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群
摘 要:介紹了無公害蔬菜生產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主要包括: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學防治等。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5-60-03
蕭縣常年蔬菜種植面積在0.67萬hm2左右。為實現無公害蔬菜生產,生產上病蟲害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樹立“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綜合運用農業、物理、生物等防治技術,輔以化學防治技術。化學防治優先使用生物農藥,合理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1 農業防治
用以調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長環境所采取的農業技術綜合措施,來增強作物對病蟲草害的抵抗力,創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蟲和雜草生長發育和傳播的條件,以控制、避免或減輕病蟲草危害。主要措施有:
1.1 選用抗病、抗蟲品種 選用高產、優質、抗病蟲的品種,能減少施藥次數,降低成本、減少污染。每種蔬菜都有針對主要病蟲害的抗性品種,但兼抗多種病蟲害的品種不多,可根據當地主要病蟲害及發生規律選擇適合品種。
1.2 種子處理 可降低因種子、種苗攜帶的病原菌進入田園造成病蟲害發生,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和種子里的線蟲。
1.2.1 陽光曬種 將種子晾曬1~2d后,可利用陽光紫外線殺菌,還具有促進種子后熟和酶的活動、降低種子內抑制發芽物質含量、提高發芽率等作用。
1.2.2 溫湯浸種 該方法能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和蟲卵。浸一般的蔬菜種子時,水量為種子的5~6倍,保持55℃水溫10min左右,此間不斷補熱及攪拌,10min后讓水溫慢慢自然降低。浸種皮硬而厚、透水困難、且能忍耐高溫的種子(如冬瓜、菠菜、西瓜、黃瓜、絲瓜、韭菜等),要求水溫在70~75℃,水量不能超過種子量的5倍,且種子要干燥(因為種子越干燥,越能耐受高溫,否則易燙死種子),邊浸邊攪,待水溫降到30℃,種子充分膨脹為止。
1.2.3 藥劑浸種 先將種子浸泡2~6h,視種子不同有別,然后撈起再放入配好的藥液中,注意嚴格控制好藥液浸種時間和藥劑濃度,以免產生不良后果。然后用清水洗凈,催芽播種。如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白菜、番茄、瓜類種子1~2h后撈出,清水洗凈,催芽播種,可防治白菜白斑病、黑斑病、番茄早(晚)疫病、瓜類炭疽病和白粉病。
1.2.4 藥劑拌種 可防治地下害蟲和預防種傳、土傳病害。方法是先將種子浸種,然后取種子重量0.3%的殺蟲劑或殺菌劑與其充分拌勻,再播種。注意催芽的種子,芽不能太長,否則易損傷幼芽。常用的殺蟲劑有90%敵百蟲粉劑,常用的殺菌劑有多菌靈、敵克松等。
1.3 適時播種 選擇適宜的播種期,可以避開某些病蟲害的發生、傳播和為害盛期,減輕病蟲為害。如大白菜播種過早,易導致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白斑病等病害的較重發生,而適時播種既能減輕病蟲害,又能避免遲播造成的包心不實。
1.4 培育壯苗 采用穴盤、苗床或營養缽育苗,定植前煉苗,及時間苗、定苗、淘汰病蟲苗等增強抗病能力。營養土要用無病蟲土壤或經藥劑處理過的土壤,根據不同蔬菜品種進行科學的肥、水、溫、光、濕度及通風管理,去歪留正、去雜留純、去弱留強,培育莖節粗短、根系發達、無病蟲害的壯苗。
1.5 深耕曬垡 將土表的蔬菜病株殘體、落葉埋至土壤深層腐爛,并將地下的害蟲、病原菌翻到地表,受到日曬、干燥、冷凍和被天敵捕食被治除,從而降低病蟲基數,使土壤疏松,有利于蔬菜根系發育,提高植株抗逆性。冬耕、春耕或結合灌水常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對生活史短、發生代數少、寄主專一、越冬場所集中的害蟲,防治效果尤為顯著。
