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則丙
作文體驗教學,就是在教學中積極創造現實的情境,使學生真切體驗教學內容,根據實際的寫作要求把握寫作要點,培養學生實際的操作技能等。
一、學會多角度地體驗生活
作文要跳出封閉的教學格局,把作文引向生活實際,把學生引進社會大課堂,引導他們多角度地看待身邊的事物,鼓勵他們把生活感受真實地表達出來。只有體驗,才會真實,無論是融入社會還是參與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學生主體參與、親自體驗,體驗大自然的純真,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懷,體驗失敗后的自強……大自然是有靈性與秀氣,讓我們帶領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引導他們觀察、欣賞、感受春天的事物。大多數學生對生機勃勃的春天懷著無限喜愛之情,有的學生愛嫩綠的小草,有的學生喜歡盛開的桃花,有的學生被翩翩起舞、色彩繽紛的蝴蝶群所吸引……但也有些學生不喜歡春天,認為春天氣候變化無常,又是寄生蟲大量繁殖的季節,容易患疾病。每次春游之后都會涌現出一些優秀作品,大多數學生筆下的春天都是有情有味的。
二、滲入情感體驗
1.體驗親情
我們發現,每個學生都會涌動著一種對家庭,對親人強烈的情感傾訴欲,尤其是在他們情感低迷委頓的時候。在作文課上,老師就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手中的筆,盡情地傾訴對父母給予的愛的無限的感激和對親人的深深思念。如有一位學生平時不太愛學習,作文寫的也不好,但他寫了一篇《爸爸,再愛我一次》,竟然許多同學為之淚下。原來,這為同學的父母離婚了,他起先是和爸爸一起生活的,但他覺得爸爸對自己要求太嚴,不愿和爸爸一起生活,后來,他離開了爸爸,和媽媽一起生活。在離開爸爸的這段日子里,他才體會到父親的愛,他在文章中寫了爸爸逼他吃早飯,用自行車送他上學,他離開的時候爸爸追著汽車跑了很遠等細節,真切感人。后來,這篇文章發表在《作文評點報》上。
2.運用老師的真情,撥動學生的“情”弦
作文教學不能于古人“傳道,授業,解惑”的范疇了,它要求師生真情投入,傾情演繹。因此,作文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而還應在于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下自然的寫作,從而達到“陶冶學生心靈的要義”。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情感能否迅速而準確地切入就顯得尤其重要。在教學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這篇課文時,我深情的講起了我的父親。講起父親為了這個家含辛茹苦,為了我姐妹倆背井離鄉,說著說著,自己也情到深處,落下眼淚,這時,全場靜穆,有的學生還陪著掉下了眼淚,之后,我擬了一個題目《親人啊,我的親人》。這次作文非常成功,許多作文聲情并茂,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所以,對于點燃學生的情感之火,教師的情感更具有難測之魅力。教師要寫好示例作文,以熏陶學生的情感。
三、創設寫作情景
所謂寫作情景就是讓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的意境之中,引起學生觀察、想象,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我在作文教學中,經常使用情境激趣寫作法:此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寫作動機,讓學生產生寫作的激情。比如我向同學們展示《我的家鄉》的作文時,我的導語是這樣的:著名歌唱家郭蘭英女士以她甜潤的歌喉、真摯的情感贊美了家鄉美麗的風貌、勤勞的人民。今天我們也要用我們稚嫩的筆墨、火熱的心來說一說我們的家鄉。宣布要求:用普通話講;盡量不帶稿子上場;交流結束后評選最佳稿件1——3名,最佳演說者1——3名。第一個點名上場,接下來的根據號數以抽簽的方式決定上場順序。根據學生表述情況,教師做適當點評。我們把第一個登臺的機會讓給我們來自湯坑的徐飛虎同學,請他為我們描述一下他的家鄉,讓我們領略一下溫泉大地的風貌。大家掌聲鼓勵。剛才我們大部分同學都從不同的角度談論了自己的家鄉,有的贊美家鄉美麗的自然風貌,有的自豪的說起家鄉喜人的變化,也有的訴說了它不盡人意的地方。那么通過剛才的情景,現在同學們就拿出你手中的筆來記下你剛才所說的吧。
再如要寫某同學力大無比的特點時,我會在課堂上組織他們進行扳手腕比賽;寫游戲的樂處時,開展木頭人游戲;寫老師的寬容時,故意創設學生上課遲到五分鐘的情景等。通過創設情景,學生能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發揮靈感,思維、想象力也隨之被調動起來,而他們的思路就會像流水一樣流淌開來,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快樂的感覺,進入到寫作所應有的亢奮狀態。
綜上所述,要消除學生長期以來對作文的畏懼心理,提高寫作水平,從而提高語文成績。給學生一個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只有科學的思維訓練,才有利于將作文的內容引向真實,使學生的情思走向真誠。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