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捷
摘 要: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第一生產力,是推動歷史進步的有力杠桿,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技館體現著一個國家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它集科學技術教育、展示、普及和交流等功能為一體,其作用是展示科研成果、促進交流合作、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培養造就人才。
關鍵詞:科技館;科技創新;發展趨勢
1 迅速發展的科技館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迅速發展,在當今世界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演變成為了行業與行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但不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在尋求著各種方式力爭快速發展。近些年來,我國科技館的數量迅速增多,展現主題日益豐富,規模不斷在擴大的同時,科技館的科普水平和能力也有相當程度的提高,我國的科技館建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期。所以如何更好對科普展品與展覽的創新和更好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應該要把科技館建設成為開發交流的重要平臺,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基地,展示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場所。
2 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科學技術以人們難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響著人本身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受到各國重視。鄧小平指出:“要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技術水平,沒有一點創造性不行。”
2.1 科技創新的前提
創新系統培養擁有高科技人才,是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基礎。創新范圍廣泛,應用在很多方面,只是靠個人是無法很好完成的。需要單位和國家在政策上給予幫助和扶持,所以就需要有一套相應的創新系統為各種創新活動做保證。思想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前提,人有了創新意識都會制定相應政策做相應保障。關鍵是開辟新道路、尋找新突破、打破舊模式,使科技思維達到創新的質的飛躍。
2.2 科技創新的概念
創新的意義是把科技與經濟聯系在一起,之后其被更改為“技術創新”。只是創新是科學研究,獲得新的技術科學知識和基礎科學,是技術創新的源泉。科技創新是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并實踐其商業價值的動態過程,科技領域的突破與發展,是一個涉及到很多領域的綜合性的概念。
2.3 科技創新的主體
人才是科技創新、發展生產力的最根本力量,是創新的主題。所以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經濟,關鍵是人才。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藝術,使創新成為確實的存在,把創新從理論變為現實。而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綜合國力的競爭,企業的競爭都是人才的競爭。所以創新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以人為本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關鍵。人才爭奪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在人類社會從工業經濟時代邁向知識經濟時代以后。
3 科技館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對于科技館的解釋有兩種。一是為了適應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自然產生的,另一種是科學家和教育家在教育思想改革中創造出來的。然而今天,科技館已經有兩種了,一種是主要內容是自然界本身產生的和歷史遺留下來的標本、追求系統和連貫、文物和仿造的模型的傳統博物館。主要途徑是借助文字和圖片介紹靜態物品,不能動手,只能觀看。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進步,學校教育的弊端也暴露,教育形式古板,學生厭倦,有礙創造力的培養。人們不再局限在學校進行太多時間和精力的系統學習,所以就自然地誕生了具有表現技術應用和科學原理,面對普通公眾進行科普教育的場所——現代意義的科技館。
現代科技館更重視科普效果,特別強調讓人感受科學氣氛,激發科學興趣,通過增加互動和觀眾參與程度的實現的通俗趣味性科技教育。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逐漸成為公眾歡迎的社會教育形式,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3.1 科技館存在的問題
我國與國外的科技館相比,在管理經營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國外的科技館在科技、文化等各項事業都做得很到位、先進。自給自足,經驗豐富,入能敷出是外國科技館的一個優勢和特點。
科技場館是向公眾傳播科技知識的主要社會力量和開展科技活動的場所。科技的傳播和教育是全面提升公眾科技素質的基本手段。提高科學素質,傳播科技知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但是科技館在管理和運營方面也存在著重要的問題。
3.1.1 缺乏科技館的專業特色和地方特色
3.1.2 場館的改造、建設和日常運營中,片面追求大而全
3.1.3 經費不足,配套服務設備不完備
3.1.4 其功能主要以展示,展覽為主,缺乏與觀眾的交流和互動
3.2 關于運營問題的措施
科技館的制約條件在于管理、經費、理念。還在于其履行的社會教育責任的方式、教育職能、教育程度。
3.2.1 更新制作理念,展品設計,增加與觀眾的交流和互動。傳統的科技館,以展示、陳列展品為主,對觀眾的基本要求是“請勿動手”,而現在是“請你參與體驗”的當時,引領和提倡觀眾親自動手參與到活動當中,積極汲取知識。
3.2.2 主動引導,向不同知識層次,不同年齡的觀眾推薦適合他們參與,參觀的項目,為觀眾提供便利,提供優質服務。
3.3 科技館的發展趨勢
美國芝加哥科學工業博物館、日本東京的科學博物館、德國柏林的技術博物館、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等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科技工業博物館。接受和引進現代意義科技館的展教方法和理念,而且融入的表現形式和一些新內容已經很快成為最歡迎的部分。
傳統科技工業博物館已開始向現代意義科技館學習。所以,如果把傳統科技工業博物館的內容,運用一些技術手段,變成動態的展品,完全可以作為現代意義科技館的優秀展品。
我國科技類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向發達國家學習——復制——吸收——創新的過程,但這一過程仍在探索完善之中。新的展教理念的引入、科普展教形式的靈活多樣,使得科技類博物館水平有所提高,公眾認可度提升。科技發展是一種社會過程,勢必構成公共領域中的科學,產生社會影響,往往與公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連,因此科技類博物館也在不斷找尋和探索新的展教理念和模式,努力做到在博物館研究、展示、教育和收藏的功能基礎上,新添服務和交流的功能。
此外,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也為科技類博物館展教手段和形式的創新創造了條件,增添了新的展示內容元素。數字科技館應用而生正是體現出科技館對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其對科技館在科普功能實現中的拓展功能。
4 結束語
科技類博物館綜合利用多種科學傳播普及方式,逐步形成了包括印制科普宣傳資料、開展科普講座和科學報告、講座已列入科技館的工作計劃,科技博物館是中國科普基礎設施的重要實體資源,其所表達的理念、展示的內容、展開的活動和展教的模式卻超越了單純器物層面,實現了向科學傳播的制度和精神的層面轉化。新的歷史背景下,滿足“以人為本”的時代理念,體現“科學發展”的時代特征,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是需要仔細研究、深入思考的重要議題。探索科技類博物館的發展規律,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在學習國際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科技類博物館建設的基礎上,努力完善和形成用于指導我國科技館建設的基礎理論,結合自身特色進行創新和吸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科技館并使其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德香.堅持科學發展觀開創河北省科技館工作新局面[A].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西部科普場館建設與發展[C].2005.
[2]徐善衍.關于科技館發展趨勢和特點的思考[J].科普研究,2007(4):15.
[3]袁品高,伍振武.在科技館進行探究式科普的探討[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10科普理論國際論壇暨第十七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