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碧瑩
近日有消息稱,為了避免“錢不夠用”的情況出現,一個多月前,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了一個鐵路融資公司,“性質有些像銀行”,就是把錢融進公司,然后再對外貸款,貸款利息要低于市面上的所有銀行。此消息一出,多路專家質疑其靠譜性
近幾年來,鐵總不斷加速高鐵布局,從前的綠皮車已經逐漸蛻化為銀殼子彈,除了享受便利之外,人們更多的關注鐵老大的未來。
擬建銀行化解高負債困局
有消息稱,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國鐵路總公司(鐵總)背負近2.6萬億元國內借款和325億元國外借款,深陷融資困境。目前考慮與各大銀行協辦或自建一家銀行解決融資難題。此后,中國工程院院士、從事鐵路工程科技工作40余年的王夢恕向媒體證實了上述消息,稱這是鐵路發展基金成立委員會向他征求過的兩套方案,國家更支持協辦銀行,但鐵路部門希望自建,“商業銀行的牌照還在和國家談。”
據了解,早在1993年,國內資本概念才露尖角之際,當時的鐵道部內部就曾有過想要籌建一家鐵路發展銀行的想法,但受各種宏觀條件和鐵道部經營狀況的影響,并沒有引起國家層面的充分重視和公眾注意。
如今鐵總欲成立銀行的想法重回公眾視野,并引起高度關注。但據今年第一季度審計報告顯示,截至3月31日,鐵總負債合計為32690億元,負債率高達64%,為2012年以來的最高值。
7月初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鐵路發展基金管理辦法》,而這一辦法無疑是將鐵路融資改革向前推進一大步。辦法規定,鐵路發展基金存續期15-20年,中國鐵路總公司為基金發起人及政府出資代表人,同時吸引社會資本;基金中不低于70%的資金用于充當國家鐵路項目資本金,其余資金將投資于土地綜合開發等經營性項目。
但是按照不低于70%的資金用于充當國家鐵路項目資本金的規定,即使再吸引部分民資參與,可能募集資金也只夠勉強填補新增投資。據媒體報道,今年以來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上調,2014年的投資額度已增至8000億元,為歷史第二高位。
也許鐵總早已意識到這一問題,每年幾千億的資金募集額度根本不能滿足其資金需求。因此,在高負債的困境面前,謀劃成立銀行是當前解壓的必走途徑。
鐵路銀行優勢明顯
“鐵總成立了一個鐵路融資公司,性質有些像銀行,就是把錢融進公司,然后再對外貸款,貸款利息要低于市面上的所有銀行。老百姓可以存錢進入這個銀行,年息要高于其他銀行。”此則消息不僅體現了“未來”鐵路銀行的優勢,也帶來一些專家對此的積極看法。
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眼里,鐵總要成立銀行是有優勢的,“鐵路的快遞,各方面物流都能結合進來,加上鐵總本來就在發債券,成立銀行肯定賺錢。”他說,“鐵路銀行要是成立的話,未來互聯網金融這一塊的發展會很大。包括并購重組,引進海外戰略投資等。現在純粹的商業銀行已經沒有了,銀行都在多元化經營,“單純的銀行沒辦法生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接受媒體指出,未來金融領域下一步的發展,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成立專業化的金融機構,比如鐵路銀行,就是專門給鐵路貸款,專業到它對鐵路行業會有一個比較好的風險預測和評估,“這是它的核心競爭力”。但他同時認為,鐵路融資未必要以銀行的模式,光靠一個鐵路銀行其實解決不了什么問題。
鐵路在我國是高管制行業,并沒有實現真正的市場化、競爭化,國企央企是該行業的主導力量,產業政策也由國家有關部門全部規劃制定,效率方面難免受到抑制。未來若要徹底釋放鐵路行業的活力必須加強市場化改革,融資方式、運行模式、管理體制等方面都需提高競爭、加強開放。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認為。
專家存疑指其不靠譜
對于鐵總擬成立鐵路銀行一事,媒體在采訪眾多專家中,有一個普遍的觀點就是鐵總要成立鐵路銀行其實是一個無奈之舉,因為這并不是鐵路公司減少資產負債率的最佳渠道。
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覺得鐵總要成立自己的銀行是一件極其不靠譜的事情,“有可能嗎?”他反問,在趙堅看來,鐵總虧損這么嚴重,又那么高的債務,不但沒有資本金,也沒有專業的人才,“既沒錢,又沒人,怎么做?”
他認為,整個鐵路行業的資金緊張不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問題,而是整個體制的問題。從其他行業來看,根本不存在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問題,鐵路行業單獨提出投融資體制改革,表面的原因是鐵路行業本身已經沒有后續發展的資金,根本的原因則是現行鐵路運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本身排斥外來資本。
關于鐵路發展基金擬創辦銀行的兩套方案,原上海鐵道大學副校長孫章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對兩種方案都持保留意見。“我覺得要償還鐵路的債務,要從國家成立專門的債務小組,對過去的債務進行正確的區分,整個消化掉,現在國務院要加快鐵路走出去的步伐,需要讓鐵總輕裝上陣,上述兩種方案都未必能解決這么龐大的債務量。”
綜合考量鐵總現狀,其實很難看到一個樂觀的盈利回報。而若要開辦一個銀行如何取信于公眾,打消公眾關于“會淪為提款機”的憂慮,是個值得深思熟慮的問題。
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建議,為了避免出現信用危機,鐵路銀行應該控制貸款風險,不要一味滿足內部鐵路項目建設,而無視貸款風險存在。“鐵路銀行對于鐵路基建的完成有較大意義,國家應該給予一些稅收、財政補貼等支持,否則鐵路銀行難以獲得較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