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冶陶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類型的變化,教育機構也更加注重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教育改革的實施,使得教材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獨立學習的能力。化學這門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優化化學實驗資源能夠有效開展化學實驗教學,讓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出適應新課程要求和時代需求的人才。
關鍵詞: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資源優化;措施
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教育政策不斷改革,將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努力為社會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化學以實驗為基礎,所以要充分地利用化學資源,從而有效地開展化學實驗教學。化學實驗教學主要是以化學實驗為重點,教師可以組織多種探究活動,讓學生能夠體驗到科學研究的過程,增加學習化學的熱情,增強探究化學科學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優化化學實驗資源是有效開展化學實驗教學的關鍵,教師如何優化教學資源是教師研究工作的重點。就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資源優化,筆者淺談以下幾點建議。
1.建立并完善實驗室的網絡管理系統
學校可以通過校園網等網絡工具實現學校化學試驗室的網絡化管理,建立系統的網絡管理平臺和網絡管理制度,對化學實驗的教師、資源、財務管理人員與教務管理人員都進行全面、系統地管理,對化學試驗室、化學資源、化學資源的儀器設備等進行規范化管理。
實驗室網絡管理系統的實施首先可以使化學實驗管理進入信息時代,享受信息化時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其次可以實現校內化學資源共享,通過不斷地更新,讓最新的化學資源能夠有效地被師生共享;再次也可以讓學校的管理機構與學校的財務管理人員及時地了解到實驗室的信息,方便化學資源優化;最后提高了化學實驗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讓化學實驗室成為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習基地。
2.建立化學基礎實驗室
學校建立化學基礎實驗室,使學校的學生都能夠有機會在實驗室里體驗化學實驗過程,通過實驗的手段,讓學生形成系統的化學知識體系,提高化學知識素養。
建立化學基礎實驗室對化學實驗教學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可以讓每個學生都有體驗中學化學教材中基礎實驗的機會,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傳統的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一般都是停留在少分組、多演示、觀察現象和總結模式上,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的體驗機會減少,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得不到強化。化學基礎實驗室是讓學生親身體驗化學實驗、自主探究的一種學習平臺,讓學生形成一種在探究中體驗學習過程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且提高了化學儀器的使用率,也有利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學生的感官體驗有利于化學科學素養的培養。
3.積極推廣DIS數字化實驗信息系統
DIS就是數字化信息系統,由計算機、傳感器和數字采集器組成,通過傳感器將多種物理信號轉變為電信號,數字采集器再將采集到的電信號經過處理傳到計算機中,最后計算機再通過相應的處理以多種形式顯示在計算機屏幕上,使中學化學實驗更加的科學化、信息化。以往的教學實驗是處于理論和定性的階段,小部分定量試驗的準確性也不高,實驗的直觀性和科學性不強。DIS系統可以將原來只能通過現象模擬解釋的實驗轉變為了科學數據,讓化學教學的科學性和直觀性得到提高,也完成了學生從接受式學習模式向體驗探究的學習模式轉化的任務。但是因為DIS系統的成本比較高,還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普及,但它是未來化學實驗教學的一個發展方向。
4.建立化學資源室
建立化學資源室有利于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資源優化,為優化教學視頻和化學的教學資源建立了一個共享平臺,也能夠加強對化學實驗設施等資源的管理。但是現在資源室的建立還處于初級階段,為了更好地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提供便利,還需要不斷地完善資源室的建立。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采用實驗教學的方法,優化教學資源,改變了傳統教師演示或者分組實驗的化學教學模式,建立化學試驗室網絡管理系統,組建化學基礎實驗室,推廣DIS數字化的試驗信息系統,建立化學資源實驗室,增加了學生參與化學實驗的機會,讓化學試驗室和化學資源能夠更充分的利用,有助于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同時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增強了化學實驗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劉長勝.中學化學實驗資源的優化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8):111—113.
[2]范紅梅.新課程下化學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價值分析[J].職業時空,2011(10):84—85.
(作者單位:廣東省平遠縣鐵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