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健康司司長張世琨10日介紹,我國農村地區兒童低體重率和生長遲緩率約為城市地區的3至4倍,而貧困地區農村又為一般農村的2倍。
張世琨說,我國兒童營養狀況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和地區差異,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兒童營養問題更為突出。2010年貧困地區尚有20%的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6到12月齡農村兒童貧血患病率高達28.2%,13到24月齡兒童貧血患病率為20.5%。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的營養狀況亟須改善。
張世琨介紹,從2012年10月開始,我國優先選擇8個貧困片區10個省份100個縣作為試點,組織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由中央財政提供項目經費1億元,主要為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每天提供1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包,同時開展兒童營養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努力改善貧困地區兒童營養健康狀況。2013年,項目范圍已經擴大到21個省份的300個縣,中央財政專項補助經費也增加到3億元。截至2013年12月底,受益兒童數量已經達到40萬。
2013年貴州省在烏蒙山區和武陵山區的8個縣實施了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6到24月齡的受益兒童達4.5萬人。貴州省衛生廳副廳長張光奇介紹,項目對貴州留守兒童的健康發育起到了較大的助推作用。項目的實施還提升了當地群眾對兒童喂養、兒童保健的知識水平,使社會對兒童健康更加關注。
(人民日報)
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受益人數逾兩千萬
據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 教育部等部門近日通報我國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情況:目前,全國699個國家試點縣已有近10萬學校開餐,2240萬學生受益。
根據教育部通報,自2011年秋季學期起,國家已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國22個試點省份的699個國家試點縣(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9個團場)近10萬所學校全部開餐,受益學生達2240萬人。
一些國際組織對我國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給予積極評價,認為中國政府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到2000多萬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效率非常驚人,與世界90多個實施學校供餐的國家相比,中國政府的項目具有獨特優勢。
(人民日報)
湖北日報訊 2月17日上午,中國貧困片區兒童減貧與綜合發展試點項目在漢啟動,湖北省是該項目全國唯一的試點省份。丹麥王國駐華大使裴德盛、丹麥綾致基金執行董事彼德森、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王國良、副省長梁惠玲出席并講話
梁惠玲對丹麥綾致基金和國務院扶貧辦合作并選擇在湖北省啟動“中國貧困片區兒童減貧與綜合發展試點項目”表示感謝。她說,推進兒童減貧事業,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事關公平發展、均衡發展和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把農村貧困兒童納入扶貧開發的對象范圍,將扶貧開發關口前移,是扶貧開發事業中具有重要戰略性的新領域。她表示,該項目啟動為湖北省扶貧開發增添了新的力量,湖北省將建立多部門聯動的兒童減貧工作機制,努力為全面推進農村兒童減貧事業、落實長遠減貧戰略怍出積極貢獻。
啟動會前,副省長梁惠玲在武昌東湖大廈會見了丹麥王國駐華大使裴德盛,并向大使詳細介紹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雙方表示,將以共同推進試點項目為契機,在貿易、投資、教育等領域開展更加廣泛的交流與合作。
(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