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發妹,楊萍萍,聶林華,嚴瓊玉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南昌 330006)
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1]在近年歐美國家特別歐洲一些國家得到極力推廣。它是指在術前、術中和術后應用各種已被證實有效的方法以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癥,加速患者術后康復,其內容包括術前患者教育和強化術后康復。術后康復包括早期下床活動及早期腸內營養,通過快速康復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使患者更快康復出院。為了探討FTS理念在乳腺癌圍術期護理中的作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將FTS理念引入護理工作中,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由本院普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納入標準為患側上臂功能正常且營養良好,排除標準為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所導致腦功能障礙,或合并糖尿病。共有218例患者入選本研究,均為女性,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FTS組和對照組。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手術方式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FTS組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全員宣傳,營造氛圍,取得每個環節的良好配合,熟練掌握快速康復外科的工作流程、各部門的工作標準及服務要求,確保各環節流暢。實行三階段目標式管理由專職護士提供連續性健康教育及康復知識,便于過程控制及質量管理。
1.2.1 術前護理
對照組:常規術前宣教,康復鍛煉為常規三階段功能鍛煉。術前禁食禁水12 h。FTS組:建立醫、護、康一體化快速康復流程,術前由醫師、康復治療師和護士聯合對患者進行康復評定。對于適合手術者由護士進行術前康復教育,告知手術的方式、術前準備的內容及目的、術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術后患側上肢鍛煉的重要性。練習握拳、手指運動及屈肘。術前6 h禁食,術前3 h可進食碳酸飲料500 mL,以降低因長時間禁食而帶來的低血糖,有利于患者承受手術帶來的各種應激。術前常規測量患側腕關節上5 cm、肘關節上下各5 cm、肩峰5 cm四部位的周長,并測量患側上肢上舉的高度及肩關節外旋的角度。
1.2.2 術中護理
對照組:術中常規補液2 500 mL左右,術中全身麻醉,常規不監測體溫。FTS組補液量控制在1 000 mL左右,并保持補液溫度接近體溫,注意保暖,調節手術室溫度,每小時監測體溫,及時調整保溫措施。
1.2.3 術后護理措施及康復指導
對照組:術后常規護理,患者功能鍛煉依照基本康復鍛煉進行。FTS組:麻醉術后清醒即可進水,無惡心、嘔吐者可進少量流質飲食。術后24 h內拔除尿管。無頭暈癥狀者適當抬高床頭。留置靜脈止痛泵24 h,清醒后即可指導患側功能鍛煉,由經過康復培訓的護士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活動強度不受限制,根據自身情況活動肢體,每天逐漸增加活動量,以無勞累為宜。術中留置膠管無特殊情況下72 h內拔除。
術后觀察2組患者發生患側上肢水腫、皮下積液并發癥情況。比較2組患者患側上肢瘢痕攣縮、肩關節運動障礙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患側上肢水腫的評估。測量腕關節上5 cm、肘關節上下各5 cm、肩峰下5 cm四部位的周長。輕度:有自覺癥狀,測量各周長比術前少于3 cm;中度:患肢明顯腫脹、有疼痛感,測量各周長比術前大于3~5 cm。重度:患肢明顯腫脹、發硬,皮膚顏色發紅,測量各周長比術前大于 5 cm[2]。
肩關節運動功能障礙程度評估。輕度:上肢外展角度、上舉高度相當于術前的90%,手背后伸可觸T13,且肌力達4級以上。中度:上肢外展角度、上舉高度相當于術前的80%~<90%,手背后伸可觸及L6以上T12以下,且肌力達3級以上。中重度:上肢外展角度、上舉高度相當于術前的50%~<80%,肘關節不能伸直,前臂與上臂夾角120°;肌力2級,手背后伸可觸及骶尾部。重度:上肢外展角度、上舉高度相當于術前的50°以下;肘關節不能伸直,前臂與上臂夾角在120°以下;肌力1級,手背后伸可觸及骶尾部[2]。
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FTS組與對照組皮下積液和皮瓣壞死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FTS組患側上肢水腫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患肢功能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 見表1—2。

表1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表2 2組上肢功能恢復情況
FTS最早由丹麥學者 Kehlet等[3]提出,即通過快速通道麻醉、微創技術、最佳鎮痛技術、促進腸功能的恢復及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早期進食等多種治療措施的綜合運用,緩解手術應激,促進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加速恢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FTS理念在胃腸腫瘤圍術期中應用較多,并取得了顯著效果[4-5]。 但 FTS 理念在乳腺疾病中的應用效果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全世界每年新發乳腺癌病例數穩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我國近年來的乳腺癌發病率亦逐年上升。由于各地的衛生和濟發展不平衡,乳腺癌診治理念和診治實踐具有較大差異,FTS理念的出現,可以更好地規范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FTS采取的措施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重要內容:術前患者教育;更好的麻醉、止痛及外科技術以減少手術應激、疼痛及不適反應;強化術后康復治療,包括早期下床活動及早期腸內營養[6]。積極與患者溝通在FTS圍術期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術前、術后所采取措施的意義,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為FTS理念的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乳腺癌根治性手術損傷了患側上臂的淋巴回流通道,而且術后患側肢體制動,有些患者會出現患側上肢的水腫。由于術后創面瘢痕形成、傷口疼痛等因素使患側上肢的功能受到影響,主要表現為患側上肢肩關節的活動范圍減少,如不及時進行康復訓練,將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本研究采用FTS理念,術前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特點,重點強調目前乳腺癌綜合治療效果明顯,預后良好,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術前宣教中闡明手術可能的并發癥,術后康復訓練的重要性,講解康復訓練的具體動作。由經過康復培訓的護士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帶動患者度過情緒低落期,抓住康復的最佳時期,減少周圍組織粘連,減少肩關節周圍肌群萎縮的發生,使患側上肢功能得到及時、充分的恢復。本研究提示。FTS組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復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FTS理念應用于乳腺癌圍術期的護理對患側肢體功能的恢復有促進作用。FTS組患者的皮下積液或皮緣壞死的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FTS理念不會增加皮下積液或皮緣壞死的發生概率。相反,FTS組患側上肢水腫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P<0.05),說明FTS理念有利于患肢淋巴及血液回流,減輕水腫。
FTS理念的應用,不僅可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提高臨床效果,而且可以加快患者術后恢復、增強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質量、堅定戰勝疾病的勇氣,使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及社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限的醫療資源。
[1] 汪志偉,李寧,黎介壽.快速康復外科的概念和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7,27(2):131.
[2] 李樹玲.乳腺腫瘤學[M].3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578-580.
[3] Kehlet H,Wilmore D W.Fast-track surgery[J].Br J Surg,2005,92(1):3-4.
[4] 嚴芳,李玲.快速康復外科在胃腸腫瘤手術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90-91.
[5] 曹春蓮,王云.快速康復外科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的指導意義[J].全科護理,2011,9(6A):1464-1465.
[6] Kehlet H.Fast-track colorectal surgery[J].Lancet,2008,371(9615):79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