然是希望漲傭金的。但是目前市況不好,為了蓄客,折傭現象也非常普遍。
中介和電商爭議的公開化,讓人們看到了行業目前的生存困境。據悉,搜房網已經加大了和幾個大的中介代理行的合作,其中包括世聯和合富輝煌。而各大中介也正在嘗試自建電商平臺。
搜房網遭到中介抵制也并非個案。今年3月,上海、北京兩地的中介機構就曾以聯盟形式抗議安居客的漲價行為。8月初,長春多家房產中介也抱團要求與58同城談判,起因也在于中介認為58同城的收費標準過高。
有些激進的電商平臺甚至聲稱要撇開中介做生意。今年5月上線的平安好房網打出“消滅中介”和“地產界的淘寶”口號,宣稱交易雙方零中介費。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也給了中介新的機遇。比如利用目前的微信等自媒體工具,就能實現高效率、低成本的營銷效果。最近新浪樂居公司通過發放微信紅包的做法,誘惑購房者主動關注微信售樓處。通過主動刷微信,獲得相應的獎品和禮券,最后主動去售樓處兌獎,從而成為售樓處潛在的購房客。這顯然是借互聯網技術進行營銷的新策略,目前很多中介公司正在積極嘗試這一模式。
房產中介很低端嗎?
房產中介行業面對很多尷尬和誤解。某名牌大學碩士研究生去一大型中介公司做管培生。中間輪崗期間,負責到售樓處進行三個月的售樓鍛煉。一個客戶得知中介人員是研究生時表現得非常驚訝,而這位員工最后也是因為難以忍受此類“歧視”目光而離職。正是這樣一種普遍的認識,使得中介行業從業人員素質相對偏低。
對比國外市場,國內亟需對這樣一個職位注入更多尊重。在美國,房產經紀人屬于一個較為體面的職業。數據表明,90%的房產經紀人都有大學學歷,45%的人擁有學士學位,20%的更有私人助理。部分從業經驗時間長的經紀人,收入也是頗為豐厚的。
房產中介迫切希望社會改變對他們的刻板印象。某個中介朋友如此抱怨:“現在社會上都看不起我們這樣一個職位,認為我們就是賣房子的。但實際上,如果從資產角度看,我們接手的是少則200萬,多則500萬的房子,甚至比許多人股票賬戶里的資產價值還要高。換言之,我們才是真正的理財師。”
目前房產中介在房地產領域的經濟功能也越來越凸顯。從目前很多城市來看,二手房的交易量超過了一手房。而在二手房市場中,至少有75%的成交量是通過中介實現的。中介機構為解決住房問題、甚至就業問題發揮了極大作用。
(作者為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