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國祥
“精神貴族”的子孫們一旦形成了整體的歷史擔當,必將留下推動歷史進步的印跡而告慰于先輩。
與其被動保住和擴大財富和特權,不如始終堅守自身價值,不斷賦予其時代意義,并堅守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旗幟。
“一定要守衛好父親這面旗幟,雖然不能為父親爭光,但絕不能給他抹黑。父親是一個貧窮的父親,但他給我們家子孫留下了精神金礦,祖祖輩輩取之不盡,用之不絕。”這是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云近日在人民日報社編委會中心組舉辦專題報告會上的一段話。
我也曾聆聽過焦守云的這個報告。當大家把目光集中到焦裕祿這個歷史人物時,我卻在思考他的后人是如何詮釋并繼承其精神遺產的。據焦守云講,焦家六個子女都沒有做大官,一家幾代人,多在各自崗位上做平凡的工作。第三代人中有下崗、待業的,都不找組織的麻煩,努力自食其力,在繼承父親精神遺產方面無怨無悔。焦守云就是其中之一。她參與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的拍攝工作,為電視劇《焦裕祿》成功改寫了獲得好評的主題歌《喊了一聲娘》,并由焦守云的兒子余音演唱。
走筆至此,想起《英國貴族是怎樣煉成的》一文。自公元五世紀起到現在,英國貴族雖幾經沉浮,卻從未中斷并屢次煥發出新生命力,在眾多危機時刻,他們引領國家走出困境,成為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對本國歷史推動作用最大的階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貴族教育塑造出貴族后代對家族榮耀、發展和對國家的使命感,為國家培養了各類精英,捍衛和鞏固了英國悠久的歷史傳統和貴族精神,其禮儀和紳士風度成為英國乃至西方國家的基本規范。
英國名相丘吉爾就是貴族精神傳承的典范。他的祖先馬爾巴羅公爵是英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統帥,他父親是英國杰出政治家,曾任財政大臣。但丘吉爾沒有“啃老”,十幾歲就主動要求到古巴、印度和非洲的戰場去歷煉,積極參與政治與社會活動,在朝一心為國家貢獻力量,在野潛心撰寫祖先的傳記,從中發掘并汲取精神力量。丘吉爾最終成為二戰時期英國首相的不二人選,他不負眾望,為全世界反法西斯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在中國歷朝歷代,從不缺乏貴族階層,也有以優良家教和家風而長久延續榮譽的典型,但絕大多數卻“富不過三代”,未能形成整體性貴族繁衍。像丘吉爾那樣雖然頂著先輩的光環,卻不去替代自己的奮斗,不因此而避開各種磨難;像皇室的王子威廉到阿富汗戰場服兵役,讓人嘆為觀止,在英國則不算新聞。
現代中國國情不同,走的是以公有制為主的社會主義道路,不可照搬英國12至13世紀制定的貴族財產和爵位繼承制度,但在“貴族教育”方面,傳統文化悠久燦爛的中國,不應該比英國做得差。在守衛焦裕祿旗幟上,相比較于龐大的黨員干部隊伍,焦裕祿后人既有特殊的使命,又有獨特的優勢。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工作后,曾兩次接見焦裕祿的子女,勉勵他們永遠保持革命本色,在全黨再次倡學焦裕祿,使精神富礦的能量放大。
其實,我們的社會不只一個焦裕祿,無數個“貴族”后面就有無數個家庭或家族。我們有執政黨長期堅守自己的宗旨,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焦守云們“堅守父親的旗幟”就不再是一種良心,不再是姐妹們的約定,不會孤獨和無力。“精神貴族”的子孫們一旦形成了整體的歷史擔當,必將留下推動歷史進步的印跡而告慰于先輩。
現在,很多“官二代”變成了“富二代”,不論是形成的過程,還是顯貴的現在,無不充滿政治和經濟的優越性,他們想延續父輩的榮耀和今日的輝煌,可能會比焦守云們更為不易。很多家庭為財產起紛爭、鬧訴訟,將巨額財產轉移海外,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家族企業有的短命,有的傳人不力,有的后繼無人。英國貴族為了國家利益,可以放棄經濟特權和政治特權,崇尚公平、公正,應該成為鏡鑒。與其被動保住和擴大財富和特權,不如始終堅守自身價值,不斷賦予其時代意義,并堅守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旗幟。
(作者系武漢市青山區人大常委會教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