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碧瑩
7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名單,六家中央企業納入首批試點。此舉意味著國資國企改革打破僵局,也標志著國資國企改革進入頂層設計與試點同步推進的階段。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節能環保公司六家央企作為改革的首批試點,各有側重。而此次之所以選擇在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兩家央企開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專家表示,這是對兩家企業已進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種肯定,也是希望兩家企業在已有基礎上,更好更快地進行改革。
發展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質的投資主體共同出資組建的企業,此次試點包含了投資資本、糧食、醫藥、建筑、能源、鋼鐵等國有經濟的六大命脈。國務院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試點是改革落地的關鍵意義,也標志著改革進入頂層設計和試點同步階段,想法是摸著石頭過河,以點帶面,有序推進深化改革。他指出“試點將以局部帶動全局,帶動更多國企主動改革”。但這并不意味著國資改革會等著看這些試點報告,然后再全部推廣。而是在每家公司的試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企一策來推進改革。
而對于為何會選舉幾家企業入選首批名單,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局局長彭華崗解釋稱,主要是考慮試點工作的需要,選擇了工作有基礎、試點有條件、近年來改革力度比較大、效果比較好的企業。這次試點沒有設時間限制和批次,隨著試點經驗不斷積累和改革深入推進,試點企業會逐步轉入到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日常推進工作中。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認為,建材和醫藥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重點在于上市公司股權占比調整、業務開放和內部管理調整,民資、外資、社會資本都將獲得更多機遇,以往壟斷性較強的核心制造研發環節或將給民資更多生存空間,國企央企和民資之間的競爭焦點、競爭策略將會發生較大變化。
試點的落地在驚喜之余,亦有意外。中石油和中石化作為外界眼中改革的先行者,此前一直想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力有所作為,但此次卻未進入國資委“四項改革”的試點企業名單,令人頗感意外。業內人士的觀點是,壟斷性行業企業納入試點仍有風險,改革不宜過急。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長許保利則認為,“兩桶油”并不適合出現在國資委的這份名單里,改革必然會涉及到資本的整合,因此選擇進行改革試點的企業,必須是可進可退的。
在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看來,“壟斷企業涉及壟斷利益,無論是搞混合所有制試點還是搞員工持股,在沒有破除壟斷前,都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因此,壟斷性行業企業納入試點,應該放在后面一點。”
無論如何,此次改革大局才剛剛拉開序幕。專家預計,下一步國資委還將在時機成熟時,繼續推出改革試點,側重“啃硬骨頭”。包括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壟斷行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即在石油、電力、鐵道、通信行業中挑選試點央企;及選取由私有制經濟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試點企業等。
根據國資委的安排,6家央企作為改革試點企業。A股市場上,涉及這些央企國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上市公司均值得關注。分析師賴戌播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首批央企改革試點名單公布后,“6大系”旗下21家上市公司中,除洛陽玻璃等3只個股停牌外,共有9只個股以漲停報收。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混合制改革題材將成為市場一大熱點。
當前,相關試點央企都在積極的準備方案,由于試點覆蓋行業面廣,長時間內可炒作題材可能會層出不窮,有望催生局部牛市,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