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華+朱美霞


新干縣位于江西省中部,是吉安市的“北大門”,更是一方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熱土。
新干歷史悠久,公元前221年建縣,是江西十八古縣之一,1989年出土的大洋洲商代大墓,叩醒了一個沉睡三千多年的“青銅王國”,改寫了江南文明史,被專家稱為“長江中游的青銅王國”;新干名人輩出,晉代有堪稱世代母親楷模的陶母湛氏,明代有宰相金幼孜,清代有康熙皇帝賜匾“天下清官之一”的王言等,曾經留下過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曾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的足跡,還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原國務院副總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同志的祖籍地;新干交通便利,京九鐵路、105國道、贛粵高速、贛江水道呈“川”字形縱貫縣境南北;新干資源豐富,地沃糧豐,物產富饒,素有“糧倉、桔鄉、林海、鹽田、藥邑”之美稱。
新干這片紅色熱土,人們沒有忘記,黨和政府更沒有忘記。
2013年,新干縣被列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趙愛明同志的扶貧聯系點,省委組織部、省國土資源廳、江西省出版集團掛點幫扶。喜訊傳來,33萬新千人民滿心期盼,備受鼓舞。
滿懷著省委、省政府對老區人民的關愛之情,2013年9月12日,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趙愛明率領幫扶工作組深入到新干調研指導扶貧開發和基層黨建工作。在那秋色連波、田野疊翠的美好時節,趙愛明進農村、走企業,訪貧困、解難題,悉心傾聽各級黨委政府、普通群眾和基層干部對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結合新干實際,出實招、真扶貧。
調研期間,趙愛明先后來到新干縣溧江鎮桃灣貧困村、金川鎮華城門村、燈飾照明交易市場、箱包皮具城、城市規劃展覽館等地,實地了解該縣扶貧開發、美麗鄉村建設、工業產業發展、服務業發展、基層黨建和城市建設等方面的情況。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一路聽。古樸典雅的華城門村,規模宏大的燈飾照明交易市場,多彩靚麗的箱包皮具產品,超前的城市規劃,都給趙愛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趙愛明對新干縣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如何結合新干實際,推進扶貧開發工作,打贏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趙愛明與縣、鄉、村干部和普通群眾親切座談,聽取新干縣經濟社會發展和扶貧開發工作情況匯報,了解大家對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趙愛明指出,新干干部隊伍的精神狀態非常好,縣委、縣政府抓扶翁開發工作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措施得力,近年來財政收入實現大幅度增長,各項投入大幅度增加,農民大幅度增收,貧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大幅度提升,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績。
就如何深入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趙愛明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中央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是省委對全省人民的莊嚴承諾,貧困群眾不脫貧,就不可能有全面小康和綠色崛起。新干縣要深化思想認識,進一步增強新階段做好扶貧攻堅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清醒認識到扶貧開發任務的艱巨性,找準差距,有針對性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要用好用活用實扶貧政策,抓住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加強政策研究,把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要立足當前,著力在打基礎謀長遠上下功夫,把扶貧攻堅、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抓好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制訂好扶貧攻堅規劃,強化項目支撐,帶動貧困地區發展。
趙愛明強調,要加強貧困地區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深入開展“三培兩帶兩服務”活動,探索符合新干實際的扶貧開發路子;廣大黨員干部要正確面對差距和困難,不因循守舊,不固步自封,摒棄依賴等待、畏難觀望的思想,樹立自立更生、艱苦奮斗的志向,用釘釘子的精神,擔當起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神圣責任;要牢記為民服務的宗旨,把責任扛在肩上,把為民服務的工作抓在手中,沉下身去,了解群眾所思所想。尤其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集中解決群眾最關注的問題,用貧困群眾得到的實惠,來檢驗活動的成效;要更加依靠群眾,在扶貧開發工作中進一步體現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強貧困群眾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激勵廣大群眾自覺投身到小康提速、發展升級中來;要在政府扶持和社會幫扶的基礎上,充分調動貧困群眾自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動員群眾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共同打贏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一句句深情的話語,一個個殷切的囑托,讓33萬新干人民更加堅定了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
2014年1月7日,在馬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趙愛明又一次來到新干,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困難黨員、優撫對象、敬老院老人和困難企業,代表省委、省政府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和美好祝福,并深入掛點扶貧村溧江鎮溪邊村調研指導扶貧工作,在寒冷的冬天里帶去了陣陣暖流。
