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碧瑩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國家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數據。此數據一出,亮點頻現,引來專家媒體對其宏觀解析,以及對后市把脈
隨著2014上半年經濟數據的落地,除了讓大家對現有行業現狀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外,也解除了一些專家學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憂慮。
經濟運行緩中趨穩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國家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其中,國內生產總值為2690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國民經濟運行緩中趨穩。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812億元,同比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23871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125361億元,增長8.0%。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0%。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在16日的記者會上宣布,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7%,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上半年同比增長28.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14.4個百分點。CPI指標雖然在6月達到5%,但環比下降了0.7%。
他表示,各項數字表明,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經濟效益繼續提高,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經濟運行中的一些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得到初步抑制,整體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而對于上半年經濟數據的企穩回升,有專家認為,穩增長的作用當記頭功,在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4%,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的情況下,國務院實施了預調、微調等定向調控。使得第二季度的經濟運行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帶動下,出現了明顯的企穩回升態勢,包括經濟增速的平穩運行、物價水平保持平穩態勢、PPI降幅逐漸收窄以及PMI的穩定表現等,都體現出了穩增長所帶來的利好效果。
雖然上半年整體經濟趨勢穩中利好,但統計局表示,當前的形勢比較錯綜復雜,傳統產業調整的陣痛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所以經濟中間仍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不過支撐經濟增長的動力要遠大于下行的壓力。
地產隱憂待解
在整體經濟數據平穩的情況下,不難發現一直備受關注的房地產行業形勢低迷令人擔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201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1%),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3.7%。房屋新開工面積8012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4%,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下降19.8%。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4836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7.8%。房地產市場在上半年表現并沒有明顯起到拉動宏觀經濟增長的作用。
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指出,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分化調整的態勢,1—6月份房地產的銷售面積下降6%,銷售額下降6.7%,不同地區房地產的價格也出現了分化,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價格出現了往下調整的態勢。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表示,住宅銷售出現下降,與市場看空情緒濃,購房者持幣觀望直接相連。房價經歷了2013年的高歌猛進,基數較高,漲幅迅猛,消耗了大量的購買力,且房價漲幅遠遠高于人們收入的增長,導致樓市有效需求不足。
雖然近日部分城市逐漸放松限購,但房地產行業仍未有到量的突變。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認為,由于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現階段,樓市大幅度的下行將對宏觀經濟造成較大傷害。因此,政府方面在下半年將延續“托市而不救市”的思路,在不大力度刺激市場的情況下,適度調整相關政策,確保樓市調整在相對平緩的狀態下逐步完成。他預計,下半年的市場將在下行中逐步企穩,表現為成交量比上半年有一定幅度的復蘇,價格降幅企穩。整體來看,已經不可能再現2013年市場的熱絡氛圍和水平。
下半年經濟穩中有進
對于下半年我國經濟發展前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認為,“應持謹慎樂觀態度”。他解釋,“六月份我國外貿出口出現回暖;經理人采購指數、匯豐指數連著四個月上升,CPI增速穩定在3.5以下,都表明GDP增速將出現回升,預計稍高于上半年。”
財政部綜合司經濟預測處處長馬栓友預計,總體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增勢將維持平穩態勢,全年實現7.5%左右的目標沒問題,CPI同比增長2.4%,PPI同比-1.2%左右。
但對于對當前經濟,馬栓友表示需要關注三方面風險:房地產市場不確定性。“房地產已成為除產能過剩之外另一個導致經濟增速下行的重要原因”;就業真實情況,雖然“統計數據看是平穩的,但企業用工需求明顯不足,隱性失業明顯”不容忽視;僵尸企業占用大量信貸等資源,而且國家依然在為其輸血;資金利率高,企業和地方政府杠桿慮高,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更多的經濟學家認為,要避免微刺激升級成強刺激甚至全面刺激,穩增長應該通過改革的方法兼顧當前和長期,下半年穩增長還是應該繼續向改革要動力。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張其佐說,要防止經濟偏離區間目標和促改革、調結構停滯不前的風險。下半年經濟工作應該保持政策定力,堅持區間調控穩增長和堅持定向調控調結構相結合,根本上要以改革為抓手,繼續向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要動力,從而保持全年增長目標的實現。
我國的經濟發展是由多種產業共同促進的,過快追求成效是行不通的。現階段也許只有加快自助創新,全面合理的解決問題弊端,才能更好更快的實現國民經濟的平穩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