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濤
襄陽市物價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繼續深化“假如我是服務對象”大討論活動,將踐行群眾路線和換位思考貫穿價格工作始終,凸顯執價為民理念,彰顯立行立改成效。
穩物價,把最大的實惠讓給群眾。把穩價惠民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抓手,不斷探索價格調控新機制。保障供應穩物價。會同相關部門建立豬肉儲備制度,嚴格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和收費公路節假日免收通行費政策,完善對生豬、蔬菜等農副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的水、電、氣價格扶持政策,清理涉及農貿市場的收費項目,降低農產品運輸成本2300多萬元。平價連鎖穩物價。在已建立80家“平價商店”基礎上,今年在市區新建40家“平價商店”,以低于市場均價15%的價格銷售蔬菜,以低于市場均價5%的價格銷售肉、油、禽、蛋,打造“八分鐘便民服務圈”。信息比對穩物價。通過《襄陽日報》“每日菜價”、《襄陽晚報》“價比三家”等欄目,先后發布民生價格比對信息210多期,方便群眾選擇購物。發放補貼穩物價。繼續推行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在春節前后對困難群眾購買食用油和雞蛋發放價格臨時補助177.5萬元,保障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扶持生產穩物價。計劃投入價格調節基金1000萬元,全力扶持“樊城都市農業園”建設,增加優質農產品生產總量。完善政策穩物價。制定民辦幼兒園、市場中介組織、物業服務、普通道路車輛施救等收費管理辦法,建立商貿零售、商業銀行、旅游、餐飲等行業價格行為規范;在制定和調整水、電、氣、數字電視、幼兒教育等民生價費時,配套出臺針對低收入群體的減免政策;對群眾普遍關注的空調公交車票價調整,嚴格按程序召開聽證會,合理降低刷卡乘車價格,擴大免費乘車范圍,受到市民普遍歡迎。
強監管,把最大的權益留給群眾。堅持在監管執法中伸張社會正義,維護群眾權益。強化價格監督管理。以政府定價項目和市場價格行為為重點,推行“網格化”監管模式,按照“網定格、格定人、人定責”原則,對市區37個價格監管“網格”進行優化整合,開展市場巡查59次,巡查經營單位739家,糾正不正當價格行為86起,清退消費者57萬元。扎實開展專項整治。針對《市民問政》中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聞過即改,迅速開展物業收費、商品房明碼標價、旅游環境和中介組織收費4項專項整治,查辦價格違法案件36起,責令退款820多萬元。比如,根據群眾舉報,責成襄城某小區開發商向26戶業主退還房價外收取的天然氣開戶費6.77萬元。及時辦理投訴舉報。按照“有報必接、有訴必理、有果必復”原則,加強價格舉報中心規范化建設,暢通“12358”舉報熱線,推行民聲速遞、民事速辦、民情速達“三速”工作法。今年先后受理價格咨詢、投訴、舉報518件,即時答復396件,立案調查122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74.5萬元,收到感謝表揚電話、信件20多次(件)。
優服務,把最大的方便帶給群眾。通過實踐體驗和換位思考,不斷增進群眾感情。搭建平臺,消除“距離感”。創新開展“面向群眾零距離、價格服務心連心”活動,通過構建價格服務“網格化”體系,在市區23個街道辦事處和142個社區設立價格服務站點,賦予1000多名網格員價格服務職責,為居民做好事、解難事150多件。上門攀親,增添“人情味”。以“走進社區訪民難、服務群眾做奉獻”為主題,組織全局97名在職黨員,每人掛點聯系1個社區,盡力幫助群眾解決“小夢想”、“小心愿”、“小困難”。截至目前,已向社區提出服務意向163個,參加志愿服務30多次,為貧困家庭、空巢老人送去救急資金5000多元。重辦實事,提升“信任度”。堅持有言必行、有諾必踐,傾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比如,對襄州區峪山鎮泉眼、長山、八一、黑沖4個“三萬”活動聯系村,投入資金6萬多元,幫助維修水井兩處、灌溉溝渠400米,改造泥巴路5條,扶持集體經濟項目3個。對樊城區夏家臺社區工貿二院“三無”小區,投入資金5萬余元,幫助小區硬化路面、改造宣傳走廊、粉刷墻面、購置垃圾桶,并在門衛室安裝電視監控攝像頭,實現了舊貌換新顏。
(作者系襄陽市物價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