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肖霞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F以《圓的認識》教學為例,論述如何在教學中體現數學教學生活化,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機會。
一、感受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币虼?,我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身邊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于學生探索的事物作為學習的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調動他們學習的機智,從中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現實世界里。
例如新課開始,可創設一個精彩的動物賽車表演的情境,在比賽之前提問:“你猜誰最快到達目的地?”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體驗回答:車輪是圓的那輛車最快。接著追問:“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的呢?”這一問題為學生創設了“心求意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這樣一個“憤悱”境界,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又如,讓學生舉例說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圓形物體,教師再用多媒體演示,引出圓在生活中的應用廣泛?!盀槭裁此鼈兌家龀蓤A形的呢?”再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使學生具體地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二、重視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心理學實驗證明,思維往往從動作開始,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依靠動手操作?;谏厦娴恼J識,我在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以及教學圓的畫法時,采用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利用已有的經驗用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方法對圓的特征進行研究,自已發現總結出圓的各部分的名稱及其內在聯系,以及概括出畫圓的三個步驟。
例如教學圓心的通常做法是:教師讓學生拿出圓形紙片,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多次對折,打開,再觀察折痕,從中發現規律。這樣的設計固定了學生的思維。我在教學時一反常規,提出一個既具探索性又具趣味性更具挑戰性的問題:請同學拿出圓形紙片開展一次比賽,比一比,看誰能最快找到這個圓的中心。然后老師告訴學生這個中心叫做圓心。這就立即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思維放開了,學得更輕松愉快。
又如提出問題:比賽在10秒內誰畫的半徑最多,然后再量一量每條半徑的長度,你發現了什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方法自主地探究出圓半徑的特征,接著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根據自學提綱用量一量、畫一畫、比一比的方法自學直徑的特征及直徑半徑之間的關系,自學圓的畫法,等等。這樣整節課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學生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成了學生的活動室,實驗室,而教師猶如足球場外的教練。
通過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的答案,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币虼宋医虒W《圓的認識》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試著用圓的知識去解釋以下的一些生活情況:
1. 為什么車輪是圓的,車軸應安裝在哪里?
2. 如果同學們要在操場上做游戲,老師要畫一個標準的大圓,你能幫老師想方法畫出來嗎?
3. 怎樣測量沒有標出圓心的圓的直徑?小組合作量出你們周圍圓形物體的直徑,看哪組量得最多,填寫調查表。
四、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功能
小學生對動態的新鮮的事物很感興趣,喜歡探究。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輔助教學功能,以直觀、動態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創設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和創造的視聽學習環境,讓學生饒有興趣地觀看生動畫面的同時,享受數學思維的快樂。
例如:1.新課開始利用多媒體演示一場精彩的動物賽車表演,學生被生動的畫面吸引住自然興趣濃厚。2.解釋球不是圓的時候,通過媒體機演示把一個球切開,得出一個圓形的橫截面,畫面形象具體。3.在學習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時、圓的畫法,以及解釋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等,都用多媒體演示。生動形象的畫面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教學重點。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