當天上午,趙愛明不顧路途勞累,一到新干。就深入到困難群眾家中走訪慰問。在農村低保戶黃賢如、鄧梅英和城市低保戶楊文孫的家中,趙愛明詳細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當了解到他們都不幸身患重病,花費巨額醫療費,家境十分困難時,趙愛明深情地說:“現在黨和政府都十分關心困難群眾的生活,在低保和醫保等方面出臺了很多惠民政策,困難群眾要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不幸,堅定信心,戰勝困難,早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親切的問候,關心的話語,讓黃賢如、鄧梅英、楊文孫十分感動。在農村困難黨員王愛新家中,趙愛明關切地詢問他的生活情況,并對他說:“黨組織是每一位黨員的‘娘家,有困難可以隨時找當地黨組織反映。”在曾經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優撫對象席國輝家中,趙愛明與他促膝交談,詳細了解他的生活困難。趙愛明動情地說:“廣大轉業退伍軍人為保家衛國作出的貢獻,黨和人民不會忘記。”她希望席國輝保重身體,好好生活,并囑咐隨行的負責同志,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確保他們生活無憂。來到離退休老黨員杜鳳翔的家中,了解到87歲高齡的杜老還十分關心縣里的經濟社會發展時,趙愛明十分高興。她說,老黨員是經濟發展的功臣和寶貴財富,黨和人民不會忘記老干部為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祝愿杜老保重身體,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趙愛明還走進金川鎮敬老院,詳細了解敬老院管理服務情況,并與老人們一個個握手問好,給老人們拜早年,祝福老人們健康長壽。
走訪慰問中,趙愛明強調,各級各有關部門要主動關心生活有困難的黨員和群眾,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用實實在在的舉措讓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讓他們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有哪些困難和問題,也是趙愛明這次走訪的重點。當天下午,趙愛明先后深入到新干縣福利廠、江西蘭太化工和中鹽新干鹽化公司走訪。每到一處,趙愛明都仔細了解企業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以及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鼓勵企業克服當前困難,注重產品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為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在馬不停蹄的走訪之余,趙愛明還十分牽掛掛點扶貧村溧江鎮溪邊村的發展。村里基礎條件怎么樣?群眾收入有多少?趙愛明一路走,一路問,還主動召集村干部座談了解具體情況。在聽取溪邊村發展情況匯報后,趙愛明語重心長地說:“我們來這里掛點扶貧就是要扎扎實實做實事,幫助溪邊村改變面貌,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趙愛明強調,要因地制宜做好村莊整體規劃,既要起點高,也要講究科學性和示范性,并逐步加以實施;要在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和生活條件的基礎上,重點發展符合本地實際的富民特色產業,提高群眾收入水平;要下大力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加快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提供組織保障,示范帶動群眾致富,爭取全村人均收入水平早日達到全縣平均水平。
新干人民不會忘記,趙愛明不僅兩次親臨新干實地調研指導扶貧開發工作,還兩次專題聽取新干縣扶貧開發工作匯報。在趙愛明同志的帶動、協調及推動下,省委組織部工作組先后三次到新干縣開展扶貧調研,就溧江鎮溪邊村新農村建設、扶貧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等方面進行實地考察,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及幫扶措施,還主動聯系相關省直部門,積極推進項目對接;省國土廳工作組多次到新干縣開展幫扶工作,在土地規劃、土地整治、地災治理、村莊整治及項目用地等12個方面給予了具體支持;省出版集團工作組多次到新干縣協商縣文化綜合體建設事項,并投資500萬元建設城南幼兒園等民生工程;省扶貧和移民辦、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交通廳、省衛生廳、省農業廳、省教育廳等多個省直部門積極為新干縣扶貧開發工作獻計獻策,傾力幫扶,并在政策、項目和資金方面給予很大支持。截止目前,新干縣2013年提報的20個扶貧開發重點項目中,“財園信貸通”融資試點縣、160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城北田徑場建設等12個項目均已落實。
在趙愛明部長的高位推動和省直有關部門的傾力幫扶下,新干縣扶貧開發工作成效明顯,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農民收入大幅提高,2013年新干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198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達4080元,增長24.9%;全縣農村貧困人口減少3674人。扶貧產業加快發展,2013年,新干縣以縣域經濟總體布局為基礎,按照“突出重點,連片開發,規模經營”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四個一”組合式產業扶貧資金1000萬元,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扶持貧困村產業及重點產業發展,全縣新發展蔬菜5960畝、油茶9500畝、花卉苗木3930畝、藥材7800畝、井岡蜜柚等果業5500畝、食用菌1600畝及特色養殖業21項,參與貧困戶1.2萬余戶;油茶、井岡蜜柚、蔬菜、藥材、食用菌等五大扶貧產業初具規模。經濟效益逐漸凸顯。基礎設施有效改善,全年共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資金3億多元,11個鎮村聯動點建設和105國道、高速連接線、金川至神政橋三條通道廬陵風格改造及美化、綠化工程全面完工,68個省級示范點建設基本完成;11個省級貧困村共投入資金650萬元,開展了村莊整治,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開工建設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坡耕地治理、高標準農田等一批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預計2014年全縣農田水利投入將達到2億元,農業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致力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全年完成農村公路建設220公里。方便了群眾出行。溪邊村掛點工作全面啟動,按照量力而行、量力而為的原則,制定了黨建扶貧、產業扶貧、村莊發展三個規劃;產業扶貧、基礎設施扶貧、黨建扶貧初見成效,已落實200畝蔬菜基地,將章家門70畝泥鰍養殖基地擴建到150畝;啟動了環村路修建,路基已基本成型;按照建設溧溪公路沿線新農村建設示范帶的要求,苦株下村破舊房屋拆遷已完成80%,塘邊村破舊房屋拆遷已完成40%,為下一步開展村莊整治打下了基礎;對村委會大樓進行了簡易裝修,村委會辦公條件得到改善。
責任編輯:上官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