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問題日益突出,隨之產生大量垃圾及環境污染問題,使得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成為困擾群眾生活的難題之一。針對這個問題,根據垃圾與垃圾桶的關系,以“創意垃圾桶”為主題展開調查研究。為了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我讓學生嘗試設計新穎有趣的垃圾桶,并在桶身上設計廣告詞,引起人們對環保工作重要性的共鳴。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增加了學生活動的興趣,在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一、謎語導入,激情引趣
師:它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每個家庭、街道全都有,生活垃圾幫助拿,每天生活不離它。打一物。
二、觀察生活、發現問題
師:這個與我們生活不離不棄的朋友,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各種顏色的垃圾桶讓學生說說它們是誰的家。)
生:垃圾桶是垃圾的家,每種顏色代表不同的家庭,它們分別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
師:它們一般擺放在哪個位置,擺放的位置是否合理?我們扔垃圾的時候仔細觀察垃圾桶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小組開展討論。)
師:說說你的調查結果。
生1:我家小區的車庫、門口、人行道都有。
生2:學校里面、學校門口、經常出入的走廊、校前一條街有。
生3:街道旁邊、人出入聚集的地方、商場的門口、公園等都有。
生4:存在問題:垃圾桶上的標識不大清楚,因此有些老人家就投放錯了。還有些環保意識不高的人也有亂丟現象,使垃圾不能順利回到自己的家。
師:請小組討論有關垃圾桶的裝置和擺放問題及改進的方法,并匯總。
小結:由于垃圾桶的作用非常大,所以擺放的位置要合理、方便。標識清楚,人們才能把垃圾合理分類。這樣垃圾才能順利回到各自的家。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有保障。
三、合作探究,整合思維,共享資源
1. 討論垃圾桶外觀設計
師:在設計上應從哪些方面考慮?(啟發思維,激發興趣。)
2. 填表匯報
生:制造時用的材料、形狀、顏色、桶身的高度、投放口的大小及擺放的位置、功能等都要考慮。
小結:剛才同學們所提到的都是對設計工作有幫助的重要資源,我們還可以根據以上的資源作深入調查,看看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3. 提出意見,引發思考
師:我們為什么要設計有創意的垃圾桶,垃圾應該怎樣分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回收率到底有多高?
生:要給垃圾一個家,就要我們進行設計,集思廣益,設計出美觀、實用的垃圾桶,因為它是環保的標志,是衡量人們環保意識高低的標準,是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垃圾分類就是把各種垃圾分門別類地投放,以便回收利用,做成新的有用的東西。垃圾可以變廢為寶,垃圾堆中有黃金,我們還可以自己給垃圾桶創設些廣告詞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
四、奇思妙想,拓展創新
1. 各組討論設計方案
2. 繪出有創意的垃圾桶的設計圖
學生分組畫出垃圾桶設計圖。小組分工合作。交流評價設計圖畫得是否合理,有創意。
師:請設計師介紹自己組的設計圖,大家分析他們的設計是否合理。(從材料、形狀、顏色、投入口大小、放的位置、創新之處等方面綜合評定是否是一個美觀、實用方便,多功能的垃圾桶)
3. 制作創意垃圾桶模型
師:同學們的設計圖都有不同的改進意見,有些改得很好,有些還有一點點不足,你在看設計圖制作相同的垃圾桶模型時還可以邊思考邊改進。小組還是分工合作,你想、我剪、他貼,做好垃圾桶模型,設計好的小組,拿出作品展示。
展示作品,說說自己組為什么這樣設計,評價一下自己的作品,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實用方便和多功能的垃圾桶。學生走出座位互相欣賞,并提出意見。師生共同評議,表揚富有創意的作品。
師:你能在這些垃圾桶上設計一句廣告詞嗎?讓人們更加注意這只垃圾桶,讓垃圾桶在環保中發揮它的光和熱。
生:我設計的廣告詞是“混放是垃圾、分類成資源”。
生:我設計的廣告詞是“眾人一條分類心、垃圾也能變成金”。
生:我設計的廣告詞是“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
生:我設計的廣告詞是“心中留意手中留神、垃圾分類環保節能”。
五、總結回顧
師:通過設計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會設計有個性的垃圾桶。
生:我懂得了怎么為垃圾桶設計廣告詞。
生:我知道了垃圾桶能對環境起保護作用。
師:同學們真的棒極了,通過設計活動,收獲了不少,讓你們用自己設計的垃圾桶給垃圾一個溫馨的家,把我們的地球媽媽裝扮得更美。
六、根據調查寫一份“環保倡議書”(略)
七、活動反思
1. 注重彰顯學生的主體性
綜合實踐課的實質就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選擇,鼓勵學生努力探究,實現自己的目標。
2. 注重小組合作與分享
學生學會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是成功的體現。本次展示活動中除了文字性的成果,還有模型、設計圖。要完成大量的展示工作,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要互相幫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賴心理,養成認真完成分工的自覺性;形成初步的人際溝通能力;熱愛集體,樂于與同伴交流和分享。通過本節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明顯的進步。
3. 注重活動組織的嚴密性
這一節綜合實踐課和以往的主題活動一樣,經歷了調查研究、匯報交流、動手操作、展示成果、提出倡議五個環節的組織和學習。環環內容充實,節奏適當,通過活動促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有所收獲,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目的。
4. 注重生活取材,培養創造性思維
本次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課堂拓展到了生活中,使課堂社會化、情景化。用真實的場景教育學生,不僅使學生增長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從生活中、從身邊的事物中學習的能力。學生意識到認真觀察體會生活就是學習知識。不僅如此,在搜集垃圾桶的作用過程中,學生鍛煉了整理資料的能力。活動后的成果展示豐富多彩,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鍛煉。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