1.6 種苗嫁接和脫毒 利用嫁接換根栽培方式,不僅防治作物病害有特效,而且還可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如利用黑籽南瓜嫁接黃瓜、西葫蘆;葫蘆瓜、南瓜嫁接西甜瓜;毛粉802作砧木嫁接茄子;用野生番茄作砧木嫁接番茄主栽品種,可增強根系,有效防治枯萎病、黃萎病、青枯病等病害,且具有豐產性。脫毒種苗是防治病毒病的最有效方法,如馬鈴薯、大蒜、甘薯等已推廣應用且效果良好。
1.7 科學施肥 施腐熟的有機肥為主,根據各種蔬菜對氮、磷、鉀的需求進行配方施肥,以基肥為主,輔以追肥,結合噴施葉面肥。因未腐熟的有機肥能招引螻蛄、蠐螬、金針蟲、種蠅等地下害蟲的趨集,新鮮的畜禽糞便含有害病菌及寄生蟲,引發根、莖病害,對蔬菜都有危害和污染,作物也難吸收利用,因此,必須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可以提高蔬菜的抗病蟲能力和改善品種。如增施磷肥可減輕蔬菜立枯病的發生,過多施用氮肥會加重病蟲的發生,易致作物生長柔嫩,田間郁閉陰濕加重,導致茄果類蔬菜疫病等病害發生。
1.8 田間管理 包括水分調節、溫濕度控制、深溝高畦栽培以及清潔田園等措施。灌溉可使害蟲處于缺氧狀況下窒息死亡,可根據土壤溫度、濕度和蔬菜的需水規律,確定灌水方法、灌水量和灌水時間,并及時放風排濕;采用深溝高畦栽培有利于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防止田間積水,減少病蟲發生,如采用高壟栽培大白菜,可減少白菜軟腐病的發生;清潔田園是消滅病蟲源,減輕蔬菜受害的經濟有效方法,在蔬菜生長期間將病葉、病果、病株及時拔除深埋銷毀,減少病蟲的侵染蔓延;收獲后,將殘枝落葉和渠溝及園地周邊雜草連根清除干凈,集中燒毀或深埋,破壞病蟲越冬寄生場所,減輕病蟲對后茬蔬菜的危害。
1.9 輪作倒茬,合理間作套種 蔬菜連作是引發和加重病蟲發生危害的一個重要原因。采用親緣關系較遠的蔬菜實行輪作換茬,可惡化其營養條件和生存環境或切斷其生命活動過程的某一環節。可以根據不同種類、品種,有計劃地進行輪作、間作、套種,以減少土壤病蟲源積累。如豆類與瓜類輪作,蔥蒜類與十字花科蔬菜間作,芹菜、辣椒、四季豆間套作,十字花科、葫蘆科和茄果類蔬菜忌連作。
2 生物防治
指利用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的方法,最大優點是不污染環境。利用生物天敵防治蔬菜病蟲害,做到以蟲治蟲,以菌治菌,以菌治蟲,既可達到防治蔬菜病蟲害的目的,又可不用或少用化學農藥,減少污染,減輕毒性,是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首選措施。
2.1 以蟲治蟲 利用捕食性天敵如蜘蛛、瓢蟲、草蛉、食蚜蠅、捕食螨、赤眼蜂可對蚜蟲、飛虱、葉蟬、菜青蟲等害蟲有控制作用;利用寄生性天敵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粉虱,赤眼蜂防治菜青蟲等。
2.2 以菌治蟲 殺螟桿菌、青蟲菌、白僵菌、綠僵菌、蘇云金桿菌(BT)、核型多角體病毒、顆粒體病毒等,可有效防治蔬菜鱗翅目害蟲,如菜青蟲、斜紋夜蛾、棉鈴蟲等;滅蚜菌防治蔬菜蚜蟲;阿維菌素防治斑潛蠅、蚜蟲、木虱、紅蜘蛛等。
2.3 以菌治菌 使用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防治多種蔬菜的軟腐病、角斑病等細菌性病害;使用抗毒劑1號,防治蔬菜病毒病;使用武夷霉素,防治蔬菜灰霉病和白粉病。
2.4 植物源農藥防治蟲害 利用植物源農藥如除蟲菊素、苦參堿、茴篙素、印楝素殺滅蔬菜害蟲。
3 物理防治
利用害蟲忌避性、趨光性和群集性等習性,應用各種物理因子如光、電、色、溫等機械設備來防治害蟲,如高溫悶棚、色板誘殺、燈光誘殺、鋪銀灰色薄膜避蚜、人工捕捉等。
3.1 色板誘殺、色膜驅避 利用害蟲特殊的光譜反應原理和光色生態規律,用色板誘殺、色膜驅避防治害蟲,可降低害蟲蟲口基數。
3.1.1 黃板誘殺 利用白粉虱和蚜蟲有趨黃性,懸掛黃板誘殺害蟲。黃板主要粘捕蚜蟲、斑潛蠅、粉虱等,黃板大小為40cm×25cm,質地為塑料,雙面涂有一層較厚的不干膠,粘性極強。每667m2均勻懸掛20片左右,懸掛高度超過植株頂部15~20cm處,并隨植株生長提高黃板位置。
