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劉志杰
我叫李勇,是通城縣金塘村黨支部書記。2011年9月,我突然接到父親的電話,讓我回老家金塘村當村支部書記,當時我并不認同。我當時工作不僅輕松,年薪也將近30萬。金塘村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庫區貧困村,人年平收入不足3000元,黨員群眾到處上訪告狀,村支書干不了一年半載就卸任了,班子換了一屆又一屆,還欠下了一屁股的債務。同時村里沒有礦產資源,沒有企業,甚至連青壯勞動力都很少,我回去,能干什么?
村里的老支部書記陳開明勸我:“勇伢,你回來吧,村里發了洪災,村民需要幫助,我們相信你能擔起這個擔子。”矛盾之下,我決定先回老家看看。
回到家鄉當時,由于突發山洪,到處都是斷路斷橋、被水沖塌的房屋,我的心頓時凝重起來。看到村干部期望的眼神,當時我就決定回來當村支書。
再困難也要搞建設
2011年10月18日,我當選為金塘村黨支部書記。
第二天,我立馬召開了全村村民組長、村民代表、黨員大會,我強調“災后重建家園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經統計,全村有30多處斷頭路,4座斷橋,700畝水毀沙壓水田,16戶倒房戶沒有住房,資金缺口達1500余萬,怎么辦?向縣里、鎮里匯報,他們都在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縣里的災后重建資金會統籌安排,要等。
時間不等人,我必須先讓水田種上稻子。于是我說服了妻子,從自己的積蓄中墊付10萬元用于水田恢復,我向請來的施工隊表態,“你們抓緊時間把水田修復好,工資你們放心,我負責,沒錢給你們就拆我的房子。”為了減少支出,我自己帶頭,帶領村民搬石頭,擔沙子。
恢復工程進入正軌了,擺在我眼前的首要工作就是籌措資金了。我帶領村兩委班子找水利局、交通局、親戚朋友,所有能找的單位、部門我都去拜訪,有時候白天要帶隊擔沙子,我就利用晚上的時間向鎮里、縣里匯報。為了石坳大橋的立項和建設,我帶領村干部在省交通廳的門口守了3天3夜。
經過兩年的努力,我帶領村兩委向上爭取了村級公路硬化、石坳大橋建設、水田恢復等項目,總投資1200多萬元。當年恢復水毀沙壓水田628畝,搶種上了油菜和麥子,修通了4部橋梁,硬化了近10公里的村級公路。災后重建工作終于完成,看到村民的生活進入正軌,我內心百感交集。
對待群眾要掏心掏肺
現年70歲的李文香老人,早年兒子因病去世,留下兒媳和兩個孫子,一家四口僅靠媳婦耕種兩畝田過日子,本就風雨飄搖的瓦房,在“6·10”水災中被夷為平地,一家人眼看就要流落街頭了。我立即向聯系點單位和民政部門匯報了情況,終于爭取了2萬元建房款給他送去,考慮到人工太貴,我和村委班子成員到工地幫忙,挖地基,搬磚塊。2012年春節前夕,房子終于建成,伴隨著喬遷喜慶的鞭炮聲,我和村干部扛著大米,帶著水果,抱著嶄新的被子,帶上600元慰問金來到了李文香家向他祝賀,李文香緊緊地抓著我的手:“做夢都沒想到,過年能住上樓房。”
金塘村像這樣的特困黨員20多戶,特困群眾有35戶,我們每年花在困難群眾上的幫扶資金不少于3萬元,這還不包括其他特殊情況的補助,這些資金除了村委會自籌外,其余都是四處求來的款項。
讓村里的日子有盼頭
為什么內地的村如此貧困,而沿海的一些村都富的流油?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有工業、有項目。金塘村資源貧乏,只有幾千畝荒山荒地,能不能引進一些種植業項目呢?
2013年8月,我得知安徽一位章老板打算在鄂南建個1千畝的油茶生產基地,我立即登門拜訪。通過多次真誠交談,章緯毅最終決定在金塘村租1000畝山地建設油茶生產基地,租期50年,該項目為村里提供了50多個就業崗位,人均年收入增加了3000元。
2014年4月,我結識了山東的大棚菜種植大戶黎仁,為了爭取他的支持,金塘村委商討研究決定:開出提供20畝水田免一年租金,第一年給予1萬元支持資金的優惠條件。目前該項目正在建設,基地生產后,將為金塘村提供近80多個就業崗位,更重要的是村民將學到大棚菜的種植技術,帶動全村村民發展1000畝高山生態蔬菜。村民沒想到,多年來一文不值的荒山荒地,竟然能給自己帶來這么多的收入,村里的李爹說:“金塘村的日子有盼頭了。”
剛開始,我擔心當不好這個村支書,總覺得自己是個大老粗,不懂溝通,怕得不到鄉親擁護,現在我終于明白了,對待群眾只要掏心掏肺,群眾就會擁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