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欣

在世界各國,領導人向國民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的做法十分普遍,但具體的表現方式又各不相同。
以美國為例,由于美國是西方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全民健康保險的國家,因此美國總統常常在“狼狽不堪”中展示自己的形象。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健康保險改革。為爭取民眾的支持,他連續幾個月到各州參加鎮民大會進行游說,其中就包括在我所居住的城市。為了借參會的機會目睹一下奧巴馬,我打開白宮會議報名網址,填寫上我的姓名、住址電話和電郵后,屏幕上顯示出一條通知:“因要求參加者眾多,我們將隨機挑選。如果你被選上,我們會電話通知你參加會議。”
我們這個城市以及周邊地區共有10萬人口,有3家電視臺、3家報紙和多個廣播頻道。這些傳媒依靠捐款和廣告生存,與政府無關。在奧巴馬蒞臨當天的本地早間新聞中,各媒體報道:鎮民大會將在中央高中的體育館舉行,并提示那里是學生平時打球的地方。
由于未被隨機選中參會,我只好打開電視,從電視上了解會議的有關消息。電視午間新聞報道:千余人舉行反對總統健保改革的示威。鏡頭里的示威者神態憤怒,舉著“我們對政府介入說‘不”的標語。我有些不解——健保改革是造福民眾之舉,已獲多數民眾的支持,為何仍有不少人反對呢?
針對我和許多美國人的疑問,電視新聞解釋道:除了一些利益集團的挑動、部分民眾擔心多交稅外,許多民眾反對健保改革的深層意識是他們不信任“大政府”,對公權擴張天生恐懼——政府不能事事都管,以免權力過大。顯然,爭論范圍已超出健康保險改革。
下午3時,電視臺開始對會議進行實況轉播。電視屏幕上出現了一條滾動新聞:“本次鎮民大會將舉行1個小時,總統演講為15分鐘,其余時間是鎮民提問,問題未經事先篩選。”報道說,與會的1600人是從8000多報名者中隨機選出的。
屏幕上,奧巴馬進入會場,鎮民們站起來鼓掌。由于電視攝像機被放置在會場后排,鎮民們擋住了奧巴馬的鏡頭,直到所有的人都坐下了,電視中才重現奧馬巴的身影。接著,會議的開場白開始了,但說話的不是奧巴馬,而是一位兒子長期患病的父親。由于音響故障,我沒聽清他說的頭幾句話。開場白結束后,奧巴馬開始演講。
因為我所在的州是共和黨的大本營,加之有公眾舉行示威,在奧氏講話前,我真為他捏了一把汗。演講時,他神態嚴肅,好像是學生面對老師。除了講解健康保險的問題和改革的必要性,他還談到本州的具體情況。與競選演說相比,未見絲毫懈怠。15分鐘里,為了說服聽眾,他講得相當賣力,一直流著汗,不時舉起手里的小瓶礦泉水,抽空喝一小口。講著講著,他實在熱得不行了,就脫了外衣,再把露在褲子外邊的襯衣塞進去,看著挺狼狽。
奧巴馬的演講結束,舉手提問環節開始。奧巴馬說:“我想從那個年輕女士開始。糟糕,等一等。請查看一下麥克風,現在還工作不?”看到這里,我和與會者都笑了。
提問開始時,奧巴馬請求提問者自報家門,但有的提問人對總統的這一請求置之不理。美國人注重隱私,電視臺從未將鏡頭對著提問者。我邊看邊聽邊統計,提問者中有保險公司代表、小企業主、醫生、大學生等,其中兩位來自距離此地兩三百英里的外郡。奧巴馬回答提問時,一些參會者則要求他“展開談”“不要過于籠統”,也有人直率地說“我和總統不搞哲學爭辯”,更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和職業的男士直指“(健保)改革會導致國家分裂”……面對民眾咄咄逼人的提問,奧巴馬一直耐心地進行解釋和說服。
雖然對西方政治家和民眾面對面地展開討論我已司空見慣,但這次如此“近距離”地觀看總統與鎮民一對一的討論全過程,還是第一次,我感到了別樣的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