3.1.2 藍板誘殺 藍板主要粘捕各種薊馬。大棚內每667m2均勻放置中型板(25cm×13.5cm)30塊左右,或大型板(40cm×25cm)20個左右。懸掛高度保持與作物頂端同等水平,并隨作物的生長高度而調整。誘捕器上粘膠在自然條件下可維持1a。
3.1.3 色膜驅避 利用害蟲的趨避性進行驅趕或誘殺。利用蚜蟲有避灰色特性,在田間掛銀灰膜,可驅趕蚜蟲。在棚室上覆蓋銀灰色遮陽網或田間掛一些銀灰色的條狀農膜或覆蓋銀灰地膜能有效驅避蚜蟲。
3.2 燈光誘殺 利用害蟲的趨光性,用黑光燈、高壓汞燈、頻振式殺蟲燈進行誘殺鱗翅目害蟲成蟲,尤其在夏、秋季害蟲高發期效果良好。使用220V交流電,每3~3.33hm2菜地懸掛一盞殺蟲燈。掛燈高度離地面1~1.5m,每天晚上7~9時開燈。
3.3 食餌誘殺 利用成蟲補充營養的習性和對食物的優選趨性,在田間安置人工食源進行誘殺,也可種植蜜源植物進行誘殺。用害蟲喜歡食用的材料做成誘餌,引其集中取食而消滅。如利用糖醋液誘蛾;臭豬肉和臭魚誘集蠅類;馬糞、麥麩誘集螻蛄等。糖醋液配制:糖、醋、酒和水按3∶4∶1∶2配成糖醋液,并按5%加入90%敵百蟲,用盆盛裝放在離地1m的支架上,每667m2放3個,白天蓋好,晚上揭開,誘殺鱗翅目、雙翅目等害蟲成蟲。
3.4 性誘劑誘殺 鱗翅目、直翅目、雙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等害蟲多發季節,每667m2菜田放置3~4個,盆內放水和少量洗衣粉或殺蟲劑,水面上方1~2cm處懸掛昆蟲性誘劑誘芯,可誘殺前來尋偶的同種昆蟲的雄蟲成蟲,減少害蟲交配機會,降低產卵量。1枚誘芯有效期30~45d。性誘劑專一性強,一種誘芯只誘殺一種害蟲。
3.5 防蟲網隔離 覆蓋防蟲網后,基本上能免除小菜蛾、菜青蟲、甘藍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蚜蟲、斑潛蠅等多種害蟲的為害,即可有效控制因為昆蟲傳播而導致病毒病的發生,又能保護天敵。
3.6 夏季高溫悶棚消毒 在夏季大棚閑置期,覆蓋塑料棚膜密閉大棚,晴日高溫悶棚5~7d,棚內最高溫可達60~70℃,可有效殺死土壤表層的病原菌和害蟲。在蔬菜生長期間如發現病害,可利用高溫悶棚的辦法來防治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黑星病等多種病害。具體方法是:晴天中午前后,澆透水后將大棚密閉,當溫度達到46~48℃時維持2h左右后立即通風,一般溫度不能超過48℃,時間不能超過2h。
4 化學防治
無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學農藥,使用化學農藥是防治蔬菜病蟲害的有效手段,特別是病蟲害暴發時尤為重要。關鍵在于要科學合理地使用,既要防治病蟲害又要減少污染,把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
4.1 嚴禁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及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農藥 嚴禁使用水胺硫磷、甲胺磷、甲基對硫磷(甲基1605)、甲基異柳磷、蝰硫磷、久效磷、磷胺、地蟲磷、氧化樂果、速撲殺、呋喃丹、滅多威、涕滅威、三氯殺螨醇、普特丹、殺蟲脒、殺蟲威等禁用藥劑。
4.2 有限度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有機化學農藥 如使用敵百蟲、辛硫磷、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甲霜靈等有機化學農藥,并對化學農藥進行科學合理的篩選使用,或與其它防治措施配合使用,減少農藥用量及使用次數,經濟、有效、安全地將病蟲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4.3 合理使用農藥,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 嚴格按照《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和《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的規定施藥,遵守農藥使用范圍、防治對象、用藥量、用藥次數等,不隨意更改。各種農藥的安全間隔期不同,在商品菜安全間隔期內嚴禁施用農藥。一般葉菜收獲前7~12d、茄果類蔬菜采收前5~7d、瓜菜采收前3~5d禁用農藥。
(責編:張宏民)