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萬宏
在深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襄陽市樊城區不斷探索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新方法,引導全區黨員干部和群眾“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
黨員崗位在社區。分類推進黨員社區報到制度,對在職黨員,實行社區報到,由社區黨委做好報到黨員注冊登記,建立報到黨員信息臺賬。對社區直管黨員,設立黨員服務網格責任區、黨員服務責任崗、黨員服務責任戶,由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樓門黨員中心戶負責黨員日常服務的組織安排。對流動黨員,以設崗創星活動為載體,分別設置法律咨詢維權崗、計劃生育監督崗、技術咨詢輔導崗、招商引資崗、勞務輸出幫扶崗,開展爭創“星”級黨員。利用社區網站、黨員QQ群、微博和微信公眾帳號開通“牽掛你的人是我”黨員服務欄目,為每名黨員制作一張“電子名片”,讓社區黨員和群眾遇到困難第一時間就能找到要找的人。
代表委員在社區。把“兩代表一委員”設在街道社區的工作站整合在一起,實行輪值制度。社區黨組織為“兩代表一委員”統一制作“一證一卡一冊”,即“工作證”、“聯系服務卡”、“訪民問事工作手冊”,在代表委員進社區前,提前3天向黨員群眾告知相關信息,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按照社區網格的分布情況,劃分“兩代表一委員”活動區域,繪制“兩代表一委員”民情地圖,通過走訪掌握社區內“組織建設情況、公益服務項目、各類群體分布、結對幫扶對象、重點監控網點”等,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工作。
志愿服務在社區。整合社區報到黨員干部力量、注冊志愿者服務力量和社會力量,分層分類開展“六事”志愿服務:黨員“承諾服務”,做“份內職責的事”;義工“志愿服務”,做“居民難辦的事”;道德協會“精神服務”,做“凈化心靈的事”;弱勢人群“關愛服務”,做“幫難解困的事”;非公企業“思源服務”,做“感恩社會的事”。年底,由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民對黨員服務情況進行評議,測評結果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滿意率低于60%的,當年不得參加評先評優,并限期整改。
(作者系襄陽市樊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區政府副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